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音乐文化阅读的意义纵观现在的音乐教学,教师能认真地完成国家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在课堂上也注重了文化的融人,但对文化的挖掘却只是蜻蜓点水,这就使得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审美的高度和广度。"音乐文化阅读"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而开设的。"音乐文化阅读"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中丰富的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阅读相结合,它直接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是一种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新型校本课程。可以说,"音乐文  相似文献   

2.
"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格式塔质"是西方20世纪初影响一时的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上的运用,二者在强调艺术的整体观照、主客观相融、直觉等审美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然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社会历史文化与作家创作个性等方面有着差异。"神韵说"与"格式塔质"的异同折射出中西文化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对于生命本身与艺术关系看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赣傩艺术形态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其丰富的造型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对于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种类丰富,形态多样,极大的丰富了小学美术课"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的内容。通过赣傩艺术形态在本地区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应用,既展现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之美,又培养学生对于地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热爱,这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再生艺术"是探究运用不同材料创作不同造型,体验多元材料与绘画融合的艺术创作形式。以"海宁潮文化"为题材,教师通过"创设多种情境,了解海宁潮文化""呈现多样材料,表现海宁潮文化""运用多个展评角度,细品海宁潮文化"等策略,探究海宁潮文化的再生艺术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再生艺术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5.
面对世界艺术,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发展变革中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而艺术审美形态的发展变革必然会与地域、时代文化艺术表现和追求相对应.在学习和继承西方油画肖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中国优秀的本土文化使之具有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现阶段需要探索的问题.而辩证的运用"写实"与"表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产生"表现性写实"语言是置身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探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6.
二胡亦称南胡,深含乐器的变迁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二胡艺术的"苏南现象"的形成受到了江南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着它形成的时代契机,再加上苏南二胡艺术家的推广传播和大量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的出现,让二胡艺术有了它的地域性特征。二胡艺术中的江南音乐风格及其技法表现特点,充分显现了苍凉的胡琴和柔婉厚重的江南文化的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苏南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湘西苗族音乐的巫文化特性出发,阐述湘西苗族音乐艺术的"巫性"特征及表现,对湘西苗族音乐所表现出的原始性、宗教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谭树卿 《文教资料》2012,(27):49-51
在政治文化氛围之下的文艺生产机制,一方面构成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原始动机,另一方面又造成现代历史小说"讽时刺世"的艺术特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在内容与艺术上都表现出浓厚的政治化色彩。本文试图以国民党文化专制策略为中心,探究政治文化因素与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政治化色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的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21,(1):75-80
简述艺术的组成元素、"意识流"与"中国风"。探讨"文化融合"与"中国风"再创造的关系,分析"中国风"世界化的情况,提出基于中国自信"中国风"辐射发展策略:要开创中国艺术的新纪元,再创"中国风"并使之世界化,应该把握"多元吸收外来的优良艺术文化并加以融合""文化深耕与发扬""辐射发展"三大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钢琴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却又不重视基础训练;不尊重艺术学习的规律,盲目追求跨越式的发展;孤立看待钢琴艺术,不重视与文化知识学习之间关系等"不健康"的思想与做法。本文针对上述方面的问题,论述了儿童钢琴学习中教师、家长应首先提高认识,身体力行,注重在观念上的拨乱反正,争取传达给下一代"健康"的艺术观,促进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玩是孩子的文化,孩子通过玩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巧妙地设计"玩"局,让学生在在"玩"中引发兴趣,增长知识,求得发展,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现与同行们交流。在"玩"中炫出精彩与自信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课上,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  相似文献   

13.
声与情在声乐演唱中是一致的、统一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与"情"只有达到完美的艺术结合,才能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力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艺术是文化的积淀,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艺术"软实力"可以对人的精神、情感、灵魂、情操、理想等方面产生作用,使人得到精神享受,从而促进人的内部和谐。艺术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升华表现,艺术的发展在整体提升人文素质、培育高尚的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现代社会更需要人们具有文化艺术的"软实力"。全面提高人们的  相似文献   

15.
工笔人物画具有"写实"性,但同时具有"写意"性的艺术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将笔墨,自然与人格修养融合统一,艺术家将自然与情感融合在一起,以便在作品中表现一种自由灵活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能体现中国美学内涵的沉静、深邃、抒情之艺术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21,(2):86-93
东北是满-通古斯语族的世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满-通古斯语族创造了当今仍然活跃在东北边陲浓墨重彩的音乐艺术、流光溢彩的舞蹈艺术、雕章缛彩的曲艺艺术和绚丽多彩的造型艺术等艺术文化。满-通古斯艺术文化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征、神秘色彩和宗教文化,是我国艺术文化宝藏中的珍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满-通古斯艺术文化只有进行正确的文化定位、深度的文化交流和持续的文化创新,才能实现广泛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目标,以及担负起与世界文化进行深度沟通交流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古今"老干体"表现出歌德化、程式化、空洞化、官气化和应制化的共同特点,但在语言、格律、修养和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当今"老干体"之盛行与其时代、经济、理论、经历及网络密切相关;其造成虚假繁荣、违背诗歌传统及混淆诗歌发展方向等影响也不可低估;提高文化与艺术之修养,加强舆论之宣传是导引"老干体"回归雅正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术作为艺术的主要分支,是人类社会主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时下的中国社会,当代中国美术中的种种不雅表现与人们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落差,美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美术几乎已成为"低俗"、"没文化"的代名词。美术缘何失缺了文化?笔者以为,当代中国美术中的文化失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源自西方腐朽没落文化的中国当代"前卫艺术"和"行为艺术"对艺术的颠覆;权力、头衔和证书取代了艺术质量和文化水准;部分艺术专业杂志和刊物丧失学术操守而文化质量下降;高等美术教育的无节制扩招和基础美术教育的舍本求末。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杂剧创作中以关公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剧目充分反映了宋元以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关公崇拜文化现象,并展示出鲜明的"华夷之辨"题材倾向,在艺术表现上则以通俗、生动见长,有"曲尽人情"之妙。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46-149
邯郸雄起于战国,居晋冀鲁豫之核心地域。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兼容并蓄、集东西南北文化之长、融雄浑与柔美为一体的古赵文化。邯郸的豫剧发展同样演绎着赵文化博采众长的生命轨迹,在化俗为雅求美求真的艺术理念指引下,一种极富赵文化底蕴,唱腔与表演并重、雄浑与柔美并举的"新豫剧"在邯郸诞生,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被命名为"豫剧北派艺术"。论文从学术角度对"豫剧北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