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家长会上我不断地叮嘱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于是只要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找我:张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以前我总是接过学生的题目读一遍,然后滔滔不绝地边讲边画图,还总是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有时候我刚把题目读完,学生就“哦、哦,我明白了,老师我会了”.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一读题,你就明白了?”学生说:“刚才我没读明白.”后来有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就说:“把题目再读一遍,出声读,用手指着读,一遍不明白再读一遍.”五年级时有一个学生最多读了11遍,终于读明白了题目,自己解决了问题.数学题一定要读,当然数学的读与语文的读不同,语文的读是朗读,而数学的读需要边思考边读,而且读和思考要留下“脚印”,不动笔墨不读书.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现状
  ⒈“没事做”和“来不及”。这学期,我们学校开了很多公开课,我也旁听了不少语文课,因为大家都精心准备,因此每节课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亮点。不过,我从自己和同事们的语文课上仍然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有些老师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还有一到两个教学环节尚未完成;而有些老师在铃声响起之前的十分钟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余下的时间有的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有的让学生将字多写几遍,有的甚至直接让学生提前下课。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4.
学完课文《秋天》,像以往一样,我把听写本发给学生,说:“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学生很快翻开了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生字新词读了一遍,有的甚至只是看了一遍,便胸有成竹地拿着笔等老师来报生字新词。可我却说:“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生字新词默写在听写本上。”话音刚落,学生先是楞了一下,随即便写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每当谈起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们总是叫苦不迭,埋怨学生头脑笨,不开窍。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头脑“开窍”呢?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只要做到“读思写一体化”,就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一、以读为本,让学生自行感知课文内容常言道:好书不厌百遍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知道,文言文是不易读懂的,但读的遍数多了,也就会自悟其意。现在的白话文,不要说读“百遍”,就是读上三遍两遍,也就可知其八九了,而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热衷于满堂灌。从某种角度说,教师的讲,实质上是剥夺了学生读的权利和时间,学生无暇读或没有充足的…  相似文献   

6.
镇教委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作为评委之一,我有幸参加听评学习。他们的授课套路基本相同:让学生诵读课文为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教师还鼓励学生随便发言,不需举手。教师不进行任何讲授,只负责指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读课文。在评课时,大家一致称赞教学方法新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评课后,我感触颇深,语文课上以读为本应予肯定,但教师是否需要“讲”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究。不知从何时起,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  相似文献   

7.
何润涛 《小学生》2010,(2):38-3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从学生的角度讲,书是学生读懂的,反复读而习句,读识精义,绝非老师所能代替完成。从教师的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好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运用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举一反三,徙此于彼,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9.
启迪幼儿的智慧和才能,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在语言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变以“讲”为主为以“启”为主随着全社会科学文化和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的智力也在迅速提高。如果还按传统的方式教学,势必会压抑孩子们的智力萌芽。特别是孩子到了大班,认识能力迅速发展,许多问题不等老师说完,他们就抢先答出来,插话现象也特别多。这说明幼儿的求知欲已出现一个新的飞跃。若不改进教法,让他们仍然吃老师嚼过的“馍”,孩子们必定感到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试探着改变了教学常规。在讲故事时,我打破了“老三遍”的框框,根据故事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故事由老师讲一部分,再让孩子们续编一部分;有的先让他们自己看图片编故事,然后由老师补充;有的从头至尾只讲一遍,便可达到教学目的、如:教《聪明的乌龟》,教师出示玩具乌龟引出课题,让幼儿讲讲乌龟的外形特征,理解动词“缩”的含义。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边听边想边回答。老师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11.
一、导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把某些教学片段适当地改成课堂剧,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可以增加教材的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导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例如:一篇课文、一段资料,有的学生读不进去,有的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道文中“说”了点什么。这样的学生最缺…  相似文献   

12.
裁判亮分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听、读、写三个方面的教学做的比较到位,而在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上所做的还有所欠缺。课堂上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交流发言时,有的同学声音很小,让人听不清楚;有的同学语句不流畅,甚至表意也不明确;有的就不愿在课堂上表达和交流,觉得自己的表达水平不好,怕出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甚至有的学生感觉到“老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三十五中学听了五堂课.并对这五堂课一一作了点评。点评语文课时,总理讲了这样一段话:“老师让学生用4分钟的时间把3300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速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她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常讲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是要精读的.也就是说不止读一遍.而要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经常读。但有些书是可以快速翻阅的。默读是我听语文课第一次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有时间要求的。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读完了,或许他们事先有预习,或许他们真有这个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基础,无论是“说、写”都离不开“读”。学生只有多读,读熟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掌握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学语文要“读”。平时,我注意观察那些在“读”上下功夫的学生,说话写文章大多清楚明白,用词造句毛病很少。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要重视“读”的训练。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增加课堂上“读”的份量,多创造读的机会,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我常用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例如…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可是古诗文满纸“之乎者也”,僻词生字,极枯燥,极难讲生动,从哪里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之乎者也”的文章老师也能讲得“口舌生花”,让古诗文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得兴趣浓郁。我有这样几招小技,就帮了自己平时上文言文教学的忙。  相似文献   

18.
顾虎 《甘肃教育》2004,(4):10-10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种倾向: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学作为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活跃与热情很容易把学生置于教学的被动地位,成为一种“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跑龙套”、“牵牛式”似的教法很难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反而会使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对老师  相似文献   

19.
梁小桥 《家长》2013,(1):37-38
一次我和儿子铁锤说起我的朋友给他小孩讲数学题,如果讲过三遍小孩还不明白,他就火了。铁锤听后说:“他讲了三遍都没给孩子讲明白,他自己不检讨,凭什么和孩子发火呢?” 一道题你会做是一种能力,不仅自己会做还能让别人也懂,这又是一种能力。 讲题前事先做好功课 有的家长事先不做功课,不了解孩子在这道题中的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环节,拿过来题目就讲,几遍下来,孩子依旧是一头雾水。所以给孩子讲题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片段如下: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两人分别读这句)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生:他没有把“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