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旗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其发展起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历程。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从旗袍的起源出发,了解旗袍在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对中国旗袍中女性审美因素的体现作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繁荣发达的文化出版市场打造了上海自由、开放、多元、创新的现代都市文化环境,近代上海报刊由偏重商业资讯到注重政治时事,再到关注日常生活,姿态不断放低,内容不断变化,越来越接地气.从现代报业的历史源流到早期上海报业的萌芽,再到近代上海报业的嬗变及其背后的出版业,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对于近代上海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逐渐融合,承载着西方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报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无论是在国人眼中还是在西方人眼中,旗袍都被视为最能展现出东方女性仪态及气韵的传统女性服饰。民国旗袍不仅视觉形象十分突出,而且文化底蕴浓厚,是中国传统服饰设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通过对电影《阮玲玉》中女主角所着旗袍的研究,以民国旗袍纹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造型艺术语言的特征分析,以及其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探讨,旨在总结民国旗袍纹样在服饰设计层面的特征与表现。  相似文献   

4.
正杨浦区戏曲学馆招生考试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爱华沪剧团团长凌爱珍。她年近五十,仍纤瘦苗条,匀称的身材裹在一袭素色旗袍里,化着淡妆,烫着鬈发,在人群中格外扎眼,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威严感。她是个十足爱美的女人。一米六四的高挑个头,总是一身漂亮合身的旗袍,头发永远梳得纹丝不乱,那标致的身材、逼人的光彩仿若戏里的大少奶奶走下台来了,我们这些小女孩看到她又是羡慕又是景仰。她总说"演员就是要漂亮",所以她挑选来的小学员很多都长着双大眼睛。她是个十足能干的女人。1951年9月,她一手创建了爱华沪剧团。这个100%自负盈亏的剧团不拿国家一分钱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6日,地处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内洋溢着海派服饰文化的浓浓氛围。由市档案局馆与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12上海冬季旅游消费信息发布会暨"霓裳羽衣·经典上海"旗袍文化体验之旅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同时展出"霓裳羽衣·经典上海——近代上海服饰文化"档案展。引人注目的是市档案局馆与市旅游局在仪式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楚楚动人、气质非凡而成为上海名媛,上海第一大画报《良友》封面女郎,秘密加入中统混迹于日伪之间……她的故事被写成小说《色戒》、拍成电视连续剧《旗袍》.她就是郑苹如,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秘佳人.  相似文献   

7.
旗袍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服饰符号,有着其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该文以电视剧《旗袍》为例分析了旗袍这一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服饰符号学中的组成部分,旗袍在影视剧表达中根据影视剧主题被赋予了一定符号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2月6日,地处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内洋溢着海派服饰文化的浓浓氛围,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与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12上海冬季旅游消费信息发布会暨"霓裳羽衣·经典上海"旗袍文化体验之旅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9.
摄影,既是一种艺术门类,同时也是一种写实的工具。通过图像来记载历史,往往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也是影像文献学在当今历史研究范畴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由数十位中国优秀摄影家领衔创作、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编著的精装双语图文书《见证》(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就是一部凸显时代性和艺术性,兼具历史文献学价值的影像经典。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旗袍,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华夏文明,衬托东方女性的优雅气质。翻开漫长的中国历史,似乎再也没有哪种服装能象旗袍那样经久不衰,富于魅力。在我们的记忆中,旗袍总是有着那么一种既远又近,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就在前不久第二届中华杯多媒体作品大奖赛的决赛现场上,一部荣获创意奖的《私房韦》让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触摸这段难以割舍的旗袍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