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豪放是辛弃疾的主导风格,但他的婉约词同样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别有一番风韵,一改缠绵靡软之婉约词的审美风格,有着巨大的思想艺术价值,此可谓辛稼轩对婉约词发展的一大贡献。他的婉约词多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之作,寄托着家国之忧和身世之感,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丰富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拓宽了婉约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迦陵词是继东坡词之后,豪放词的两座高峰.迦陵词主要受稼轩词影响,稼轩词、迦陵词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稼轩词孕育出迦陵词,这是辛稼轩在中国词史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号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全部词作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辛稼轩的艺术功底与创作渊源还是深深扎根于婉妁词的土壤之中,并同意“诗庄词媚”、“词以婉约为宗”的观点。作者认为稼轩的600多首词作中,大多数含有绮艳旖旎的婉约成分,其情感细腻、韵味真淳、调傥风流的格调,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4.
世论苏词,多谓其气势豪迈奔放,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忽略了其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实际上,纵观苏轼全部词作,苏轼所作的婉约词不仅数量上超过他的豪放词,在质量上也颇有交口称誉的佳作.苏轼创作的婉约词,既吸取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更打破了传统婉约词香软靡艳传统的束缚,有其思想内容的革新,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情势.以婉约词传统的爱情题材为例,苏轼的爱情词,同晚唐五代以来"花间词"轻浮地写男欢女悦、幽会密约很不一样,他不是单纯停留在男女爱情相思的描写上,而是常常有所兴寄.苏轼写的一些表面上看来类似温柳的婉约词,也并非止于吟风弄月,而往往富有深意,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5.
辛稼轩之后的词史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以须溪“文本”为基点,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两方面接受辛稼轩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辛稼轩的词作中包含了大量的山水意象,稼轩词中主要有“东山”、“南山”和“青山”三种山意象,“东山”象征作者收复山河的志向,“南山”象征作者隐居生活的苦闷,“青山”是作者精神上的挚友.稼轩词中的水意象是作者情感意志与作者历史观融合的产物.分析稼轩词中的山水意象,有助于研究稼轩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表现男女之情的婉约词,是体现稼轩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辛弃疾的婉约词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摧刚为柔,婉约出之,二是柔中有刚,以气行之。  相似文献   

8.
黎修良 《文教资料》2008,(16):13-16
辛稼轩所创和韵词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能于词韵严密的束缚之中依然自由地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有希望、自信,有叹惋、遗憾,有怀古、感旧,有伤今、虑远.辛稼轩除充分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外,还扩大了词的交际功能.这与其所唱和的词调颇有关系,更与其所唱和的对象有关.辛辛稼轩所唱和的对象主要有四类:一是切磋词艺的词友:二是志同道合之挚友;三是上下臣僚之泛友;四是当地的富民或赵氏宗氏.  相似文献   

9.
清初王渔洋的《衍波词》、《花草蒙拾》和以广陵词坛为基地的活动开启清词中兴之胜。其词学理论纠正明人的偏执,提出并尊南、北两宋和婉约、豪放不分优劣的主张,并以李清照和辛弃疾分领两派之首,予以推崇。故其词除婉约外也有风格壮美之作,近辛稼轩词风。他领导的广陵词学活动也搭起了陈维崧等阳羡词人崛起的桥梁,使阳羡派以大倡稼轩体而名满天下。王渔洋胸中的辛弃疾“情结”,借此给予再一次的承传和张显,是辛词在清代传播和影响中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将其大我的际遇、性情、学识、精神熔铸于词,造就了稼轩词的大我之境,给后人留下了一批难得的艺术精品,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稼轩词大我之境的成因主要是,豪放与婉约交融;以文为词,典入化境;养气与积理.  相似文献   

11.
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等历代词总集的检索与统计,我们获取了从南宋中后期至清康熙朝约500多年间历代词人次韵追和稼轩词的作品数据,共计有135位词人创作出384首次韵词,涉及稼轩词凡50调共103首作品。宋代以15人28首作品,拉开了次韵稼轩词的绚丽序幕;在金元只有1人2首次韵词的低潮之后,明代则以31人97首的数量将次韵稼轩词的创作推上个一个小高潮;清代顺、康两朝更是蔚为壮观,共有88人创作次韵稼轩词凡257首。通过对历代词人次韵稼轩词的定量分析,我们不仅对稼轩词的名篇杰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获得了一个新视角的体认,而且也得以进一步确证了辛稼轩在词学发展史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稼轩之后的词史中,几乎无人不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之中。陈维崧的词作数量在整个词史上不仅度越稼轩而且空前绝后,在有清词坛上,首先吹响了“稼轩风”的第一声号角,揭开了令人瞩目的“清词中兴”的历史篇章,从词风、技法和择调诸方面对陈维崧对辛稼轩都有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从剖析宋婉约派词家秦观的词体特征,对历来争论的宋词婉约与豪放之“派”、“体”之争,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对三绝碑刻的《踏莎行》真伪之悬案,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杨昕蔚 《林区教学》2012,(11):28-30
从辛弃疾风格清丽婉约、别具一格的词作入手,对其隐藏在离情愁绪和典型意象中的深层意蕴进行赏味与分析,从而体味、感悟稼轩貌似儿女情长的作品与其一贯沉郁顿挫词风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辛稼轩的爱国词在当时就对爱国志士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到了清代,尤其是到了晚清时期,稼轩风又再次鼓扬起来,为中国的爱国词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光辉一笔。  相似文献   

16.
李玉 《文学教育(上)》2011,(11):106-106
北宋苏轼开启豪放词风,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自苏轼之后词大体延续"婉约"和"豪放"两个基调并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用"豪放"来定义苏词特点,远不如用"旷达"定义来的准确。  相似文献   

17.
典故内涵之重新审视与稼轩词用典之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典故内涵进行重新审视与界定的基础上,认为严格精确之修辞学意义上的典故应归结为四层内涵.然后以此四层内涵为主要判别标;准,对稼轩词用典进行了统计和定性定量分析.这种统计和分析不但对研究作为词人的辛稼轩的主体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们入思稼轩其人其词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更有价值的是,我们可以经由用典视角与稼轩这个英雄词人和词坛圣手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体悟与解读,更加深刻地把握其词作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用词表现农村题材是辛稼轩在词史上的贡献之一。本文旨在说明稼轩农村词在描绘农村生活的表象之外,还倾诉了自己深沉的忧愤,展现了自己对理想的幢憬,并试图表明稼轩爱国思想在各阶段的一致性和强烈性,以及他在农村题材抒写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稼轩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我们认为,“悲壮沉郁,含蓄蕴藉”是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极好概括。本文将从稼轩词“以气为词”、“以文为词”、“以故典为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 ,其词作“大声镗革塔小声铿钅訇。”而其“禾农织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后村集·辛稼轩集序》)正所谓一体万殊 ,风格多样。但无可否认稼轩词的主要成就还在其抒发报国激情 ,表达抗金斗志 ,感叹英雄失路的豪杰之词中。王国维曾说 :“苏旷辛豪” ,以一“豪”字来概括辛词的风格 ,可谓得之矣。本文拟就辛词之豪试做论述。翻开稼轩词集便可感到一种昂扬悲壮、发扬奋历之气 ,这便是王氏所称之“豪”。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也说 :“稼轩词龙腾虎掷。”“稼轩豪杰之词也。”纵观稼轩词集 ,我们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