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设计思路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操作摆弄去探索其中的奥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运用感官、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活动,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有助于幼儿建构数概念。本次数学活动就是根据这一指导精神,结合班上幼儿玩区域游戏"美食时光"时所生成的与冰糖葫芦有关的游戏内容而设计的。我利用自制的游戏道具——泡沫冰糖葫芦并购买了实物冰糖葫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主题情境式户外游戏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中,笔者尝试通过三种有效策略来调动幼儿自主探究游戏,激发幼儿开展游戏的创造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推动游戏向深层次发展,使户外游戏活动更富有内涵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思路】中班上学期,我班幼儿数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能发出声音,手口一致地点数事物,能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也初步了解了5以内数的"多1"和"少1"的数概念。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我围绕幼儿平时比较喜爱的糖果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游戏化学习活动,让幼儿听声音数糖果,鼓励幼儿尝试默数7以内的数并找出相应的数字,进一步了解"多1"和"少1"的数概念。【活动目标】1.能默数7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就是做人之道、品行之道,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是既要教知识,又要教品德。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更要担当好这份责任,抓好幼儿的启蒙教育,让幼儿终生受益,争取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一、掌握幼儿特点,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常用的一种学习与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尝试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体验一定的社会行为,形成一定的社会情感。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轻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99):71-72
《儿童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应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数感是由多种数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幼儿通过吸收生活中的数信息生成数感并逐渐成熟,通过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会计数、比较、分解与组合、统计与运算。然而集体活动中的数学学习脱离生活,不利于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在"崇贤卫生院"角色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幼儿能够借助实际情境,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坚实的联系;尝试用数字表征数量,表征方式日趋规范;能够进行小数目内的数运算,具体数概念向抽象数概念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湘萍 《考试周刊》2014,(76):191-19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数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情境性、故事型的教学活动,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莫过于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幼儿的数学活动。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有趣的情境中,以此组织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幼儿数概念需经过许多具体实际的方式操练才能逐步形成,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实际的问题是有效的练习方式。本文以几个大班幼儿结构游戏活动为载体,用案例研讨的方式探讨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态评价与支持性策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建构数概念。  相似文献   

8.
以美育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幼儿故事剧表演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故事表演对话随意化,缺乏生活体验的审美知觉;故事表演动作符号化,缺乏游戏体验的审美想象;故事表演情感浅表化,缺乏艺术体验的审美理解。认为可以从对话"悦耳",提升审美直觉能力的敏锐性;动作"悦目",激发审美创造力的独特性;情感"悦心",萌发审美态度的意向性等三个维度加强对幼儿故事剧表演活动美育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沈静 《考试周刊》2014,(39):192-193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为让孩子更好地"学中玩,玩中学",作者着力于区域活动游戏化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为幼儿创造游戏化区域活动环境;二是为幼儿创设游戏化区域活动内容;三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期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注重幼儿的生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成为学期教育的共识。摒弃传统美术活动中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注重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幼儿主动的探索、操作来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美术活动中,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一是故事化的教学策略;二是"变废为宝"的创新策略;三是游戏话"画"策略;四是过程性发展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一、活动目标1.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幼儿乐于参与"救援"的节奏游戏中来,体验海底潜水、躲避鲨鱼找回"音符宝贝"的乐趣。2.让幼儿参与游戏,锻炼幼儿模仿"小鱼"游泳、躲避鲨鱼的表演能力,同时也锻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的应变能力。3.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说出节奏密语,找回"音符宝贝",学会音符节奏的知识。二、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并能单独说出音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12.
徐洁 《成才之路》2014,(20):61-61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形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活动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操作建构初步数学经验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手段。把数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借助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一、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界定和内涵 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引导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是指数学活动中,教师把要求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蕴含于游戏情境中,让幼儿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感知和思考来体验数学中的数、量、形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在伴随着幼儿愉悦情绪的同时,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游戏化的数学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既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也促进了幼儿思维发展。二、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设计策略 游戏教学过程是幼儿园游戏化数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游戏情境的创设、手段的运用、语言的技巧等是游戏化数学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面对既枯燥又抽象的数学学习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应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体验学习数学乐趣的同时,建构起具有个体意义的数学领域的关键经验。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通常要经过从"体验→语言→图像→符号"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关键经验的分析和把握,设计数学活动的"阶梯式"支架策略,循序渐进地巧用"操作→游戏→分享→检验→巩固→评价"一系列递进式手段帮助幼儿体验数学,自主建构数概念和规律,提高幼儿数学活动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更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他们很喜欢听大灰狼和小鸡的故事.所以,我利用这一故事情节设计了本节活动.整个活动环节紧扣,层层递进.从"大灰狼"的出现,激起幼儿作画的愿望,到幼儿想办法画篱笆,补画添画,最后"大灰狼"的离去,是一个幼儿反复练习、反复评价的过程,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贾宝珍 《学周刊C版》2019,(4):173-174
在幼儿阶段,语言表达能力是需要着重培养和锻炼的能力。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凭着对故事的分析理解,运用声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来扮演角色从而表现故事。游戏表演给幼儿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了发展。本文从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角色、创设情境、及时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是幼儿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动力源。要让幼儿有兴趣地而不是被动地多看、多听、多说、多练;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故事中、谈话中和各种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思路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图文并茂,贴近大班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将数学知识巧妙蕴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探究。该绘本围绕6只动物尝试运用自身身体优势相互比赛的情节展开故事。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充分挖掘绘本故事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经验"量的差异性",通过重点画面的阅读,设计故事情境和操作环节,引导幼儿通过量的比较和排序(高矮、轻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主题创意戏剧游戏大都是由系列微创意戏剧活动串联而成。游戏化微创意戏剧活动在设计组织时,首先应创设音乐、情节与动作完美结合的游戏情境,为幼儿角色描摹、动作探索与创意表现提供有效支架,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主表现;其次应深入分析幼儿游戏的动力因素,设置适宜合理、逐阶递进的游戏挑战,诱导幼儿兴趣盎然地持续参与;同时还要给予充分有效的启发引导,拓展幼儿戏剧想象空间,促进幼儿多维想象、创意表达。  相似文献   

19.
区域游戏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幼儿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的是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地游戏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