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少林精神是在历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日求精进的尚武精神、舍身救难的侠义作风、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和心存天下的爱国情怀.历史的今天,弘扬少林精神是对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
解读少林精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少林精神是少林武术在历史的实践中形成的日求精进的尚武精神、舍身救难的侠义作风、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和心存天下的爱国情怀。少林精神是少林文化的灵魂,也是少林武术历久不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少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随着统治阶级对佛教文化的态度变化而兴衰,而少林拳作为少林文化中的特色,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但是,少林拳在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并没有发生改变。相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寺院无数的动荡经历,这种精神逐渐得到巩固,逐渐形成了一种少林精神。本篇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少林拳'禅武'结合的武德中,...  相似文献   

4.
少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随着统治阶级对佛教文化的态度变化而兴衰,而少林拳作为少林文化的特色,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但是,少林拳在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并没有发生改变。相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寺院无数的动荡经历,这种精神逐渐得到巩固,形成为一种少林精神。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少林拳的"禅武"结合的武德中,少林拳的动作设计中,少林拳的武医相依、武以文饰中,少林拳的练功技巧中几个方面论述了少林拳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关于少林武术起源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对少林武术的起源下一个确切的定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寺与武术的结合、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形成规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少林禅弓将少林文化与中国传统射箭文化融合,为传统射箭增添了少林文化的特质.这种创新性的结合使得少林禅宗思维的智慧可以为传统射箭提供更多精神层面的指引,有利于个人在习射过程中梳顺情绪,清理遐思,从而达到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据禅宗“以出世之心办入世之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禅旨,剖析少林禅武在少林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作用.认为少林之禅与少林之武是禅即武、武是禅、禅武合一的关系.少林禅武在“出世与入世”践行过程中是禅宗宗旨的信奉者、执行者和传播者.具体表现为:少林禅武以普渡众生、兼济天下的救世情怀信仰、践行禅宗宗旨,以慈悲为怀的舍身精神阐释、执行禅宗宗旨,以与世无争的宽广胸怀继承、传播禅宗宗旨.  相似文献   

8.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名派,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典型代表.少林武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研究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与其它武术流派的独特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佛家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的成功应用,以及儒、释、道三家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武术是儒家文化在其漫长历史进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所显现的武林精神具有强烈的儒家文化色彩,无论是从习武的过程、方法来看,或是从练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来看,中华武术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显现载体.儒家文化与中华武术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少林武术名扬天下,威震四海,决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文章运用关于事物发展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论证了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少林精神、禅拳一体的习武之风是少林武术名天下的内在依据;唐王的封赏、皇室的庇护、少林医学、达摩的影响是少林武术名天下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更全面地推进少林文化的发展,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少林文化趋势特征发展新视角出发,认为新时期少林文化有禅文化观念淡薄化、武文化的泛滥化与精神内涵的模糊化、民主化管理观念的淡薄化、寺务管理的世俗化、僧人思想的经济化、品牌经营的商业化、文化资源开发的不均衡化等趋势特征,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由此特征引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依据媒介仪式理论和媒介事件理论,分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及纪录片4种节目类型,对少林禅武的影视仪式特征进行剖析。指出:在传统宗教仪轨衰微的背景下,影视所营造的媒介仪式化传播在共享与传承的基础上,使少林的佛教信仰与禅武精神被阐释、转化为世俗的娱乐与狂欢,并不断生产出新的意义符号,在受众中建构起少林禅武文化的"想象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武德文化,彰显武术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少林武术戒约蕴藏的武德规范、人文精神与伦理思想,基于规范伦理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少林武术戒约的历史发展运动。研究发现:从道德规范类型的维度探索,少林武术戒约的历史变革主要表现出戒条从单一禁止性向多元混融性变更,以及戒约的条款类型从混融型分化为混融与单一并存的流变脉络;多元伦理思想的交融是少林武术戒约发展嬗变之主要原因;底线道德思想为各个时期少林武术戒约一以贯之坚守与传承的伦理内核。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少林实战桩法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焦点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分析研究少林实战桩法及应用,得出以下6个结论:一是少林桩法姿势分为三架、四势和五桩3种姿势;二是少林桩步变位分为夺位、让位和换位3种变位方法;三是少林桩架防御分为上盘、中盘和下盘3种防御方法;四是坐山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五是阴阳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六是骑龙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从而为深入研究少林鹰派武术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interpretation of how Shaolin martial arts were used to provide military service for imperial authorities before 1949, and how it was restricted and forbidden to practise in Mao’s era from 1949 to 1978. It then examines how UNESCO’s international heritage conventions and China’s post-1978 heritage policies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Shaolin Temple since 1978. It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gents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rgues current Shaolin martial arts, known as Shaolin Kungfu, have been deliberately reconstructed to serv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eeds. Contemporary Shaolin Kungfu is, in fact,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itage authorization process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lso demonstrate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of power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actors. This has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experts’ and local residents are positioned unequally. The overarch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Shaolin martial arts worked as a tool for Shaolin monks to develop the Shaolin Temple in history and Shaolin monk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expert’ in reconstructing Shaolin martial arts.  相似文献   

16.
浅析少林武术的禅武结合与异质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代表之一的武术,与禅宗这一外来教派在少林寺特殊历史环境中的有机融合产生了震撼世界的中华瑰宝-少林武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禅宗思想与少林武术的结合过程进行了理性分析,认为少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作用。禅宗教义彻底而深远地影响了少林武术的技术风格及其理论发展,并深深地渗透于少林僧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享有名门正派之称的少林武术也对禅宗在中国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助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