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理解健康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健康具有整体性,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健康。2.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等诸方面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3.健康有不同的水平。人们往往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因此,不但要消除身体、心理上的疾病,更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4.儿童正处于发展阶段,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身体的发…  相似文献   

2.
孙爱萍 《成才之路》2010,(26):79-79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来说,是指在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品格个性,能做到自然应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健康观念强调的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模式,因此,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当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几个方面。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概念首先谈谈健康的概念。人们在谈到健康时,很多人往往只着眼于身体方面有没有病,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健康意味着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近代一般都认为:“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5.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精神和社会适应同属于心理健康范筹。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在学习、情绪、适应等方面较为严重。以下就这几方面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是身体、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其含义: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现状,适时、适度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品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不是单纯指疾病和病弱。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还涉及到社会道德,健康是一整体概念。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是太幸福了,但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又稍稍出现了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 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怎样准确描述人体的健康状况,日本有的学者提出了健康条件的“四快”,即吃得快、便得 快、睡得快、说得快。四快虽有概括上的简单片面之嫌,却有认识上的明快形象之感。就是 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能力好,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神经系统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 他的身体是健康的。 为了进一步使人们完整和准确理解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规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 的十大准则: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提出,心理健康就是指:(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比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  相似文献   

11.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其二是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即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了一切不良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2.
黎自华 《云南教育》2005,(35):44-44
对于健康,人们往往只注意身体的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用潘菽的一句话说:“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意心理的卫生。”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什么才是健康的标准呢?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显然,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心理健康无疑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合作型的社会,学会合作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人获得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常淑敏 《现代教育》2004,(11):55-5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下的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其中,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的标准作过这样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健康。人不最简单的、独立的,也不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进行的特定代谢过程的生物有机体,而是不断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精神的和身体的复合体。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必须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对所感到的环境刺激,有选择地相应地作出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反应。人类疾病是有机体在与自然环…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萃》2001,1(1):108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