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刊讯) 山西左权县旅游局副局长苗世明,自幼从借报、抄报到集报,30年苦心专注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其藏品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5月21日,上海吉尼斯总部为苗世明同志颁发了“报刊收藏吉尼斯之最”证书。 苗世明出生在山西省左权县原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70年,他15岁因家贫辍学,借报、抄报是他求学求知的唯一途径,因而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收藏的珍品报纸主要有:清朝时期的《申报》、《京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报纸事业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小型报纸异军突起。小报以自己的实践,向大报挑战了! 现在,全国已经有各类报纸一千三百多种。报纸的每期发行总数和年累计发行数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第三季度全国报纸每期发行总数为一亿二千四百五十余万份,比1983年每期发行总数增长19%。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报纸事业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小型报纸异军突起。小报以自己的实践,向大报挑战了!现在,全国已经有各类报纸一千三百多种。报纸的每期发行总数和年累计发行数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第三季度全国报纸每期发行总数为一亿二千四百五十余万份,比1983年每期发行总数增长19%。  相似文献   

4.
我17岁进新华日报馆,到1947年2月报馆被国民党查封,共做了八年多的发行工作。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工作中的感受,谈谈当年《新华日报》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在国民党军警宪特交织的黑网的严密包围中,是如何突破封锁,把报纸发行到国内外读者手中的,并且使发行量从2000多份逐渐上升到5万多份。限于我当时年轻和工作岗位,要全面恰当的说明这个富  相似文献   

5.
周书环  展江 《青年记者》2017,(13):64-69
在我们这个应试教育的大国,教辅读物这个巨大的市场衍生出一个不算小的教辅报刊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教学类报纸有140余种,其中教辅类报纸有近30种,占教育教学类报刊发行量的90%左右,由此催生了蔚为壮观的教辅报刊产业链,其直接从业人员从编辑、发行到管理者,有10万人以上,并创造了每年近60亿元的销售码洋,同时拉动了造纸、印刷、物流等众多行业.①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中国的《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它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发展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报业更是飞速发展,到2007年中国报纸日发行量已经达到1.07亿份。  相似文献   

7.
江苏近代新闻事业发轫于19世纪末,1898年出版的《无锡白话报》是现江苏境内最早问世的报纸。虽然起步时间不算很早,晚于福建而与湖南相仿,但由于江苏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较好,其后出版报纸的数量仍很可观。据官方统计,1934年时全国向国民政府内政部申请登记的报纸共2700余种,其中江苏有252种。据现在收集到的资料统计,近百年来江苏各地出版的报纸,累计近2000种。其中出版20年以上的30种,10年以上的88种,5年以上的94种。据历史资料记载,三十年代全省新闻从业人员约1700余人,现在全省新闻工作人员已达2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进入20年代以后,上海的报纸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自19世纪的60年代至该世纪末的40年中,在沪出版过的报纸总共不过20余种,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有30余种,第二个10年中,也仅翻了一番,只有70余种,但在20年代的10年中,曾在上海出版过的各种大小报纸就有700余种,比前  相似文献   

9.
△1987年,美国日报总数共达1645种,日发行量超过6280万份。周日刊(星期刊)有820家,发行量为6010万份,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份。此外还有7498种周报,发行量为5169万份。△报纸广告费在1987年增长了9%,达294亿美元,比电视广告费多50亿。报纸广告费占美国全年各种广告费的26.8%,居各种媒介之首。△1987年美国报界从业人数达46万余人,比1986  相似文献   

10.
在广大读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从1992年7月1日起,《新民晚报》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决策:由四开8版扩大为四开16版。半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次扩版是成功的。报纸的发行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8万余份,目前已达168万余份,仅次于《人民日报》,成为全国发行量占第二位的报纸。纵览全国报界,由1992年初见端倪的扩版热不断升温,到今年可称之为扩版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扩版报纸达130多家。在北京,100多种公开发行的报纸中,有63家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版面;在全国30个省、市、区党委机关报中,有17家扩大了版面;还有不少报纸正在酝酿扩版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集报’业余爱好者。如同有人集邮,收集纸币、古钱,火柴盒贴以及各种纪念品一样,我爱好收集各种报纸。目前已收集到全国各地报纸一千七百多种。”这样的一封自我介绍的来信,摆到了我的面前。趁一次出差的机会,我高兴地访问了他。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图书馆藏4万余种、10万余册民国时期图书中挑选出30余种珍稀品种撮成提要,期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唤起同行乃至全社会对于这一尚待完整开发的学术宝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3,(9):63-65
民国时期民用航空和航空邮政的发轫,对正处于遵循商业竞争法则、走"企业化"道路的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各报馆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现实路径:报馆利用航邮发行报纸,提高了在边远地区的竞争力;利用报纸寄递航空通信也成为报馆竞逐重要新闻的一种选择;航空版也成为报纸出版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民用航空和航空邮政的发轫,对正处于遵循商业竞争法则、走"企业化"道路的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各报馆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现实路径:报馆利用航邮发行报纸,提高了在边远地区的竞争力;利用报纸寄递航空通信也成为报馆竞逐重要新闻的一种选择;航空版也成为报纸出版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受众多,是新闻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个特点是由新闻媒介系大众传播工具决定的。在美国,大约85%的家庭有报纸,98%的家庭有收音机,95%的家庭有电视机。(见[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传播学概论》第169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9月版。)新闻媒介已相当普及。我国报纸、广播、电视,从人均占有量和覆盖率来说,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从建国40年的情况看,发展也是很快的。据1987年《中国新闻年鉴》提供的材料,1986年全国报纸增至2342家,其中邮发报纸984家,期总发数为20722万份。报纸的总数和期发总数,分别为建国初期报纸总数和期发数的16.72倍、63.79倍。各种报纸的平均密度为7.03人有一份报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太原5月21日电(记者帅政)山西省左权县干部苗世明自幼从借报、抄报到集报,30年苦心专注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其藏品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今天,上海吉尼斯总部为苗世明同志颁发了"报刊收藏吉尼斯之最"证书.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文献的"老化"及其抢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文献象一面多棱镜,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我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它们蕴藏着大量史料,是学习和研究我国近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向为图书馆和学术界所重视。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近代文献出版物共有140余万件,是我馆藏书体系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其中有1850年以来出版的中外文报纸3500余种,1852年以来出版中文杂志18700余册,1900年以来出版的旧图书11万种30多万册。还收藏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特种资料:如地图、年画、历史图片、名人档案资料等。藏书中不乏难得之本,如有近代上海四大报纸  相似文献   

18.
大连陆院图书馆订有120余种报纸,常设82个报纸阅览座席。1987年以来,读者逐年增加。据1988、1989年两年统计,日到读者平均为100余人次,高峰期可达五百人次。1989年,仅指导员三队两期226名学员,即摘录、复印报纸资料达100余万字。本科13队学员高长海,1988年以来,一人即摘录、复印报纸资料计18本,近50万字。且过期旧报利用率亦十分可观。在这里,报纸真的成了学员的精神食粮。学员王兵深情地说:“报纸使我学到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袁军  王东 《新闻实践》2006,(10):23-23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行业报目前已经出现分化。其中,发行量在10万到20万之间,广告收入在800万到3000万之间的报纸10家左右,不及行业报总数的10%;发行量在3万份到10万份之间,广告收入在300万到800万元之间的报纸有30多家,占20%左右;而绝大多数都是经营困难、发行量和广告量都较少的报纸。因此从总体上说,行业报还是一个脆弱的媒体,它无法与那些资产上亿的媒体集团或大媒体相抗衡。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在北京的人,会看到过一张国民晚报,它原是国民党人罗敦伟创办的。罗敦伟南下后,交给黄少谷办。到一九二七年,就转到张友渔(当时名张象鼎)同志手中。之后,这张报纸就成了我们党北京地下市委的一个搞合法斗争的宣传工具。张友渔同志在办这张报纸的时候,已经是在几个报纸担任过编辑的新闻工作者,但还在北京国立法政大学上学。当时,他既是在校学生,又是报社社长,经理,和主编人。张友渔同志是怎样从一个穷学生,白手起家,经营起报馆来的呢? 张友渔同志是山西灵石人,一八九九年生于前清一个穷秀才家庭。父亲张映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