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赵珊珊 《四川教育》2022,(Z2):44-46
语文之美,美在丰富的景语、悠远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于亘古不变的情感中感悟人生,于静默清静的文字中洗涤心灵,于教学相长的智慧中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地丰富语文内涵;也可以珠联璧合、锦上添花地拓展教学形式;还可以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地追求语文艺术,与学生一起共享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语文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文明之美;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具有生活之美;她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具有艺术与教育之美。美在于感受,在于感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所感悟;要在比较中欣赏,使他们感悟理解语文;要在实践中经历,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感悟得到深化,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翁云 《家长》2023,(20):125-127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和环境美,让学生同步收获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融合至美”教育,让语文课堂向美而行、融合共生,逐渐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有力跳板,实现语文教师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需要严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选择在美景中感知美、在品析中领悟美、在美读中表达美、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美等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想、品、赏的交融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接受美的熏陶,进而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5.
反思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发现语文的美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的美点很多,列举了朗读之美、语言之美、创作之美。发现语文之美的方法归纳了四种:一是用激情感染,二是以展示带动,三是创情境悟美,四是拓外延激趣。  相似文献   

6.
郑素惠 《中学生电脑》2014,(1):29-30,32
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个性化的美育内容,在语文课堂寻找美的源泉,让教育变成美的神话去感染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体验语文的趣味之美、形象之美、结构之美、生活之美、诵读之美、创造之美,享受语文的美,散发语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情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行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教师要走进文本,挖掘美、领悟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想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发现文本的语言之美、情境之美、整体之美,使他们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邵永红 《福建教育》2023,(26):12-14
<正>生命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感悟和绽放生命之美,灌输、说理是难以奏效的。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看见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实践着力点,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引领学生在获得积极体验的同时化解成长难题,读懂并享受生命之美,从而让师生的教育生活充盈智慧和人文之美,让师生的生命世界充溢良善之美。  相似文献   

9.
夏郭芹 《教师》2010,(17):11-11
从牙牙学语的幼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我们在一生中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功不可没。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爱与美,从而实践于自身,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欣赏美、高素养的人。那么,究竟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文中处处充溢着美,只有发现高中语文之美,才能更好地热爱语文、学习语文。高中语文之美,美在文字、美在意境、美在思维、美在情感。要走进语文,发现、探索高中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课堂教学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融合理念,在情境设计、思维过程、学科活动等方面融合美育,选取富有审美价值的课程资源,在育德蕴美的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德美交融中实现以美育人,彰显课程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朦胧的美,是雨中丁香般的梦幻,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蒙娜丽莎微笑的浮想联翩……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学习中,我们要审视语文之美,把语文当傲美来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全面落实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积累知识素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有体验之美、有师生和谐之美。着力打造魅力课堂。语文之美、人性之美是就语文课程内容而言,体验之美、和谐之美是就语文教学方式而言,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享受语文,获得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模式化的语文教学中,美的缺失源于朗读的忽略。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用朗读留住语文中的美。创境导读,感受情境美;含英咀华,品味形象美;亮点回读,欣赏写法美;激情引读,体验情感美。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品味语文之美,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从牙牙学语的幼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我们在一生中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功不可没.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爱与美,从而实践于自身,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欣赏美、高素养的人.那么,究竟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就是师生在共同寻求美,探索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去挖掘、展示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构建具有和谐之美的语文课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樊蓉 《广西教育》2022,(10):78-81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学”教学策略:一是以美入趣,引导学生发现美;二是以美唤趣,让学生感受美;三是以美促趣,指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应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演活自己的角色,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之美的同时,也要享受语文课堂教学所创造的生活之美。做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把给学生施加压力变为给学生增添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研究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建构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不断前进,演活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之美,美在色彩;音乐之美,美在旋律;教育之美,美在生命的成长。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蓦然回首,发觉走上讲台已经20个年头。20年来教书育人是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使教师职业升华为孜孜追求并深深热爱的事业,同时让我体会到:教育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