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莉萍 《考试周刊》2007,(43):73-74
哈代是19世纪英国杰出作家和诗人。他的短篇小说和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一样有成就。本文试从乡土精神、悲剧意识和现实主义精神三方面解析哈代短篇小说《三怪客》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人们多熟知他的小说,但是对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却不甚了解。很多人甚至把他的诗仅仅看作他小说的点缀而已。然而,即使哈代只是一名诗人,不是小说家.在英语文学世界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实际上,在1865到1867年间,哈代是以诗歌创作开始文学生涯的,他热爱诗歌,本来想以写诗为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这才转向小说创作。晚年时,他因为《无名的裘德》而备受评论界责难,于是他放弃了写作小说,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里又重新开始创作诗歌,并发表了许多诗集。  相似文献   

3.
《还乡》是哈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性小说,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大胆地将悲剧文体运用于小说,自觉地承袭了希腊的悲剧元素。此后,悲剧主题就一直贯穿于哈代的小说创作中。《还乡》中凝聚着哈代浓郁的故土意识和悲剧情结,充分诠释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艺婕 《文教资料》2013,(32):89-91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流露出鲜明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悲观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悲观之中透露出积极性。他否认自己是悲观主义作家,将自己的悲剧思想概括为“进化向善论”。本文试图从《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入手,找寻其中所显示的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从而揭示哈代悲观主义中蕴含的丰厚思想内涵,更好地了解哈代这位写悲剧但不悲观的作家。探寻哈代内心深处的战斗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身上有浓厚的诗人气质,他的作品即使是散文、杂文甚至小说,无不写得感情饱满、含蓄深沉,闪烁着撼人心魄的诗的光芒.鲁迅诗歌应特别推重的无疑是那些冷峭犀利、凝重雄奇的旧体诗,但也不应忽视他偶尔为之的新诗,虽然数量寥寥,却每多上品.鲁迅很早就表现出对诗歌的关注.1908年,发表了诗歌专论《摩罗诗力说》,鼓吹  相似文献   

6.
陈雯 《文教资料》2006,(18):46-47
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既是一位成功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本文详细分析了哈代的诗歌代表作《声音》。《声音》一诗充分表达了哈代对亡妻爱玛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展现了许多反传统的特点。这些反传统特色赋予了该诗美学意义和现代特色,是哈代诗歌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位举世公认的跨世纪文坛巨人.他既是英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又是英国20世纪的大胆探索和开拓的"现代诗歌之父".尽管哈代最初是以小说而闻名于世界文坛,他的挚爱却是诗歌而不是小说.在<苔丝>和<无名的裘德>遭到猛烈的抨击和指摘之后,哈代愤而将伞部的创作精力转向了诗歌.他的诗歌毫不逊色于他的小说.他的小说和诗歌相互渗透,相瓦影响,使得它们具有与其他小说家或诗人的作品不同的特色. 哈代一生笔耕小辍.以惊人的创作力写下了十四部小说、八卷诗集共近千首诗歌以及一部英国文学史上最长的诗剧<列乇>.哈代在小说和诗歌这两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首<被毁了的姑娘>收在他的第一部涛集<威克塞斯诗集>中.  相似文献   

8.
汪卷 《文教资料》2006,(3):46-47
一、沈亚之传奇简述沈亚之,两《唐书》无传,据《唐才子传校笺》记载,字下贤,吴兴人。“元和十年登进士第。”(阙名《沈下贤文集序》)沈亚之以文词得名,常游韩愈之门,今存有集十二卷,曰《沈下贤文集》。他的作品有诗歌、散文、传奇小说,其诗有“沈下贤体”之称,他的传奇风格奇崛,行文中插入大量诗歌,可以说是传奇小说中的“沈下贤体”。有着诗人和传奇作家双重身份的沈亚之,在他的传奇作品里,充分体现出了他作为诗人的天分和才学,被后代学者看作唐代小说家中诗意识最强,诗境小说作得最好的唐代作家。二、沈亚之传奇的诗化的表现1.传奇小说里…  相似文献   

9.
1932年出生的著名诗人高平,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已逾80年。他丰富多彩的创作历程和成就跨越了“十七年”、新时期“归来的诗”、后新时期及新千禧年之后等不同的时代,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歌剧、纪实文学、诗论、诗学研究等不同体裁,从颂歌到归来的诗,再到反思性的小说、诗歌,最后他流连于历史小说和哲理诗的创作当中。但无论哪个时期、哪种体裁、何种内容,都浸透着作家强烈的现实关怀情结,都打上了作家热烈但又经过了主体理性观照的“滤情美”文学美学思想。这些情结和思想又无不带上了富有审美张力、容纳诸种创作手法而凝练成的游刃有余的元现代特点,昭示着一个已届耄耋之年的老诗人、老作家纯粹的赤子之心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相似文献   

11.
补白     
在中外文学史上,共有三部被称为“诗三百”的作品: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共收诗305篇,人们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二是印度婆罗门诗人伐致呵利写的《三百咏》,它由《爱欲百咏》、《通义百咏》、《出世百咏》三本抒情诗集合印而成。三是意大利诗人彼德拉克的代表作《歌集》,所收的300首十四行诗,都是诗人献给他的女友劳拉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13.
哈代四十四岁开始写作《卡斯特桥市长》,当时他正值年富力强的大好年华。至此,他已经写出了十部长篇小说。然而,其中只有一部算得上是名作,即七年前写的《还乡》。《还乡》之后,他又写了几部次要作品。时至一八八四年,哈代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人们多熟知他的小说,但是对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却不甚了解。很多人甚至把他的诗仅仅看作他小说的点缀而已。然而,即使哈代只是一名诗人,不是小说家,在英语文学世界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10:06:42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写诗的?何伟:10:11:15上中学时的一天,大雨倾盆,我站在窗边,为几张不及格的试卷发愁,看着被风吹雨打的柿子树,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格外强烈。跑去一家旧书店,买了一本《海子的诗》,晚上,我写了一首诗,确切地说,我是学着用诗的笔法写下了自己的心情。从那时起,我开始迷恋诗歌。同学少年:10:18:36哪一位诗人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何伟:10:23:01喜欢海子,能将他的一些诗歌倒背如流,但只是学习了一点表达的技巧,重复他在诗中营造的些许意象,模仿着用文字记录青春的感伤。  相似文献   

16.
继《中古学集团》、《选诗研究》、《诗人体批评——中古学新语》之后,胡大雷先生于近日推出了他中古学研究的最新力作。此书虽题为《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中华书局2003年6月出版),实乃一部“以‘抒情方式’为视角,以之来审视中古时期各重要诗人的独特点,以之来贯穿中古诗歌的发展历程”的中古诗歌发展史。的确,胡先生在书中对中古由汉至唐前这800年间诗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及其代表作家、诗歌流派、诗学批评等诸多方面都有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 ,其中《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被看作是哈代的姊妹篇。这两部著作往往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因为他们是关于下层人民悲剧的独创。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很相似。文章就其人物塑造方面的相同点进行探讨 ,也就是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与《无名的裘德》的主人公裘德之间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朦胧诗之争   1979年,青年诗人顾城在《诗刊》和《星星》等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诗歌。公刘 (也是诗人 )写了《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没想到他这一“谈起”之后,像顾城这样的诗就一再地被“谈起”。 1980年,《福建文学》围绕女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争论中,有一位评论家认为顾城和舒婷们的诗歌有意无意地写得十分晦涩、怪僻,他本来想称这些诗为“粗暴诗”,但一想似乎觉得不雅,于是他称之为“朦胧诗”。因此,“朦胧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充当了一个挨骂的角色。同年 5月,北京大…  相似文献   

19.
提起托马斯·哈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令他享誉世界文坛的杰作《德伯家的苔 丝》。但他早期的创作《远离尘嚣》同样也使读者大为倾心。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 哈代写有十多部长篇小说、四本短篇小说集、不少诗歌和一部史诗剧。代表作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几部长篇,故事背景都在英国南部农村哈代命名为“威塞克斯”的地区,因此,这批小说又称“威塞克斯”小说。它们多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着力表现人的自然感情在这些问题上与社会惯例、宗教、法律惯例之间发生的悲剧性冲突。这些小说结构精密,含…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都知道史蒂森是一位惊险小说作家,他的《金银岛》、《化身博士》、《诱拐》均为此中经典。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毕生多病的作家原来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曾写了不少的儿童诗.笔触里充满了阳光和童真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