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师学习的同课异构是教师实践知识习得的有效路径,体现了教师学习方式与内容变革的必然性。同课异构的真实性、情境性与互动性内涵及其对教师学习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然而,同课异构的现实畸变却影响了其核心精神的实现和教师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我们要构建展现教师的不同风格、面向教师的差异发展与构建教师学习文化的同课异构,使同课异构走向"实"、"精"、"新"。  相似文献   

2.
课例研修是一种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打磨优秀课例为主要目标的常见的教师研修形式.为探究课例研修活动效果,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设计了一种由三轮备课、两轮研讨和两轮授课组成的教师协同课例研修活动,并以"基于AR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为例,采用准实验研究法探究了教师协同课例研修对学生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1)课例研修前,不同教师执教班级的学生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2)课例研修后,不同教师执教班级的学生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协同课例研修有利于提高主讲教师课堂的学生满意度和学习成绩,且课例研修前和课例研修后的学生满意度和学习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三阶段的教学中有很多训练和考试,试卷讲评课则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但是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试卷讲评课的认识存在误区。本文从试卷的改卷分析、上课的"引"讲"评"、课后重复提高三个方面阐述了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00后"即将成为高校主力军,代际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培育问题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思政课教师要关注代际差异问题,充分利用高校新生代"00后"自信性、开放性、自我性等群体特征,从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政治素养和教学艺术入手,提升"00后"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实践环节的价值观培育功能,从而提高思政课抬头率。  相似文献   

5.
"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演绎的教学系列活动。由于授课教师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不同,所以教学的结构、风格、方法和策略等存在差异。"同课异构"能使授课教师在对比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教学差异,并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同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巩固、检查、内化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式。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40分钟几乎全都被教师"霸占"了,似乎很少看到教师能给学生留一些当堂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是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因此,下了课,学生只能一头扎到"作业堆"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去完成作业的。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活动被挤占了,繁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失去了发展和培养爱好、特长的机会,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针对这种状况,在语  相似文献   

7.
葛晓东 《物理教师》2013,34(9):25-27
本节通过两节"同课异构"课中两位物理教师对人教版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授课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引课、知识呈现方式、问题设计、对实验的安排等方面的很大不同;第1节课是以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为贯穿课堂的主线,第2节是以实验贯穿课堂的主线,对比分析发现两节"同课异构"课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除了因为教师本身风格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外,更是因为两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对教材知识掌握目标的不同才引起了这么大的差别,形式是为内容服务,更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苏巧芳 《广西教育》2013,(17):57-58
近年来,在"轻负高质"的引导下,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成了一线教师的新追求。我们看到了课堂中,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提问,而有些学校给教师规定了一节课必须问多少个问题、做多长时间的练习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失去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在课  相似文献   

9.
<正>很少见到有谁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重视师生的时间。他对师生的时间支配状况做过大量调查,发现不仅"教师们往往抱怨缺乏时间",就连许多青年不愿当教师也是因为听说教师没有自由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深入调查后,他发现:除了应付形式主义的文牍和检查外,教师的时间竟大多被无效劳动浪费掉了!"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浪费的时间比哪儿都多"!例如:"许多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因而未能使课的一切方面和阶段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9,(4):108-113
受高辍学率的影响,慕课质量备受质疑。文章首先基于高等教育中质量内涵的复杂性和质量评价所处的阶段,提出了"开放度—时间"质量分析框架;随后,文章运用该框架对在线教育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四个慕课质量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慕课质量模型(即OpenupED质量标签、7Cs设计框架、Five-Pillars在线教育质量、探究社区在线教学框架)均关注"转变"这一质量内涵,体现了教学质量中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教师与学生的价值取向。期望文章的研究对于后续慕课质量评价能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海生 《中国教师》2014,(22):32-33
<正>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自身能力的切实提高,靠的不是灌输,而是靠自己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体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主动发展。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教育改革潮流中,教师在课上是否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是笔者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一、平时教学阶段  相似文献   

12.
背靠背"的研课方式不仅能够聚焦研究主题,有助于"同课"的教学改进,还能借助比较方法分析出两位"异构"教师的素养状况,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以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教学《近似数》的"背靠背"课为例,从教学目标、内容理解、教学流程、教材处理、现场调适等方面,比较他们PCK的差异,提出教师PCK的发展,要对教学内容有高观点的理解,要形成专家型同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在听了不少的了解课、教研课、公开课后,发现有不少语文课总是"拖堂",教师总把握不好课堂40分钟,以致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课堂向时间要质量,这是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当今实施新课程标准,各种新理念、创新设计扑面而来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反思一下"40分钟不够用"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为此,笔者罗列了以下几种用了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的现象,以求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复习课给学生的感觉是"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对于一个让教师觉得"难上",学生觉得"厌上"的课型,如何避免单纯"重复昨天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要高度重视复习课,通过自主梳理、错题分析、差异练习三个环节,把复习课还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既做到温故而知新,又能获得新的智慧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次片区"语文高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一堂研讨课,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七年级语文《童趣》一课,从中发现教学中的部分"零碎"时间没有很好地利用,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下面撷取其中两个片断:【片断一】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并将不懂之  相似文献   

16.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17.
正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它能较好地比较教师在教学观念、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的不同,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减负增效"的思考。本文以刘、陈二位教师"交流电是怎样产生的"同课异构课为例,从教学情境、教师关注、学生体验、学生提问及过程评价、无效行为等侧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通过比较分析,引发教师对"如何让物理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如何减掉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课程标准》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们的课标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在2013年9月28、29日召开的"新疆自治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历史学科由来自乌苏市第五中学的尹强和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的郭世富两位老师,对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第二单元12课《美国的诞生》进行了同课异构。虽然这次活动是以课例、研讨为主,但因教学环境的不同和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上的差异,使这两节课又具有一定意义的对比性和可借鉴性,也突出反映了初中历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和理解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两节有关二年级"认识角"的课.虽然是统一教学内容,但不管在教师教学的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定位,两者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本身的素养、经验等差异必然导致最后的教学设计带上各自的特点,旱现出的效果也会是五彩缤纷的.那么这两课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先来看看这两节课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观课议课"一词首现于2006年第7期《人民教育》的《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和《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短短数年间,"观课议课"一词迅速流行,并被广泛采纳。值得一提的是,"观课议课"并不是"听课评课"的名词翻新,二者有着诸多差异。正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