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近当下中学生的学习世界,你立刻就会发现,现在中学生阅读人文名著的数量很少,自由抒情写意的常态写作时间也很少,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的机会极少,自我内心的精神独白也很少。他们阅读各种类型的教辅书比较多,在指定的标题下、按照格式化的作文模式写作比较多,埋头于没完没了的练习题比较多,大量训练以求掌握各种技能的比较多。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法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中学生作文材料积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华 《现代语文》2006,(5):116-117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究其原因,是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圈子非常狭窄,他们很少参与交往,也很少参加各种活动,所以他们写作时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正>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中学生的生活很无奈。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学生普遍承受着过重的课业负担,承受着父母的期望,甚至是过高的期望。中学生能够用来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很少,他们很少能静下心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静下心关注周围的生活,静下心读读书。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可写的东西,而是缺  相似文献   

5.
《课标读本》指出:“‘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是中学生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自由是前提,自由是手段,只有当学生发挥了主体精神,自由自在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时,才有可能写出真情实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忌穿百家衣,贵在创新,贵在具有个性.看看现在的中学生,整天从课本到作业本,好不容易碰上休息日,也是在电脑上打游戏,很难有机会接触现实生活,更谈不上深人体验、深切感悟了.学生缺少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文时,往往是题材老面孔、语言学生腔,缺乏新意,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考的重压下,在大量习题的覆盖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有空间自由地阅读、写作,作文不得不写,但没有兴趣,没有激情,也缺少素材积累,作文课成了学生头痛和应付的课。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时,我发现学生对社会热点和新闻感兴趣,喜爱谈论,我便以此为契合点,每周安排一节语文大课,开设写作论坛,以期达到少教多学、一课多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文章是用来传达写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而传达思想情感的介质就是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因而文章家说,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可是在中学生写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没有把握住生活,常常偏离现实,在他们的笔下演绎出一个个虚幻的世界。作文虚幻倾向与中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有关,与学生阅读视野有关。当今的中学生热衷阅读武侠小说、网络读物、卡通和口袋书之类的浅近作品,他们头脑中容易形成虚拟世界。但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中学生缺少一种观察生活,探索人生的科学精神;缺少一种感受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人文素养,对这种…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广东廉江蔡海东:贵刊在阅读和听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中学生写作方面似乎很少篇幅。CE:Teens:请大家多关注CE:Teens的“快乐学堂”栏目,里面不仅谈到英语学习上的方方面面,还有漫画Grammarman也是一个不错的内容,大家可以通过看漫画、挑错误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法水平,这也有助于写作。要做好英文写作,还少不了大量的阅读,阅读不但能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还能增加词汇量。这样写起作文来便有话可说、有词可用了。  相似文献   

9.
李明智 《作文》2022,(Z4):96-97
<正>一、情境教学背景下时评文写作的问题及成因(一)学生缺少对时事热点的关注目前中学生学习科目多、作业量大,让学生主动去关注时事热点,的确是个难题。这说明学生缺少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中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更多的中学生喜欢流量明星和娱乐综艺,缺少对国家时事的关心和思考,这也反映出时评文写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学生如果除了学习和娱乐之外,对社会时事漠不关心,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培植,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至关重要。然而,现在的学生课余阅读的时间很少,因为电视、手机在诱惑着他们,各种课外补习班也在占用他们的时间;同时他们也没有感到读书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群文阅读、个性化阅读和实践性阅读等多种形式,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一种精神活动的产物,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然而,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格式化、模式化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积累写作素材。其次,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和写作自由,应当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抒发真切情感。要让他们敢说心里话,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鲁迅语)。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让个性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一线教学,虽说已经是新课标指导下的素质教育,但是,重阅读而轻写作、重应试而轻素养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很少有学校、有老师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作文教育。仅有的一些作文教学,往往也只是注重写作方法教学而缺少作文评价指导,这使得很优秀的学生也往往只是会写而不会评。而且,目前的学生对于写作普遍缺少正确认识,写作方法匮乏,甚至怀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教育,特别是作文评价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写作文,首先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缺少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其次是因为缺少自由和自主的写作,学生面对指令性的作文无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写作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丰富情感;二是注意四个开放,即开放内容、开放空间、开放题材和开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也可以成为一件轻松事。  相似文献   

14.
赵淑峰 《考试周刊》2013,(91):38-38
现在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阅读,他们整日浸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使他们难以体验到读书的乐趣,逐渐失去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阅读。他们不会辨别图书,缺乏科学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老师普遍认为作文难教,缺乏情感、内容空洞似乎已成为中学生写作的通病。实际上学生并不缺少写作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事件的理性思考与认识,欠缺一种潜心发现和思考生活的精神,阅历浅,情感"单薄",因此写作时千人一面,人云亦云。如何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紧扣中心大胆创新,从而让思想的火花绽放异彩呢?一、在自由写作中追求个性表达我常鼓励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自由表达,培养个性化写作,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所想无拘无束地写出来。不制定条条框框,学生不受压制,  相似文献   

16.
“阅读,横卧在精神生活的门口”。如何让中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进入精神生活的殿堂,从而滋润其生命的精神沃土,已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因而语文素养较低。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写作正逐渐解构着传统意义的读写方式,功能性主张下的"浅阅读"、"浅写作"愈演愈烈。受网络时代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浅写作"影响,中学生写作也不可避免地呈现"浅写作"的特  相似文献   

18.
相比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论文研究,我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性论文写作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对27所院校40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国际会议论文进行分析调查,发现这些英语论文的语言错误较少,但论文引用文献尤其是同类研究文献很少,对结果的讨论不够充分、学术规范也不很严谨、论文的逻辑思维不缜密、语言表达不正式等问题。访谈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阅读专业文献的困难使他们无法有效引用国际同类研究,缺少学术论文写作的专门训练使他们在遵守学术规范、有效组织论文结构和运用正式程度较高的语体方面都存在问题。同时也受到母语写作和思维的迁移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本研究对于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英语写作和研究论文写作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和厌烦情绪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高中的学生由于受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缺少阅读,缺乏中学生应有的文学积淀或存在阅读误区,无法把所阅读的知识化为己用,把作文视为难于上青天的事。本文从立足教材、课堂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四个方面来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个人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言而喻,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去阅读了,他们整日浸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已使他们难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而逐步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的读书。他们不会辨别图书,缺乏科学的读书方法。总观现在中学生的生活,阅读已经不占重要位置。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读书的乐趣,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