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美的宝库,每一篇教材中都应该可以挖掘到各种审美因素。教师要以“境中之情”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要以满腔热情启发学生的审美之情,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审美情感并积极创造美,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语言、多媒体等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沉入诗歌的世界;通过朗读、追溯本源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情意之美。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升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质兼美”,选取了大量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于一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中蕴含道德之美、图画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文采之美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必然的联系。它不仅可以作用于儿童,也可以帮助教师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更新教育观念,领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方法。国内语文教育应借鉴港台的经验,首先从师资培训做起,以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作文指导等方面有机地融入儿童文学,让文学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艺术教育,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融人情感的作用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在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以及蕴含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致力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知识、并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及写作素材,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拨动审美之弦。  相似文献   

7.
林振树 《考试周刊》2012,(65):27-28
作者认为语文味包括表达、艺术、沟通、体验、熏陶之五味,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艺术之美,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双重建构之美;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世界,体验人类丰富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艺术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实质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融入情感的作用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在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美",以"美"动"情"。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点和教育方式,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慧 《考试周刊》2010,(7):54-54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这就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文中流泻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那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教学情感因素育人功能的发挥.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小学语文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就该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其美。教师要在语文材中挖掘以下几种美的要素:首先是生动丰富的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其次是变化循章、错落有致的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美。再次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还有画面与情感有机合而成的意境美。更有丰富多彩、寓意无穷的题材美。还有主题美、思想美、情趣美、情感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整体,抓住要点,以美育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  相似文献   

11.
韩延怀 《考试周刊》2010,(46):28-28
语文教学中充满文字的美,更洋溢着图画的美、音乐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多媒体搬上讲台,就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美的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美的材料,以美启善,以美示真,以美激爱,引导学生爱美、赏美、求美。例如,借助《绿)}、《荷塘月色})等课文,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捕捉那种清新、洁净、飘逸、灵动的自然之美,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语文课本中的很多选文最充分地展示了人性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善于捕捉、点拨,就可以教会学生鉴赏蕴含于其中的精神美、心灵美,借以荡涤其心灵,升华其灵魂。例如,透过屈原的《涉江})和艾青的《我爱这上地)},可以让学生领略…  相似文献   

13.
李玉梅 《学周刊C版》2010,(12):124-124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力求准确、形象,富于感染力,教师口语艺术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语文教师在施教中尤其应注重口语的艺术美,使课堂语言具有情感美、丰富美、凝炼美、诙谐美。音韵美、时尚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审美教学,是丰富学生心灵、完善其人格的教育过程。在开放、多元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美激发学生的情感、涤荡学生的心灵,最终使学生真正地沉浸于语文的美境之中,充分感知由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文化积淀及深邃的人生哲理所构成的人文之美,实现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成长为品性方正、人格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从文本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入手,为学生创设扎实的寻美旅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调动思维,在质疑中探索文本的思路之美;通过多种感知,在朗读中欣赏文本的情韵之美;通过拓展联想,在研读中探寻文本的形式之美;通过辨析联系,在品读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但语文工具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这就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文中流泻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那呈现在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的熏陶是思维中潜移默化为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教育课程的新方向。教师想要培养儿童的语文素养,需要重视儿童文学带给语文教育的有利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儿童文学,使得文学之美不断唤醒学生的情感,日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使学生脑海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模式,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方式朝积极有益的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情感教学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既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又能在现实生活中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我与地坛》情感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孙小娟 《考试周刊》2013,(29):25-25
<正>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内涵的课程,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重要。语文教材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驰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融入自身情感与经历,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领悟文本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诵读,使其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一、注意范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