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省科技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排序了各省、直辖市的科技竞争力;然后用聚类分析法对各省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进行了分类;最后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地区科技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发现,各地区科技竞争力差距悬殊,科技竞争力排名与经济发达程度排名有很大的联系,且表现出同样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分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子系统、高等学校子系统、科技企业子系统和支持环境子系统,采用2009—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各地区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及子系统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各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偏低;4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出差异性;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复合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严重制约本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从五个不同维度构建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选取201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后,得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发现中国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因素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拉动作用不同,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从五个不同维度构建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选取201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后,得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发现中国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因素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拉动作用不同,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长江经济带GDP与各项创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程度;阐述科技创新现状:科技创新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主体较多、科技创新专利水平有待提高等。基于因子分析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得出长江经济带区域间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结论;运用DEA的BC2模型计算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得出区域间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的结论;使用DEA超效率模型进一步计算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超效率状态,并对各地区超效率值进行比较和分类。最后,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保护专利知识产权;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构建创新主体联合有效信息平台;促进绿色创新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从RD视角建立包含高校RD人员及活动单位、高校RD经费支出、高校RD项目与机构、高校RD产出4个综合指标和19个分指标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得出各地区高校科技综合实力排名;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但鲜有研究探讨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科技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水平,以及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各地区创新发展水平保持平稳,但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北京远超其他省份;(2)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特色明显,制约因素突出;(3)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关联性最强;(4)创新发展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初步实现协调发展,除北京外,耦合协调度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相关"态势。  相似文献   

9.
以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切入点,选取2011年—2019年的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出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建立线性面板回归模型寻找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结合运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金融...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转化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进一步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这4个维度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是影响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加大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是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区科技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科技竞争力是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评价科技竞争力有很多方法,本文尝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科技竞争力差距甚大,且在部分省市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针对科技政策、产业化、科技管理、区域科技发展、科技统计、科技服务、知识产权、科技奖励,科技评价等方向,特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处、科技处征稿。旨在融合不同视角的科技管理与创新思想与实践,交流国内外各地区的科技管理、技术转移等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本刊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媒介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茜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9):100-101,104
选取我国内蒙古、广西等16个多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费用支出、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学生数等12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从经济、政府、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和教育5个方面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对核心资源和政府政策的不同配置和利用,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合作申请专利计量信息,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支点城市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协同科技创新特征。研究发现:(1)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协同科技创新行为具有地理邻近、经济邻近、组织邻近和技术邻近特征。(2)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协同科技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3)支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应该结合自身优势,适当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人员投入,改善网络邮电通讯设施,优化协同科技创新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山东省各地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我省部分地区没有充分利用或低效率利用其创新投入,并且某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未必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因子聚类回归分析法在我国专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本文首先构建了表征专利关注程度、科技创新程度和专利在经贸活动中的作用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2年在大陆地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23位的地区,进行专利综合实力的评价;再次我们用得到的4个主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Q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各地区专利综合实力的分类;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专利投入对专利综合实力影响的因素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依赖于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对科技创新环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科技创新环境内涵界定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海市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依此建立了科技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吉林省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吉林省各市科技创新效率及不足。研究表明,吉林省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受技术进步指数制约,未能达到持续良好的稳定发展状态。若注重技术进步,吉林省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改善,但需关注各地区增长不均衡现象。对此,吉林省可以采取构建吉林省特色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营造优良科技人才生态、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资源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竞争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各地区政府对科技资源在区域内是否能得到很好地集聚给予了高度重视,能否科学地评价区域科技资源的集聚能力成为推动区域科技资源集聚效率提升的关键.基于此,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资源集聚能力评价体系,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合港澳台地区)的科技资源集聚能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各区域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强国、强省战略的源头和保证。高校在我国并不是均匀分布,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校相对较多,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各地区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高校的依赖越来越大,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地区平均实力可以更好地定位该地区的智力投入和产出水平,寻找可持续发展对策。文中界定高校科技创新的概念,基于投入和产出2大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均实力进行了比较排序,归纳了各类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特征,并归纳出针对各地区投入和产出方面的共同对策及差异化对策,为高校和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