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晶晶 《视听界》2011,(5):104-105
随着综艺节目的风行,诸多频道都开办了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然而,观众对明星类综艺节目的态度已由当初的极度好奇到争相追看,再过渡到如今的不以为奇。不管是几个明星一台戏,能把这台戏唱好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节目的收视大不如前,在“瓶颈”中的“窒息”感越来越强。为何明星类综艺节目越来越萧条?  相似文献   

2.
综艺节目的整体呈现是探究明星参加的逻辑起点.以表演为综艺节目呈现的切入点,探寻相较于影视剧表演,综艺表演所隐藏明星卷入的诱因.从综艺节目表演展示方面消解情感间隙,内容方面提供生存空间、有效传播,用途方面满足消费这三方面,对促成综艺节目持续火热和表演更具能量进行综合分析,并反思这一表象所带来的价值危害.  相似文献   

3.
综艺节目的整体呈现是探究明星参加的逻辑起点.以表演为综艺节目呈现的切入点,探寻相较于影视剧表演,综艺表演所隐藏明星卷入的诱因.从综艺节目表演展示方面消解情感间隙,内容方面提供生存空间、有效传播,用途方面满足消费这三方面,对促成综艺节目持续火热和表演更具能量进行综合分析,并反思这一表象所带来的价值危害.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选秀类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生活服务型综艺节目、生活体验型综艺节目……可谓类型众多、喧闹非凡,这些节目在本文中,会根据参加节目的嘉宾身份不同而被分为"明星秀"节目与"造星秀"节目,实际上都属于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明星消费”现象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观星”阶段、“乐星”阶段、“造星”阶段、“秀星”阶段、“虐星”阶段。目前明星跳水节目的强势来袭说明,如今公众已不满足对明星歌声、表演和脸蛋的“消费”了,而是直接进入到了“身体消费”阶段。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明星消费有没有底线?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创新?未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虐星”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明星竞技类节目”还有拓展的空间,不过从长远来看,“虐星”过后,我国的“明星消费”将走向“温情”,手段也将趋“隐蔽”。  相似文献   

6.
杜铃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07-108
近年来,"韩流"从四面八方来袭。从对韩国明星的着迷到韩国电视剧在我国掀起热潮,再到现在韩国的综艺节目受到我国年轻人的追捧。韩国电视综艺节目在整个亚洲受到关注,自有其研究价值,对于我国的综艺节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将以韩国典型的综艺游戏节目入手分析其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7.
蒲璐 《东南传播》2022,(3):118-122
网络综艺节目开始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受众市场逐渐扩张,也构成了网络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融媒体的迅速发展,智能传播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迅猛发展的算法推荐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大变革,网络综艺节目的生产与消费也被算法技术渗透。依托算法、大数据技术,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独创的综艺节目,这些自制节目无论是生产还是传播等都与传统综艺节目存在较大的不同。同时,算法技术的不断普及及广泛应用一改以往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再创造的低效率,且为网络综艺节目的价值融合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重点阐释和说明广受大众喜爱的网络综艺节目在算法推荐影响下的内容生产逻辑,并对网络综艺节目接下来的价值融合传播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孙瑛 《新闻界》2014,(1):28-31
在当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成为重要的元素,并以一种跨界和流动的形象重构和再生产来完成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给大众更多的娱乐。本文主要研究的正是在当前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中电视综艺节目里明星形成重构与再生产,从三个面向来论述明星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劳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从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性发展、营销策略到价值,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针对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以及综合影响力等等,对网络综艺节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实现网络综艺节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紧随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变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的成长历程。目前作为最主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综艺节目的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杨韵莟 《东南传播》2021,(9):132-135
2018年至2020年的两年时间里,观察式综艺节目作为一个新兴的综艺节目类型迅速走进观众的视野并很快赢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此类型综艺节目充分运用"观察"二字,设立了两个现场的观察室,创立了一种新颖的节目模式."观察"是经历了多种感知行为并产生思考的过程,运用到节目中,既是该节目类型的外在:叙事模式;也是内在:叙事内容和核心.多向的观察模式、真实的社会话题、敏感的社会关系,让此类节目呈现出了多样而深刻的叙事价值,从聚焦与审视、互动与责任中探寻文化中国下电视节目的 叙事价值与媒介责任.  相似文献   

12.
阚乃庆 《视听界》2008,(1):94-96
从1962年10月10日台湾第一家电视台——台湾电视台开播以来,电视综艺节目就与新闻节目、影视剧一起,支撑起收视市场的三分天下。从最初形态的明星歌舞,到当今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电视综艺节目变数多多,才艺模仿、真情配对、明星八卦、奇人异事、赌博游戏、搜秘寻宝、整人游戏等等花样百出。在号称“亚太媒体中心”的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媒体顺应台湾政治氛围、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娱乐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上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和传播影像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娱乐性极强的电视节目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太多的明星互动类综艺节目和真人秀并不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正向传播和传承,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以综艺的形式传播优秀文化便逐渐开始兴起,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人们的接受和喜爱,而且可以增加综艺节目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将优秀文化相融于现代文化传播机制中,也能更好地挖掘电视节目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历经20年的发展,凝聚了一大批忠实的电视受众。特别是2006年以来倾力打造草根明星的真人秀节目《快乐向前冲》、《我是大明星》已经成为目前山东地面频道强势的综艺节目。随着综艺频道节目的异军突起,综艺频道的营销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2015年山东综艺频道《明星·宝贝》和《当红不让》两档新的节目形态把流失的青年受众聚拢到电视机前,多元化的节目形态紧随当今国内主流综艺节目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司思 《传媒》2019,(1):66-67
2016年起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互动音乐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至2018年7月收官,该节目已连续成功推出三季。节目每期邀请明星歌手与素人合唱,以素人真人秀的方式呈现,并与新媒体K歌平台深度合作。获赞数最高的素人将有机会由线上走到线下,受邀到电视台参与节目,与明星同框合唱,从而形成一档全民互动参与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在综艺节目同质化发展的今天,节目似一股清流,以“明星+素人”跨越时空的合作为基础,让素人真正参与到演唱中来,为受众带来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  相似文献   

16.
纪晓楠 《青年记者》2017,(29):69-70
从市场到消费,从创作到审美,中国电影商品化美学特征正在消费化的滚滚浪潮中经历着一次蜕变,着眼于“粉丝电影”“明星经济”的与日俱增,艺术创作的崇高性正面临着“世俗消费”的严峻挑战,然而对于近年我国喜剧电影人来说,大刀阔斧剔除“类型”中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之趋势逐渐升温,尤其从名利双收的《泰囧》开始,人物的思维方式、行为言语、价值导等都呈现出“滑稽”与“崇高”互融的“另类”表征,经典式英雄被逐渐消解,一个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草根形象如陌路侠客般为审美主体演绎着全新的个体价值与群体映射,并于自我矛盾的压迫、反思中重构着喜剧电影的秩序.  相似文献   

17.
郭卫东 《传媒》2015,(14):51-52
近年综艺热持续升温,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平均每季度都有近30档综艺节目上星,电视综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竞技、亲子、旅行等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综艺节目进入全盛时代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也在日益凸显.而此时,在电视荧屏之外,数亿网络“原住民”聚居在互联网世界,他们对“年轻化”节目形态的强烈需求,已经成为培育综艺节目形态持续进化的土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8.
吕一丹 《视听界》2010,(2):73-75
近二十年来,内地综艺节目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从主要综艺节目的流行趋势上看,大致可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慢综艺在综艺节目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推出的体验类慢综艺仍是当前热度较高、品类较为丰富的慢综艺类型,随着节目市场的发展,这类节目也出现了利用明星流量的娱乐化倾向和同类节目扎堆的同质化问题。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如何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突破,则需要节目更关注其差异化升级和文化价值深化。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节目在叙事主体、框架和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当前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梓淇 《东南传播》2022,(5):131-133
观察类综艺节目的诞生是在“慢综艺”盛行的当下,对于真人秀综艺节目模式的创新与充实。节目以被观察对象的真实生活记录作为内部叙事,以主持人与明星嘉宾的场外讨论作为外部叙事,通过“窥视+表达”的形式满足受众的“沉浸式参与感”。在综艺节目主持人功能弱化的当下,观察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出现重新拓展了主持人的角色空间,展现出紧跟时代浪潮的核心素养,也为当下的综艺节目主持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