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从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四方面谈谈“品读”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品读及其实施方法1.品读的含义。语文教学中读是很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读的重要性。读书的形式很多,品读是其形式之一。"品"意思是品味,品读是反复吟哦,弄懂字词句段的含义。换句话说,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  相似文献   

3.
蓝花 《广西教育》2010,(31):48-48
文章有三品,即品词、品句、品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些要求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会品读课文。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何谓品读?品读即是品评阅读,它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要求更高,是一项融感知、领悟、消化、吸收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品读是品与读的结合。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方能渐入佳境,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语言的构成有具体的情境,唯有品读语境,才能理解词语的具体、明确的含义,体味出词语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意志的外现。诗歌教学应遵循诗歌本身的特点,抓住一个“品”字,尽展诗歌教学的全新境界.“品”又分三个层面:即品读、品义、品味。这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品读是基础,初步感知阶段,品义是深层感知阶段,品味则是高级的感悟升华阶段。品读这个阶段以“读”为中心,除了读准字音、节奏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读,初步感知意境、情感。如《周总理,你在哪里?》用独特的构思表达了人民爱戴和思念总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并丰富学生的言语世界,让词语教学在品读中厚重起来。学生通过对词语的品析、品评和品写,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品读,即品评阅读,它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要求更高,是一项融感知、领悟、消化、吸收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品读是品与读的结合。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方能渐入佳境,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语言的构成有具体的情境,唯有品读语境,才能理解词语的具体、明确的含义,体味出词语的表达效果;唯有品读语境,才能领略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覃瑞艳 《广西教育》2010,(25):49-49
所谓品读,就是品味性地读,具体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吟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倡导品读是返璞归真、还原阅读教学语文味的体现。随着课改的深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读”,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赏美景、悟真情、品语言这几方面来品读文本,在教学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易中天"品三国"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何谓"品"?"品"就是仔细地体会、玩味。何谓"品读"?有人说,品读就是创设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是这样理解品读的:品读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地读,有比较性地读,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品味性,它要求读出情味,读出意境,不但在读中理解意义,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2.
今年 3 4岁的欧庆华 ,是平乐县平乐一小的副校长。她不仅是桂林市B类教师培养对象 ,还是全县唯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养对象。在从教的十多年时间里 ,她兢兢业业 ,刻苦钻研 ,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 ,她积极探索 ,写出了数十篇文章在报上发表 ,其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品读”》一文获全区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品读”是欧老师近年来在教学上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品读” ,她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学习的新境界。  对于刚启蒙的小学生 ,如何引领他们走入美妙的文字世界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欧老师把阅读看成如品茶、品酒、品花、品…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学生品析关键词句的能力的教学,我们可以从第一学段开始在辨析比较中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品析能力;可以利用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品关键词,提升品析能力;可以通过关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通过品读,提升品析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品读,是实现语文课程根本任务和教学目标的一条基本路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文本品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读为本,品文本之意蕴  相似文献   

15.
卜金玉 《文教资料》2009,(17):78-79
阅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读者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并对它有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品读文本"是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品语""品情""品人"是教学实践过程的途径,对于教学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章毅芳 《广西教育》2013,(21):72-7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品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重点式品读——品文本情感之厚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学时不可能做到字字咀嚼、句句揣摩。这就要求进行重点式品读,通过抓住一个精彩的片段、几句精彩的描写,甚至几个精妙的词语等,把学生带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在阅读领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具体要求,通过具体的分析、感悟、吸收语言这个过程,实现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品味语言的方法之一是品读。品读就是品评阅读,它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要求更高,是一项融感知、领悟、消化、吸收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品读就是品与读的结合。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方能渐人佳境,  相似文献   

18.
散文教学中语言品析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章结合具体教例,从提供抓手、示范引领、过程指导、课中小结四方面探讨了教学实践中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品读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我评改习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修改中得到提升和发展的。品读是品味分析、品评优劣、品中感悟的读书方法。将品读的方法巧妙地迁移到习作点评中,以学生的习作为品读载体,以品评赏析自己的习作为主要过程,以在品读中提高自我评价、自我矫正、修改能力为最终目的。品读是提高学生自我评改习作能力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品读”是洪镇涛先生创导的语文本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体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反对离开语言这个本体去架空分析课文的思想性、人文性。 “品”是发现,是欣赏,是咀嚼,是感受。“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加深“品”的收获,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