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建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别的暂且不讲,仅说建水古井就很有点名气。曾有文人雅士写过一副对联:“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横批是:“饮水思源”。从古至今,建水人祖祖辈辈与古井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井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印证了建水七个世纪的辉煌与文明,多少动人的井故事从远古讲到如今,听起来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百听不厌,明末清初,李定国起义军攻占临安(建水)城后凿了一口玉洁井,水味甘美清凉,后来此井水被江南移民用来造纸,野生筋竹造成的土纸因为用的是玉洁井的水,却也光泽可爱,手感舒适…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把做文章比作做包子:如果文字很长,像包子一样皮很厚,咬了几口还没有吃到馅,读者就会厌烦了。而编辑的工作就是“做包子”:一方面要保证包子里有“馅”,另一方面要保证让读者一口能咬到“馅”——实实在在的新闻信息。但遗憾的是,像这样皮薄、馅多、味美的“包子”并不多。这里面既有编辑“技术”的原因,也有新闻“原料”的原因,还有操作“配方”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把做文章比作做包子:如果文字很长,像包子一样皮很厚,咬了几口还没有吃到馅,读者就会厌烦了。而编辑的工作就是“做包子”:一方面要保证包子里有“馅”,另一方面要保证让读者一口能咬到“馅”——实实在在的新闻信息。但遗憾的是,像这样皮  相似文献   

4.
王治平 《新闻知识》2000,(9):18-18,8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武,一厂一店式的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地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地理解等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5.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6.
刚写稿的日子,屡写屡不中,弹弹虚发,报上没名,有人称我“常败将军”。我当时认为新闻这口“井”不好“挖”,难出“水”。正当我准备心血付之东流,草草收兵时,一名新闻干部告诉我:“当你没挖出‘水’时,最好再坚持一下,不要轻易地舍弃。也许这时你正站在成功的门槛外。”我像被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起来。我发誓:挖“井”见“水流”。  相似文献   

7.
无论要做好什么工作,打好行业根底是其要义。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新闻往往是“急就章”,要求最快最好地与读者“照面”。如果新闻工作者自己头重脚轻根底浅,写新闻就难免捉襟见肘。 新闻业务根底,涵盖较广。从事新闻工作这一行,不像水稻专家,终生研究水稻,棉花专家,终生专攻棉花,术业有专攻,无论种植面积扩大多少,或在天南地北播种,都是我这一抔良种、一套技术。新闻则不然,你的报道面有多宽,你就得在这个范围内当“行家里手”,最好能扎“根”见“底”。所以说,新闻业务根底,就不止于新闻学,还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学识修养。  相似文献   

8.
采访主速     
《孙子兵法·九地篇》称:“兵之情主速”,意即兵贵神速。新闻采访也要“主速”。新闻工作者基本上属于“快速应变队伍”之列,绝大多数新闻报道要“速战速决”。新闻的新,和速度紧紧相连。同一事实、同一题材的新闻,人家已经播发过了,自己才慢吞吞地亦步亦趋,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这实际上是一  相似文献   

9.
宫春凤 《今传媒》2003,(4):61-6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实践中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然而日常翻阅报刊,总有不实新闻入目,导致“更正”、“致歉”之类屡见报端,甚至新闻官司也时有发生。如有关媒体对我省抗击非典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就出现了“八天建成陕西小汤山”、西安市传染病医院副主任医师许荣放“和司机俩人都被感染了”等严重失实的报道。新闻报道失实,已经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0.
时下的媒体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新闻工作者为了巩固自己的阵地,就要写出更多更好的能吸引受众的文字新闻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简洁、形象生动、富于特色等特点,提高文字新闻质量。从语音、选词、句式、修辞等方面锤炼新闻语言,提升语言修养水平。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者必须接受党的领导,这是天经地义、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干了几十年新闻工作的老记者刘宾雁却公然把新闻工作者接受党的领导说成是当“三孙子”,把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搞报道工作,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同志诬为“呆头呆脑”、“滑头滑脑”。这究竟是为什么?对于这个重大的是非问题,我们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以武力打击南联盟新闻机构,井指出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负责人怀特在这封公开信中说,这样的先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表明在未来的任何冲突中都可以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作为合理的打击目标。北约军事发言人威尔比4月8日称。所有南联盟国营电视和广播设施都是“合理的打击目标”。怀特指出,北约针对传播媒体的军事行动威胁着正在工作中的新闻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他代表全球数十万新闻工作者表示坚决反对北约将南联盟新闻机构作为军事…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要学会点逆向思维,这是由新闻工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新闻新闻,失去了新,新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新闻工作者就不能步他人之后尘,拾他人之牙慧,而必须时时着眼于开发“处女地”,寻找“新大陆”,发人之所未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进行正向思维的同时,也要学会点逆向思维。 为此,首先,应切忌凑热闹,瞎起哄,决不能趋“炎”附  相似文献   

14.
凡做新闻工作的同志,只要一提起新闻的写作,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它有五个“W”。有人把这五个“W”比作人的五官一样,缺少了一样就会不成为新闻。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遵循的一条原则。因而,人们在撰写新闻稿件的时候,往往在导语中交代时间和地点,背景中交代人物、叙述事情,结尾中阐明为什么。久而久之,使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现场     
当 诸位翻开这本杂志时 ,21世纪第一年跃动的音符即将休止。疾驶的时代列车 ,又将把我们载向新的一年。而我们的手头已经开始了2002年杂志的编辑工作。这一年 ,在历史上必定会留下重重的一笔。而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见证了历史 ,忠实地记载了这一切。我们的杂志则忠实地保存新闻工作者为撰写“历史草稿”而留下的足迹和墨迹。仅在这最后一个季度 ,中国终于步入WTO的大门和打击恐怖主义这两个世人关注的焦点 ,就有多少新闻工作者为之兴奋、为之辛劳、为之奉献 ,甚至为之牺牲。他们在历史现场书写了历史的草稿。本期我们刊发的上海记者…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新闻事业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媒介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08年制定的《记者守则》第4条就规定:“记者只应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东西。”我国新闻工作者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把这一点提高到新闻工作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来认识。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必须时刻绷紧“真实性原则”之弦,树立强烈的求是意识,防止新闻失实。 求是意识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树立求是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记者来说至关重要,舍此则…  相似文献   

17.
慎说时尚     
现在有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动辄称“时尚”,因此有闹出一些笑话来的。杭州某报曾报道的“洋茶入口,龙井洗手”是杭州流行的“新时尚”.就是典型的一例。且不论这种新闻有“客里空”之嫌.单凭信口就说“新时尚”这一点,就未免失之轻率了。把个别现象硬往“新时尚”上生拉硬扯,这是哗众取宠的表现。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大  相似文献   

18.
任廷津 《新闻窗》2012,(5):43-44
著名记者李普说:“往往一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了它、报道了它。”发现新闻、抓新闻,对于信息价值大小能有正确的判别能力,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新闻敏感能力,即具有发现新闻的“特异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所说:“新闻记者是什么人?假使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口望者。”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奋斗方向和神圣职责。江泽民同志指出:“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不仅仅是外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提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新闻出精品指出了方向。要出精品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深入  相似文献   

20.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