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是为学生面向社会打基础,也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在于让学生去掌握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本身,而是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鉴往知今,服务现实。所以,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的分类思想教学就会能够让学生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去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观察和理解,进而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为以后解决实际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拥有能够应对未来社会上激烈竞争的才能,这对于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数学的分类思想,是贯穿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现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廖志伟  袁蓉 《江西教育》2004,(24):15-16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连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源.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进行社会调查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社会调查在研究性学习中作用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教师实施教学参策略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更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实质上,“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所谓“问题本位”教学,通俗地讲就是“问题化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问题为平台,运用正确的方法、策略,以及教学媒介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思考、感悟和想象,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筛选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教师实施教学参策略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更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实质上,“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所谓“问题本位”教学,通俗地讲就是“问题化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问题为平台,运用正确的方法、策略,以及教学媒介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思考、感悟和想象,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筛选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里“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时,我紧紧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联系所求问题,大胆思考,在师生的分析交流中明晰解题的过程。但在教学例题时有一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列式的方法,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德轩 《天中学刊》1999,14(4):105-105
历史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既要博览群书,掌握充足的历史资料,又不能被这些史料所束缚,要把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有机地融汇到教学实践中去。教给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周围问题的实质,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色的,也是中学历史课能力培养的核心。一、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相适应观点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所推动的。在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3.
提问法是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解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是金工实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平面磨床教学实习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和笔者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磨床的操作要领,解决磨床加工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秦刚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17-118
现行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克服历史教学中的误区,努力地营造一种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气氛,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使他们爱憎分明,达到以史为鉴、服务现实的目的。本人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澄清教学认识和教学行为上的误区,应以当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在教学方式上要务实,合情合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5.
王家宾 《考试周刊》2013,(83):64-6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在未来的日子有更好的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往教法中单纯地灌输的模式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拘泥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形成创新思维,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型的教学原则.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张月娥 《天津教育》2022,(36):106-108
<正>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这一要求同时也是高考政治试卷命题的重要原则。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拓展认知和学习新事物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既要分析理论知识,又要结合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带领学生用实际去验证理论,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应用理论,并能使用理论指导实际生活。一、理论联系实际策略落实对政治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庆文 《考试周刊》2012,(74):133-134
理论联系实际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初中阶段政治课教学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它能使思想政治课“活”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启迪,进而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运用时事政治进行政治教学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课"综合导向教学"指打通各学科严格的壁垒,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用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跳出历史来学习,用综合的视角探究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性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19.
龚水森 《文教资料》2008,(6):149-150
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重大历史先后顺序,正确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韩志成 《考试周刊》2013,(50):133-133
地理新课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生活化。如何使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践表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