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懂数学美、爱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培养学生懂美。古希腊数学家波罗克拉斯认为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从数学的内容来看 ,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等 ;从数学的方法来看 ,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等 ;从狭义美学意义来看 ,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客观的美 ,但它…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领悟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芳 《考试周刊》2011,(56):76-77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美,以及挖掘数学美,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举例介绍了数学的"对称之美"、"简洁之美"、"统一之美"和"奇异之美",目的在于落实中学数学教学的数学美育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5.
通过彰显数学之美,让儿童在自由、自在、自主的遐想中发现数学美、感悟数学美、享受数学美,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数学精神天地。  相似文献   

6.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的美来自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来自它自身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之美,它的美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还体现在生活及生命之中。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之美有四个层次:美观、美妙、美好及完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文化价值,但现实中的数学教学过于推崇科学价值,较少关注包含求善求美的人文价值,忽视数学美育的意义与作用。数学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数学中获得美感的“桥梁”是数学教师。为此,教师要具备审美意识,与学生一道去挖掘、整理、提炼教材中潜在的美学素材,并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与过程,展现数学之美,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进而学会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提高数学的审美素养,增强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8.
正一、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并非枯燥、干瘪和乏味。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和谐性、奇异性等诸方面均展现着数学自身的美。一个结论(定理、公式、图形)、一种证明、一项计算、一份答案,如果看上去很美,差不多可以说它是正确的。我们要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  相似文献   

9.
诗性教育下的数学课堂,应引领学生探寻数学美,感悟诗性真谛.具体来说,应做到: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容之美;新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形态之美;习题训练,让学生领略数学思维之美.从而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她将数学冰冷坚硬的外壳剥开,以生动的形式将数学之美呈现与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使学生爱上数学、领略数学之美,她就是天津市新华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于川。  相似文献   

11.
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之美,使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创造“数学美”。本文按照张奠宙与木振武两位先生提出的数学美的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相似文献   

12.
数学本身是美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精美痞言,简约形式,达到潜移默化欣赏数学之美的目的,通过有趣故事,蕴涵内容,激发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电脑技术运用,刺激感官,诱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追求创新,产生灵气,更上一层楼,进入欣赏数学之美的境界;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数学美.  相似文献   

13.
周伟 《教师》2014,(16):39-40
数学理性之美就是抽象数理的感性表达。当理性的认知过程产生时,抽象的数理总能表现出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诸如对称、次序、韵律、间隔、统一等各种优美、和谐的比例关系。数学学习中,这种关系能创造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美之和、美之蕴、美之智的境界,理性之美便如期而至。让数学充盈理性之美,当是对学生生命丰盈成长的一种成全。  相似文献   

14.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既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又要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论述通过数学之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魅力的理论依据,探索通过数学之美的教育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我国数学家所作贡献中体现的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应用数学典型情境中的数学之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通过数学严谨的逻辑之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科学领域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数学之美。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数学美是普遍存在的,渗透和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使学生在鉴赏数学美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自身的美,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首先,就是数学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这正体现了数学的美之所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假如注意经常发掘教材中的数学美并能引入适当地示例,就能把学生领进数学美的乐园,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美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在于其简洁、和谐、奇异和严密之中,然而由于这种隐蔽的、深邃的美对学生而言有时却显得难以理解甚至枯燥乏味,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完善数学教学,在"数学美"的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