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2019年7月29日推出了《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以其独特的竖屏模式,以及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方式,在抖音中赢得了很多忠实受众。《主播说联播》将以往严肃认真的新闻,用新闻主播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说”出来,无疑是增加了可看性和趣味性,也提高了新闻主播的知名度。笔者浏览、分析了抖音中《主播说联播》的大量视频,将新闻主播的形象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建构策略,为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新闻主播形象建构方面的创新,提供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朱晓莉 《出版广角》2021,(19):78-80
《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衍生节目,主要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并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受众的关注,这得益于其坚持用户思维导向,打造亲民角色形象,向观众传播优质内容.衍生节目信息传播的难点在于要平衡好衍生节目与原节目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全媒体语境下保持节目特色.为增强衍生节目的持续性,应探索并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凭借简短化、可视化、碎片化的特征和适应移动设备的竖屏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2019年7月2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正式上线,创新使用竖屏模式使传统媒体年轻化、严肃报道幽默化、官方媒体亲民化,然而此种创新却在模式推广上遇到了难题。本文将探析《主播说联播》的特点,分析其在竖屏模式下遇到的困境,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远慧 《采.写.编》2023,(12):111-113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新闻节目成为一种新的内容形态。本文以《主播说联播》为例,从定位策略、语言修辞策略、声音策略、图像策略以及渠道分发策略等多个角度,对该节目的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在短视频时代下新闻评论节目内容传播策略,并探讨了《主播说联播》对短视频新闻节目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短视频作为一种短视频类型受到了受众的追捧。严肃新闻呈现出娱乐化趋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栏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上来看,短视频中的新闻内容利用"网言网语"吸引大众眼光,成功引导舆论场,获得了大量流量。文章通过梳理央视新闻娱乐化表达成功的原因及影响,探索新闻娱乐化表达的尝试方向。  相似文献   

6.
2019年《新闻联播》栏目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同时开创了电视新闻融媒体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对为期6个月中100条"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样本进行了定性定量结合的实证研究,试图透过传播现象深入创新背后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从而为电视新闻融媒体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主播说联播"通过"人的价值"得以区别于其他新闻短视频产品,增强了网络舆论引导与价值观塑造的功能,开创了新媒体下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反差风格助力建构多元文化的电视新闻全媒体栏目;通过平衡"传者思维"与"受者思维"模式,有效推动"两个舆论场"的重合。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受众市场、受众需求、行为及传受关系的变化,实现了受众向用户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之下,用户作为重要的驱动力量对媒介融合提出新的要求:从内容向产品的转变、产品的多媒体网络化、生产与传播的社会化、信息与服务的一体化、大数据支撑运营。融合形态的媒介组织要能够以平台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多元服务,同时形成自己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家住在解放路》用产品思维激发矩阵合力、用户思维触发情感共振、平台思维实现主流引领,其成功表明,地方媒体搭建科学合理的媒体矩阵,也能发挥全国范围的广域传播力;在主题规定下,媒体间分工采访、统一制作、统一播出、多元互助的合作模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金旭阳 《传媒》2021,(2):34-36
《主播说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网络短视频栏目,自上线以来"吸粉无数",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主播说联播》为时政新闻的播报开创了一种新的态势,也扭转了公众对《新闻联播》的刻板印象,使新闻播报呈现出创新、强化、融合、亲民的特点.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化,以《新闻联播》为首的时政新闻类节目纷纷与网络新媒体寻求融合并创新,不断重新建构文化形象,强化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媒体大步向新媒体进军的过程中,互联网产品思维是传统媒体转型、网络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互联网产品思维下,新闻本身成为了一种产品,而新闻受众被视为产品的用户.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好用户思维、治理思维、产品思维,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内容、关系与服务为抓手,强化“智能+政务+商务+服务”,才能形成“一个平台、多方汇集、共同推进”的社会善治新局面,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杨杰 《出版广角》2021,(14):81-83
在5G技术的驱动下,流畅高清的视频产品成为知识服务行业的首选,新业态的挑战对知识服务产品的用户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服务平台应将受众思维贯彻用户产品使用的全过程,在细分、留存、激活、转化各环节预设场景,开发平台功能,泛在培养习惯,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19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了《主播说联播》短视频节目,新闻联播主播走出电视荧幕,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短视频中,出现在网友们的手机屏幕上,持续点燃网络热度的同时,展现了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与探索,也为其它媒体转型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在为用户获取数字信息提供服务的基本职能之外,更需要关注人文环境的营造和理想用户体验的提供。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痛点"所在,从"痛点"思维的角度探讨优化对策,建议通过引入交互设计师与用户体验管理者、建立多维度的用户反馈机制等措施,形成不断改良的机制,最终构建起数字图书馆良好的服务环境,满足用户对数字图书馆在功能上、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冯国权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25-30,16
[目的/意义]互联网颠覆了物质世界的思维基础,引发的改变是观念,对图书馆服务的思考必须转变为互联网思维这一重要思考方式。[方法/过程]梳理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概念,总结互联网思维特征,论述其对图书馆服务的意义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提出改变观念,深度解读用户;免费开放,促进信息公平;以数字化形式,实现用户的普遍获取;以信息专家的角色,嵌入用户过程;借力新媒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图书馆服务理念。[结果/结论]应从变革思维、与虚拟空间相连接、营销推广图书馆服务、发挥技术驱动作用4个方面拓展图书馆服务的互联网思维。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围绕用户需求,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以期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影响力,必须坚持创新意识,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向网络平台拓界发展,争当"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传播内容上,坚持高标准,传递主流价值;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平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同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为代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用户意识的核心:需求、体验与立场用户一词,在企业领域常被提及,而在传媒领域却较为新鲜.什么是传媒的用户意识?应是指传媒单位或传媒工作者在具体业务中重视对用户的研究,以用户的需求、体验与立场为导向,来指导传媒业生产.以通过对用户的全方位服务达到传媒品牌与用户消费绑定的目的.用户与受众这一提法的本质区别,就是受是被动的,是单向的,是信息流;而用户则更强调传播对象通过媒体平台获知的集成式的感受与体验.可见,提高传媒的用户意识,就是要在实际的传媒业务中,从用户角度考虑传媒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服务问题.而其核心重在需求、体验和立场.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受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已经转变为主动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平等、扁平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特质,也使"大众传播"市场开始向"小众传播"转变,"用户思维"正是互联网传播生态的核心。文章围绕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媒介产品,以及媒介产品营销中把谁定义为用户、如何寻找用户和如何留住用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理解好"用户思维"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突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媒体曾经的“受众”转身变为“用户”,并且日益表现出个性化、本地化、移动化的需求。受此驱动,网络媒体的竞争战略必须从曾经的内容导向转型为服务导向,以契合用户需求的变化。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合一的趋势也日趋明显。用户日益成为庞大的内容生产者(UGC)。这就要求媒体为之提供平台服务。总之,只有在自身发布内容和为用户发布内容的双重服务上具备竞争优势,网络媒体才能笑傲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