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不久,笔者有幸听了李敏老师在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的一节课“统计”,这节课给许多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有关教学情节进行摘录,并作简要评析,以期与各位同行共赏。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热身)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教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记分,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课…  相似文献   

2.
小学作文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要呈现学生的思想,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思维和语言训练,解决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的历史难题,使作文教学由过去那种“小语文”纯粹讲知识、传授技法的做法,转向活泼的、感性的、无意识习惯培养的教学。有一位老师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案例呈现】夏季到了,天气炎热。三年一班的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热”字,问道:“小朋友,今天热吗?”生:热!师:怎样热啊?哪一位同学能说一下。生:很热!生:非常热!生:真热!(显然,学生对“热”的叙述不具体。)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小插曲:老师出示应用题“学校要建一个垃圾池,它的周长是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一会儿,一个学生提出:“老师,这道题没法进行计算。”“没法计算?”老师一愣,再仔细一看题目,说:“哦,老师疏忽了,漏掉了‘底面为正方形的’几个字。”说完在题目中的“垃圾池”前面添上了漏掉的几个字。学生很快就算出了结果。课后评课时,我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疏忽”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时机。有时,课堂中的一些“错误”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  相似文献   

4.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中国老师为外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教学流程简洁紧凑。课后听课的中国老师赞不绝口,但外国教师却不以为然,说:“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了,还要你老师干什么!”是啊,学生都会了,要老师干什么!有学者将中外的教育教学进行对比,发现中国是将有疑问的孩子教的没问题,外国是将孩子教的带有很多问题。那么学生真的是没有问题吗!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倒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一、现象现象一有位在小学数学成绩蛮好的孩子,到了初中却感到学习数学有些困难,成绩在不断下降,于是来找我这个曾教过他的小学老师指点迷津。我猜测他对数学课本可能十分陌生,果然,他说数学课本他从来就没有读过,还说:“学数学就靠听课、做习题。”现象二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讲授了30分钟新课后,留10分钟给学生做练习。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还在看书,没做练习,就上前催他动笔。学生说:“刚才没听懂,想把书看懂了再做。”老师却撂下一句:“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二、反思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老师还在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  相似文献   

6.
到小学见习的第二天,我早早地到班上。教室里已经来了不少学生,三五一群,欢笑嘻闹着。看见我,有些学生稍停了一会儿,含糊地喊了声老师,很快又继续谈笑。见此情景,我走上讲台:“现在请大家开始读拼音,冯老师(班主任)一会儿就到。”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了拼音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我心中很有些得意,才两天学生就基本上听我指挥了。当“孩子王”不过如此!下午,数学课赵老师有急事,找不到人调课。或许是早晨的“成功”增强了我展示自我的信心,我自告奋勇接下了这节课。我踌躇满志,特意邀请了一起来见习的另外两位同学…  相似文献   

7.
常识课上,一个学生问道:“老师,甜菜有啥用处?”“甜菜可以做糖。”老师回答说。“噢,我懂了!原来盐是用咸菜做的。”学生说道。老师:“谁用‘罚’字组词,要快,要多!”学生甲(较快地):“罚站、罚跪、罚跑、罚跳楼梯、罚挨饿、罚……”老师(愠怒地):“谁另外组词?”学生乙(很快地):“罚晒、罚扫地、罚写作业、罚钱、罚……”老师(恼怒地):“谁叫你们尽讲这些!给我罚站听一节课!”老师问乔吉:“你知道什么是兽中之王吗?”乔吉回答:“知道。是汤姆的爸爸。”“为什么?”老师对这回答不满意。“因为他爸爸是动物园的主管。”在一所小学里,老师问:“马尔丁同学,你知道人们凭什么来识别母鸡的年龄的?”“用牙齿,老师。”“但是,母鸡并没有牙齿呀,亲爱的!”“母鸡可能没有牙齿,可我有。也咬不烂的,那就是老母鸡。”上生物课,老师告诉学生,鸡、鸭、鹅和老鹰虽然牙齿已经退化,但它们都有结实的胃囊,所以吃起东西来很快。老师让学生想想,还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大声嚷道:“还有我爷爷。”小刚八点钟才起床,脸也顾不得洗,背着书包就往学校跑。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喊了声“报告”,就坐在自己座位上,听地理老师讲课。“吴小刚,你站起来...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学生“会学”,即教学生会探索知识,会总结规律,会举一反三。据此,我们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教法要孕伏着学生的学法,即教法与学法同步进行。如五年级一位教师在复习课上出了这样一道题:960÷30=?老师问学生:“谁能把这个算式的含意说出来?”一个学生回答:“960除以30”,另一个  相似文献   

9.
唐朝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概括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自古以来“解惑”便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解惑”之妙何在?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先从近来碰到的一件事讲起。某大学的两位教师先后给一个班的学生辅导《物理》课。有的人反映,甲老师上答疑课时“偷懒”,讲的内容比乙老师少,而向学生提问却比乙老师多。结论是:乙比甲的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教研室主任没轻信这个结论。他几次到班上找学生了解这两位老师答疑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反映,  相似文献   

10.
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今天写个人,明天写件事的老和尚撞钟式的作文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它的后果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作文训练,没有总体规划,更没有系统安排。从小学到高中,虽然各个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有所不同,但由于在教材上和方法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雷同化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学生反映,我从小学到中学,写的作文题目都能背下来。什么“记寒(暑)假一件事”、“校园新貌”“我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几节小学语文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研究课,我们发现:独立阅读课的教学不仅与阅读课的教学没有多少差别,甚至与讲读课的教学无异。听课老师感叹地说:还是老师抱着走啊!“老师抱着走”一语形象地道出了某些教师在课堂上放不开手,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形。名为“独立阅读”课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什么是赤壁之战?学生“:老师,什么是赤壁之战?”老师“:赤臂嘛,就是光着膀子,赤壁之战,自然就是光着膀子打仗了。”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到“: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嗯,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学生:“因为那位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的。”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  相似文献   

14.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感动不已。上课内容是《锄禾》,老师利用多媒体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孩子们边看图边欣赏老师优美的朗读,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在教学生字“知(zhī)”时,老师先让自己认为有把握读准字音的学生来读。全班36位学生,有30位能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出知(zhī)音来,然后老师组织同桌相互读。在经历了自读、互读之后,老师又随机点了一组同学来读。第一位、第二位……一直到第四位,每个同学都读得非常准,第五个同学站起来了,她轻轻地念到:“chī。”老师一听,问道:“她读得对吗?”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16.
听两位老师教学同文(《狼》)异构课,课堂设计都有各自的个性特色。两位老师都注重朗读及指导这个教学环节,一位老师出示指导朗读 PPT“请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给出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另一位老师在这个环节给出同样的例句并“请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实质是让学生在句子中用“∕”标出“节奏”“停顿”,为什么同样的教学环节一个用“节奏”,而另一个用“停顿”呢?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教学中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孤立强调词章工具,在加强“双基”冠冕下,只着眼于字词句章知识的灌输和练习,有意无意地削弱了思想感情的培养。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教《回延安》,教到开头两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老师讲,这是祈使句,用的是呼告的修辞格,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上了“祈使句”和“呼告”,学生也连忙照抄到笔记本上。我真怀疑,这究竟有多大用处,学生既不了解诗人怎么一开头就用“祈使句”发出这样的“呼告”,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作文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词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抓好作文教学,我认为首先要凭借“基础训练”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看、说、读、写”的训练。如:小学语文第一册基础训练三的看图说话这道题,我在教小朋友们认识各种车辆的同时,还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老师:“火车是在什么路上行驶?”学生:“在铁路上行驶。”老师:“哪个小朋友能够告诉老师火车有什么用途?”学生:“我在电视里看…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时,先作了一番演示,然后提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一位学生回答:“因为乌鸦头太大。”老师微微一愣,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马上又请一位同学回答:“因为瓶口太小。”“对!”老师随即作了肯定。其实,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虽然离“谱”(教材),但并不算错。对于“乌鸦的头伸不进瓶口”这一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回答,既可说“乌鸦头太大”,也可说“瓶口太小”。当老师演  相似文献   

20.
当教师要有一种“阳光效应”。也就是说,一位教师哪怕教学能力不是很高,但如果心态好,能以阳光的心情面对学生,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会很好,他也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他所信赖的权威话语往往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学龄前“妈妈说的”、幼儿园“老师说的”、上小学“书上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