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谈到特稿,读者早已不陌生。无论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都市类报纸,还是正深入推进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各级党报,都先后开办了特稿专版或专栏,虽然名称各异,有的叫“大特写”、“中国视点”、“特别报道”等,有的叫“视角新闻”、“特别关注”、“热点追踪”等,但从大的品类来讲都可纳入特稿范畴,都试图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观照和解读,在报道事实的同时,更注重透过事物的表层,开掘出更具有本质意义和理性色彩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特稿潮流”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在广播和电视媒体上,类似特稿的报道方式也普遍流行,强调新闻的故事性、人情味,在社会新闻节目、谈话节目、法制节目中表现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特稿潮流”。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很多报纸设有特稿部,有特稿专版或专栏,大量刊登类似新闻特稿的报道(称呼不尽相同,如特稿,大特写,本报专稿等)。一些新锐的经济类报纸也标榜以“讲故事”的特稿形式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些媒体尤其是一些都市报、晚报、娱乐性报纸等,充斥着那种消极庸俗、荒诞不经、格调低下的东西。在所谓“特稿”、“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天下趣闻”等名目下,什么都敢登,“越刺激越好,玩的就是心跳”,且美其名曰:适应和满足市民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毅荣  施政 《新闻前哨》2001,(10):36-37
2000年8月,今日快报在经历两个多月的探索和实践后,正式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版面──《都市新闻》版,作为对《中国新闻·时政》版的补充。说它全新,不仅是因为在全省甚至全国新闻媒体中,以都市新闻为旗帜的中国新闻版都是罕见的。另外,尽管有些媒体也设置有都市新闻版,如羊城晚报、长江日报也设有都市新闻版,但他们实际上只是本地新闻的集纳,而本报都市新闻版所确立、所阐发的“新生活、新理念”这一主题则是全新的了。 一、《都市析闻》版的产生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我国新闻传媒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逐步确…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轻骑兵”“特稿社是干什么的”?数年前,当“中国特稿社”这一名称刚隐隐约约出现在人们耳边的时候,种种稀奇古怪的猜测曾经把它装扮得很神秘。时至今日,它恐怕也仍然没有为许多人所熟知。然而它确确实实是60岁新华社躯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零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独特窗口。在中国目前仅此一家。特稿社是专门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向那些拥有几万、几十万读者的外国报刊提供署名文章的新闻单位。这些文章,用各种对方需要的文字写成,以新闻  相似文献   

7.
陈福锋 《今传媒》2003,(2):45-46
特稿类报道,指的是全面深入地对重要新闻事件、人物,进行详细解释、分析的一种新闻文体,它的特点是:选题重要,意义深刻,分析透彻,材料丰富,可读性强。特稿类报道在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要,提高报纸的阅读率方面达到了双赢的效果。然而,在今天各式新闻泛娱乐化的影响下,严肃、负责的特稿类报道日益萎缩,特稿的“特”越来越偏离了它应有的方向。新形势下,特稿的“特”除了在其基本内涵中所体现的外,还应着重在以下3个方面加强其“特”性。  相似文献   

8.
特稿,以什么打动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稿,是近些年来在新闻写作中兴起的一种新文体,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写作门类。从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初设立的“特稿写作奖”,特稿在国际新闻界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足三十年。而在国内特稿这种文体的兴起和发展也只有十年。《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份推出的《冰点》特稿专栏;  相似文献   

9.
共变,指都市新闻是一个变数,都市生活也是一个变数;都市新闻和都市生活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引起的互相变化.为什么全国“都市报”如雨后春笋林立报坛?为什么都市新闻异彩纷呈后发制人?都市报纸、都市新闻在社会进程中居于何种地位起着何种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楚天都市报》创刊以来的实践,阐释都市新闻和都市生活的共变关系及其种种.  相似文献   

10.
我们民生性的新闻栏目《都市一时间》,4%多的收视率居然能够在当地翩翩起舞。我们的都市频道在湖南这个娱乐节目盛行的地方夹缝中求得生存,直到它有一定的发展,我觉得和民生新闻如火如茶的趋势和形态不无关系。2005年,我们都市频道建立的时候,我们也在想,还叫不叫“都市频道”,是不是就叫民生频道?但是最后大家觉得还是按照约定俗成叫“都市频道”,但是我们有一个定语叫“直播都市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纵横交织,任何一个社会现象背后都埋藏着丰富的故事。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应对媒体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特稿越来越受到平面媒体的重视,无论都市类报纸还是各级党报,都纷纷推出特稿专刊。特稿是什么?翻开中国传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许芳 《新闻爱好者》2011,(8):104-105
特稿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一篇优秀的特稿需要同时具备客观性、文学性和创造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记者在特稿的写作中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准则,坚持零度写作;文学性与创造性要求记者以语言的自由与风格的独特充分发挥零度写作的巨大内力。与此同时,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与使命的特稿又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合理地超越零度写作,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在对零度写作基本原则的遵循与超越中,特稿记者需要审慎地做到既"在场"又"不在场"。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企业报的“土记者”,每年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纪实特稿20多篇。这些新闻事实全部发生在企业之外,有市外的、省外的,甚至国外的。其中有些稿件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不少通讯员都提出疑问,你生活在企业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线索和题材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其实,这话说起来很简单,要说诀窍吗?就是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既对别的媒体已报道过的新闻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新的内涵,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4.
许芳 《新闻爱好者》2011,(16):104-105
特稿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一篇优秀的特稿需要同时具备客观性、文学性和创造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记者在特稿的写作中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准则,坚持零度写作;文学性与创造性要求记者以语言的自由与风格的独特充分发挥零度写作的巨大内力。与此同时,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与使命的特稿又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合理地超越零度写作,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在对零度写作基本原则的遵循与超越中,特稿记者需要审慎地做到既"在场"又"不在场"。  相似文献   

15.
在“记住2008”年终特刊中,后4个版的年终特稿被定位为深度报道,思考挖掘年度新闻事件的核心本质及其深远影响,稿件篇幅长、质量要求高,有幸承担其中两个版面的编辑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学习机会。由于版面编辑职责所限,平时多牵绊于日常工作报道的编辑工作,此次初体验特稿编辑并对比其规律特点,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6.
“三无新闻”——叫我如何相信你 近年来,在某些都市类报纸上,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有情节而无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三无新闻”。这些新闻,地点、人物等要素大而化之,刻意模糊,也不交待具体的消息来源,让人无从查证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刊的纪实特稿(有人称之为“大通讯”、“社会纪实”“、新闻纪实”等)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全国数百家报刊都以一个、两个甚至几个版面刊登这类常常让读者耳目一新的纪实稿件。在这种读者阅读大量需求下,这类版面以特有的亲和力直接刺激到了报刊的影响力和发行量。在这当中,以纪实特稿为主的杂志《家庭》《、知音》的发行不断扩容,相继增加了“下半月版”、“月末版”,而以“每天一个特稿”而在全国新闻界打出声势的《华西都市报》则先后与国内40多家媒体及全国特稿记者的关注……时至今日,仍有报刊在做特稿的文章:就…  相似文献   

18.
剑平 《传媒》2002,(2):35-36
当前,新创办的报纸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作为经常撰写杂稿的作者,对北京地区报纸十分关注,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闻就是那么多,你说我说他也说”——照抄新闻是不少报纸的通病。不仅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照抄不误,而且哪儿少个井盖、哪里捡个钱包、谁让煤气熏了、谁让汽车剐了等鸡零狗碎的小新闻也无一遗漏。当然,偌大都市需要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类报纸,但是如果多数报纸都一个模样儿,还有什么看头?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实践中,不同媒体对特稿的理解有较大差异。新华社特稿大多是对重要事件的报道,风格类似通讯;财新特稿是重要的深度报道,风格类似调查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南方周末特稿更强调报道的故事性和文学性。由于我国没有对“特稿”定义进行固定,加之“特稿”一词含义丰富,所以媒体按照各自理解进行特稿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党报工作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意思是说,党报受方方面而约束比较多,纪律要求比较严,无法像社会类、都市类报纸那样无拘无束、淋漓尽致地去做新闻,因而办报难度大,效果(读者认可度)也不见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