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闽运是晚清民初著名经学家、文学家.阅读、笺注、著书融贯其一生,经学与诗文独树一帜.文章从“通经致用”的阅读社会论、“为学当治经”的阅读教育论、“治经必先习礼”的阅读方法论、“经史之分”的阅读比较论四个方面探讨了王闿运关于读经、治经、通经的经典阅读旨趣,期冀对王闿运学术思想以及经典阅读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杨庄,杨度之妹,字少姬,亦字叔姬、淑姬,号兆仙.今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清泉村石塘(原属湘潭县姜畲镇)人,大约生于1880年,卒年不详.自幼天资聪颖,有诗才,力学不倦.幼年与其兄杨度、弟杨钧一同拜“铁匠诗人”张登寿为师.后随张入王闿运家塾,成为王闿运门下唯一的女弟子,诗艺大进,并与王之四子王代懿结为夫妻.时人称杨度、杨庄、杨钧三兄妹为“湘潭三杨”.  相似文献   

3.
杨静  肖玲令 《大观周刊》2012,(13):16-16,24
杨度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湖南湘潭人,原名承攒,字皙子,后更名度。二十中举人,是著名学者王闿运的得意门生。1902年和1903年两次赴日本留学。他为人热情活跃,交游广泛,其寓所有“湖南会馆”和“留日学生俱乐部”之称。1905年7月,他与孙中山相唔,并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随后,他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又与梁启超过从密切,并为清五大臣考察宪政撰写报告蓝本。  相似文献   

4.
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省城尊经书院(以下简称尊经书院)在成都石犀寺正式落成。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时任四川学政张之洞是尊经书院的实际建议、造端、经营、规划者。1875年,为解决尊经阁藏书和生员学习用书的不足,张之洞用自己的俸禄,为尊经书院的生员购置大量图书,沿存至今,成为今日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重要馆藏——集档案、文物和文献于一体的"张之洞捐俸置书"。  相似文献   

5.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8):64-65
“意兴阑珊”意思是兴致低落、将尽(意兴:兴致).语本唐·白居易《咏怀》:“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例如清·王闿运《致赵直牧》:“闿运蜀游三年,失一佳儿,意兴阑珊.杜门守静,家事冗杂,仍复相扰,不足以自奋也.”叶圣陶《倪焕之》十三:“他像是个始终精进的人,意兴阑珊是同他绝对联不上的.”高阳《胡雪岩全传》一部二十二章:“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哪怕是王有龄到京里,他被钱庄辞退,在家赋闲的那段最倒霉的日子,也没有这样意兴阑珊过!”林遐《小城的欢乐》:“当我走回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意兴阑珊.”  相似文献   

6.
廖平与张之洞、康有为、王闿运的思想交涉与学术异同,是我们今天阅读这位六译老人的遗书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澄清这一问题,我们才可能在错综复杂的中国现代思想谱系中建立一个基本坐标。廖平的多变与奇诡,也大抵可以依据这个坐标去描摹其轨迹。  相似文献   

7.
《哀江南赋》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大文学家庾信的名篇,作家作品皆是显赫的。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卷22汉魏六朝别集类中,收有清王闿运撰《哀江南赋注释》一卷,并标曰"稿本"。但据南京图书馆馆藏该稿本的影印件来看,此作根本不是庾信《哀江南赋》的注释,而是王闿运自己的作品。且不论庾赋有序,此赋无序,比对两文,亦风马牛不相及。节录一段云:方天下之全盛,无苍生之系命。闻草木而惊弓,秉权衡而失镜。怙其高下之心,守其优柔之性。遂使谋同筑室,功无反正。当凶徒之收卒,值时事之可为。险鹿非寸梃之所制,奔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在丧服制度讨论中坚持"无二尊"的礼学原则,认识到古礼"父在为母齐衰期"的社会意义;强调子为出母、改嫁母、继母、慈母服丧,也要遵循"礼无二尊";重申为人后者为其生父母服齐衰期;主张"有適子者无遗孙"。"无二尊"原则也对他的政治历史研究有指导意义,论证了逾年即位体现的"国无二君"原则;在改元问题上主张史书"年号当从实书";追封尊号当遵从古制。为强调这一原则,甚至曲解附会,强就己说。"无二尊"原则与他"无仕二姓"的决心交相呼应。  相似文献   

9.
顾炎武《日知录》称:"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凌廷堪《礼经释例》称:"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质诸典籍,实有出顾、凌之外者。《辞源》"西席"条引《大戴礼·武王践阼》云:"师尚父端冕奉书而入,……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并以此为尊西之例。(清)梁章钜《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日西席。"亦以让西席之尊。《日知录》更引《新序》、《史记·赵奢传》、《田单传》、《淮阴侯传》、《王陵传》、《周勃传》、《田蚡  相似文献   

10.
理事长t曩中秀理事l(以姓氏笔划为序)马杰马健全马俊林文景明王七章王云岭平嘲煤炭工业总公司总经毽长治囊寨煤矿矿长山西潞华集圃公司董1.1长杏花村汾酒纂圈刖息经理山西省企业采协会副金长山西农药厂厂长芏正暮t杏花村汾滔集团倒总经理芏掌书t山西化肥厂广长王责彬t太原变通征费稽童处处长壬梦飞t运城盐化局焉长王继丁r永济印染广广长壬印贵·山西煤炭工业管璃局基本奠 设局局长王安民l潞安矿务局主庄矿矿长王计所t阳裹市第兰钢铁厂厂长王t|.t I置县煤炭运镝公司经理壬协爹}曩州煤炭工业公司经理元武■·麓安矿务局石圪节煤矿矿长书繁I太…  相似文献   

11.
<古愚老人消夏录>十七种六十卷,清汪汲撰.该书研治经史词曲,内容丰富,各家书目多有著录,是流传颇广较为重要的一部丛书.然而关于其作者汪汲,各书记载多语焉不详,特别是汪氏里籍,各目所署竞多至七种.论文从原书及各地方志入手,对其里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2.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佛经的翻译丰富了出版的内容、译经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国僧侣的撰著、伪经的大量造作增加了佛教作品的内容、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围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从它付梓之日起,就吸引了无数的后继者为其续写。论文以其中的一类续书"程本续书"为例,试图从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文学评论等角度阐释其艺术成败,从而找出在"经典"影响下的这些小说续书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王充两度担任文书档案官员,在他两次任职的离职期间,撰写了84篇20余万言的《论衡》.王充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见识、渊博的学问、非凡的写作才华,能给从事文书档案史学工作的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的《五代两宋监本考》《两浙古刊本考》是当下关于宋代刻版史料整理的两部经典著述。从其撰写时间、材料选择、客观限制、具体内容等看,这两部著述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或者说缺憾:对一些关键的典籍,如《宋会要》《南宋馆阁录》《宋朝事实类苑》等未能征引;因其时藏书秘不示人等原因,还有一些宋元刻本没能目验(其基本上仅限于江南一地的藏书);引书不够规范,过于简略,还有一些记载错误,等等。而今,得力于交流便捷、图书开放等有利条件,得以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从敬重前哲、尊重学术的角度,再一次审视这两部撰写于20世纪20年代、时隔100年的版本学专著,对于揭示当下如何全面、科学地整理宋代刻书史料,也是一件颇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相似文献   

16.
清人王之绩,一生著述颇多,但传世作品仅《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其他文章零星见于其友人文集,李世熊所撰《寒支二集》序即为王之绩所作。该序不仅可补王之绩部分生平事迹,亦可窥其文论思想及心态,是研究王之绩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勇强  陈久恩 《出版科学》2012,20(3):99-104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对历代的《尚书》著述进行梳理,厘清了对伪孔传《古文尚书》的争论,批评宋代王柏与贺成大、元代胡一中、清代毛奇龄等人借口"脱简"和"异文"肆意篡改古经,指出宋代薛季宣的《书古文训》、明代丰坊的《古书世学》是赝古伪作,称赞广稽博考、精核典赡的《书》学著述,贬斥固守偏执、无甚发明、空疏臆说、科举讲章等偏离经义的著述,体现出正本辨伪、尊古崇学的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19.
曾文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2):118-125
[目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经典阅读现状,调研图情档类本科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偏好与阅读行为,为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课程学生的经典阅读基本情况、阅读偏好、阅读行为与习惯及其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并结合学生的课程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情档类学生内心更钟爱纸质阅读,但在现实中却又沉迷数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对翻译和写作等更深层次的阅读行为有畏难情绪;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不高。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包括强制性阅读、阶梯式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20.
曾文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2):118-125
[目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经典阅读现状,调研图情档类本科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偏好与阅读行为,为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课程学生的经典阅读基本情况、阅读偏好、阅读行为与习惯及其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并结合学生的课程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情档类学生内心更钟爱纸质阅读,但在现实中却又沉迷数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对翻译和写作等更深层次的阅读行为有畏难情绪;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不高。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包括强制性阅读、阶梯式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