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牛大为 《新闻窗》2013,(6):59-59
民生新闻的定义在业界和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争议,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民生新闻视为广大普通百姓所需求的新闻,也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的民生新闻实则是大众视角的新闻,另一种是由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中的一些内容组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特稿已成为国内外新闻业界的重型武器之一,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探讨兴趣。从业界和学界对特稿的探讨来看,有些人对特稿的定义、特稿的根本特点、特稿的起  相似文献   

3.
范东升,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新闻工作者,具有二十余年新闻从业经验。其拥有的中外新闻报道、传媒管理、新媒体领域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使其在学术界和业界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0):21-24
众筹新闻是社会化生产时代的新闻运作模式创新,本文对国外学术界的众筹新闻研究进行理论评述,对众筹新闻的动力机制、众筹成功的要素以及未来走向进行深入分析,为国内众筹新闻研究和业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生新闻深受普通百姓欢迎,也迅速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认可,有学者提出,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然而,民生新闻在操作过程中日渐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无跟帖,不新闻?——跟帖的价值与门户网站的品牌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网络民意聚集和表达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跟帖无论在业界还是学术界都不及论坛(BBS)的受关注度,而网易2008年的年终策划<无跟帖,不新闻>则将跟帖提到了公众的注意力之下,向受众展示了这一新闻衍生产品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黎勇 《青年记者》2007,(13):30-3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新闻业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纷纷设立新闻传播院系、不断扩招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业界一批资深或新进人士对于业务研究热忱的高涨,新闻与传播学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门显学;新闻与传播学科的专家学者,如过江之鲫,  相似文献   

8.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非常规方式,其被新闻业界正式或主动采用,是近代新闻事业在西方诞生之后的事情。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媒体经营的侧重点趋向商业利润的背景下,隐性采访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和大量的使用。然而,学术界却对隐性采访持相异的看法。原因在于其在法律上缺乏明保护但却禁区重重,操作手段又有违社会道德规范,有损于新闻媒体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9.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非常规方式,其被新闻业界正式或主动采用,是近代新闻事业在西方诞生之后的事情。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媒体经营的侧重点趋向商业利润的背景下,隐性采访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和大量的使用。然而,学术界却对隐性采访持相异的看法。原因在于其在法律上缺乏明文保护但却禁区重重,操作手段又有违社会道德规范,有损于新闻媒体的正义形象。这样,就造成了对隐性采访“冰火两重天”的评价效应。现阶段,学术界比较认同对于隐性采访“带着镣铐跳舞”这样一种角色定位。意即由于我国现实国情和媒介功能,隐性采…  相似文献   

10.
望诊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前  陈枕 《视听界》2004,(6):30-32
发端于南京地区并很快在全国各地浪潮汹涌的电视民生新闻,引起了电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但是,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业界,目前对民生新闻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分歧和不少误区,尤其是业界,在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民生新闻热浪滚滚的当下,我们似乎更需要冷静、仔细地考量和审视这一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第三次革命”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闻主要被负面和冲突的框架主导.本访谈围绕国外主流媒体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进行理论的探讨.文章厘清了学术界和业界对方案新闻、好新闻、幸福新闻、恢复性新闻等概念的误读与理解偏差,首次提出建设性新闻概念.对建设性新闻的积极心理策略的运用、传媒实践、研究现状、学科建设、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剖析,并指出建设性新闻将为新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其认识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诞生,其关注的内容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也有时政新闻,被称为做南京的"电视晚报"。由于异乎寻常的收视率和高昂的栏目广告费用,这个电视栏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新闻节目迅速掀起了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潮流。随之而来的是,民生新闻渐渐成为业界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名词。  相似文献   

13.
传媒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良荣  蔡颖 《新闻界》2004,(1):12-14,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理论创新的支撑下,我国传媒业经历了十余年的超速成长。随着中国加入WTO,传媒经济更成为热门话题,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文章,颇有声势地“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谈传媒的结构调整、产品构成、资本运作、赢利模式、人才素质等问题。一时间,传媒整合紧锣密鼓地被提上了日程,业界人士也纷纷摩拳擦掌。  相似文献   

14.
从严格意义上说,业界和学术界对民生新闻概念至今并无定论。自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首次以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节目完成市场占位之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样式冰浮水面。经过众多电视台的历次实践,现如今,其共性已经颇为明显——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  相似文献   

15.
由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电视批评高端论坛”12月9日在成都举行。论坛围绕电视批评科学化、现代化和电视批评学科建设等主题展开。100多位来自学术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新闻业处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被学术界和新闻业界人士认为是未来新闻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以《淮海晚报》的数据新闻栏目为例,从内容选择、内容结构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研究淮安本地主流媒体对于数据新闻的探索,总结在报道当地新闻事件中数据新闻制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成功经验,并尝试探讨如何通过数据新闻增强本地新闻的可读性以及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11,(12):38-41
10月28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齐鲁电视台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曲艺式新闻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家省级地面频道的总监、业界精英,以及曲艺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的品牌扩展,深入探讨了中国曲艺式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分析了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被外部学科引证的状况.具体做法是:选取目前在全国学术界和业界有影响力的48位学者作为研究样本,对他们自1989年至2008年20年间期刊论文被引及被外引状况进行分析,以找出新闻传播学研究对外部学科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水平评估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系)积极应对传播全球化时代而设立的一门专业课.传播学领域和英语的有机整合是该课程的专业特质.该课程在概念界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同时亟待学术界和业界做出理论论述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