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青  杜美玲 《新闻记者》2022,(12):53-66
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粉丝文化生产、传播与治理的重要场域,其中粉丝文化治理是理解此场域的关捩点。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微博平台将法律、社区规范、算法技术等统筹起来进行粉丝文化治理,国家、社会与用户三者之间共同构成了平台治理的主体框架和逻辑秩序,并生成“正能量粉丝”与新粉丝文化逻辑。研究揭示了我国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逻辑及其互动结构,为理解我国平台社会中独特的治理模式与粉丝文化趋势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平台的涌现使得受众话语有被听得见的可能,搭借流量热度,粉丝群体的诉求和意见逐渐被关注和采纳,粉丝的主体性与“偶像人设”开始交汇,但粉丝群体再中心化建构的“偶像人设”其合理性还有待商榷。新媒体视域下,资方在偶像人设的建构与运营过程中影响力依旧庞大,但粉丝对人设建构的主导性潜力却愈发不可忽视。本文将转变视角,立足于粉丝内核,从粉丝文化角度运用案例分析法来研究偶像建构与崩塌过程之中“人设”问题,试图概括这一过程中背后的粉丝特征的和深层粉丝文化社群逻辑。  相似文献   

3.
媒介文化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娱乐作为媒介的一种功能,出乎意料地急剧膨胀。作为一种媒介景观,“粉丝”群体在不断壮大。而“职业粉丝”的出现更是这个“娱乐至死”时代的突出表现。本文就“粉丝”的自我性、群体性和商业化,以及“粉丝”文化的过度娱乐化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类从口语传播时代迈向电子传播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传媒的发展与传播,以大众为中心的网络文化渐渐形成。娱乐粉丝也由传统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迅速集结成网络粉丝社群联盟,并渗透到网络文化中。自2005年真人秀节目的风靡,大批娱乐粉丝诞生、集结,娱乐粉丝群体便开始出现将自己从“人”降格为“物”的现象,在群体命名、行为方式以及精神层面普遍呈现出一种主动的自我降格的物化现象。这种物化行为不仅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更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文化与经济的合谋。  相似文献   

5.
网络与粉丝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丝不仅仅是一个群体的代称,更是一类社会文化的表征。在当今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网络媒介对于粉丝队伍的壮大以及粉丝文化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三个层面探讨新媒介时代中网络为粉丝积极参与媒介内容作出的贡献,网络对粉丝团内外权力运作的影响,以及粉丝在网络上构建的阐释性社区及其对集体身份的想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娱乐行业的蓬勃发展及其与新媒体的高度融合,粉丝文化逐渐渗透到多个领域,引发各界关注。尽管粉丝文化精华与糟粕共存,粉丝群体观念和行为好坏不一,公众对粉丝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也毁誉参半,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逐渐成熟的大众文化现象,粉丝文化自成系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其独特的生存价值。本文主要探究粉丝群体的表现特征,进而探究粉丝文化的生存价值以及正确引导这种文化现象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粉丝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微博日渐普及使其成为粉丝追星的重要平台,微博对粉丝追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平台的提供,其更以自身媒介化逻辑重构粉丝交往形式,带来新的互动模式以及交往秩序.以肖战事件为背景,论文探究粉丝社群在微博交往中的日常对话与行动逻辑,阐释粉丝群体动员机制及其互动过程,认为动员机制主要由局外人、情感投入与粉丝站等核心环节构成,背后则体现了粉丝群体在微博特有的互动仪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梳理粉丝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粉丝文化“出圈”的必然性,并分别从公共参与、女性权利意识和数字抵抗三方面思考粉丝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粉丝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一个成熟的粉丝社群呈现出等级森严的"多层金字塔"式结构,而成年女性粉丝则掌握着整个体系的核心话语权。在这一体系内,粉丝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涉及偶像认同、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的多维度交织的复杂过程。粉丝塑造着其所在的群体,同时也在群体中培育着新的自我。粉丝文化是消费主义和泛娱乐化浪潮共同作用下的特殊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以往关于粉丝文化的研究中,女性粉丝群体可见性极高,而男性粉丝群体则基本处于“隐身”的不可见状态。这种遗忘使女性粉丝承受了主流舆论和社会大众对追星、迷族、饭圈的所有困惑、质疑和抨击,甚至可能在无形之中加剧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对立冲突。中国粉丝文化实践中是否存在男性粉丝群体?他们的粉丝文化实践与女性粉丝有怎样的区别?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虚拟偶像组合A-SOUL的男性粉丝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平台和算法介入后形成的“多元关系社交”中,男性粉丝的性别霸权通过支配性男性气质得到张扬。男性粉丝通过客体化虚拟偶像,想象性地建构起支配性的男性气质;在粉丝群体的社交互动中,男性粉丝形成了技术化追星的集体共识,以此展演支配性男性气质;同时,男性粉丝的追星行为深受平台交互界面、技术装置、数据和算法的影响,平台和资本导引并强化男性粉丝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但总体上,支配性男性气质所建构的性别霸权具有明显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11.
蔡诗扬 《新闻世界》2011,(6):252-253
近年来,"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在众多娱乐事件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粉丝"群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试图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粉丝文化进行分析,以求梳理粉丝文化形成发展的脉络,并对粉丝文化的走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粉丝们借助微博平台对明星偶像进行重塑,通过多媒介融合传播的技术手段对偶像及其作品进行阐释和包装.微博粉丝与明星间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关系相区别的“伪社会互动关系”,近距离狂欢取代了远距离膜拜.参照“盗猎者”理论,粉丝们掠夺并整合明星各类支离破碎的文本信息,并采用转译、拼贴、挪用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与重构,将粉丝的追星行为转化为一种偶像制造的生产行为.在微博粉丝文化传播中,文化交往的中心难以维持固定的关系,粉丝间的交往结构发生着不断的塌陷、转移和重建,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社交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3.
“周边”是韩国K-Pop产业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由娱乐公司出品的、和爱豆相关的产品,包括应援棒、小卡、钥匙扣等等。缘于和爱豆的关联性,周边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到中国K-Pop粉丝的追逐。各大平台深度介入周边的移动之中,围绕周边移动形成的交流网络、物流网络和平台的“基础设施化”息息相关。作为中介的平台,连接、调度粉丝站(粉丝组织)/代购(以个体为主的运营)/代切(产业组织)、粉丝消费者、周边等人和非人的多元节点,融合线下交通、物流的“硬基础设施”,集结成一个动态的“行动者网络”。基于由平台为主导的移动系统,在不同粉籍的粉丝间形成新的关系联结,打破以爱豆为中心的固有粉圈的实践逻辑,生成以周边为中心的圈层形态和秩序。  相似文献   

14.
刘斯航 《视听》2021,(1):116-117
随着网络媒介与技术的更新,粉丝队伍发展壮大,催生了粉丝文化,并对社会经济文化与网络生态产生了双面性影响.在和时代各行各业共同进步的同时,粉丝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体系也带来了解构主流文化、影响网络文化空间秩序等问题.粉丝群体应学会如何面对网络与生活,将二者清晰地区分开来,使粉丝文化走向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武志 《大观周刊》2010,(41):104-104,67
从2005年超级女声等一系列选秀节目开始,“粉丝”这一特定的称谓就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而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关于粉一群体极其特。最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存在着诸多理解,本文试图从粉丝这一称谓出发来寻找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得粉丝者得天下”,粉丝文化影响下的动漫期刊,为提升营销竞争力,应在明晰动漫粉丝群体发展历程,把握粉丝群体心理特点,解读粉丝群体传播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动漫期刊粉丝情感消费、理性上瘾、产消一体等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办刊观念,设立粉丝营销机构,开发衍生产品,转化文学产品,开展品牌形象授权,以应对粉丝经济时代的文化产品竞争.  相似文献   

17.
雷开春 《青年记者》2021,(19):18-21
在社会经济快速转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粉丝经济产业化三大因素的加持下,一种新型的粉丝文化现象逐渐在我国显现:原子化“个粉”逐渐转换为集群化的“团粉”,对自尊感、安全感、归属感和意义感的追求是团粉形成的社会心理动机,而通过情感聚焦、情感固化和情感收割等策略,粉丝社团展现出了明显的集体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为鉴,以钟汉良粉丝群体传播与媒介传播的实践活动为例,考察分析仪式下粉丝文化认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粉丝作为一个个体,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其传播仪式的意义,就是通过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凝聚人心加强集体内部团结,在建构粉丝文化中发掘更多正面健康积极的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更多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意为迷,狂热者,爱好者.粉丝对自身喜爱的偶像明星的文化消费和粉丝团体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形成了粉丝文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二次元粉丝群体的活跃现象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全职高手》和《盗墓笔记》这两大二次元作品所引发的社会现象、文化构建、粉丝认同等方面来探析二次元粉丝文化的特点,更新现代粉丝文化研究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侯玉芹 《今传媒》2023,(5):114-117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粉丝文化的变化以及粉丝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探讨了粉丝文化的成因与影响,认为粉丝文化“双刃剑”效应明显,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要形成合力,推动粉丝文化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帮助青少年在粉丝文化中找到正面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