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西晋郭璞的<游仙诗>的具体篇数和古文学史上的价值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尤其在几部高校教材中的说法不尽相同.经过论证,郭璞<游仙诗>应为二十一首,其中十篇较为完整,其余为残片.在文学史上与风靡当时的玄言诗是完全不同的,乃是"坎壈咏怀"之作,应与阮嗣宗之<咏怀诗>作等量观.  相似文献   

2.
东晋著名学者郭璞,博学多识,洽闻强记,在文学领域有很高造诣,在史学领域亦不逊色.他曾为<山海经>、<尔雅>等重要典籍作注,不仅疏通了文意,而且保存了珍贵文献.唐代史家用"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高度评价他的学术成就.但在郭璞看来,"异书"之异,主要在于人们的认识问题;"异书"不异,因为所载史料于史有征.郭璞以他的史学实践,诠释了"异书"不异的理念,反映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他以玄学理论解释"怪异"现象,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诗经学经历了传播、译介、研究3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各种西方文学批评流派将其理论运用于<诗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加拿大学者多布森将语言学运用于<诗经>创作年代的考证,结论与我国传统诗经学关于其创作年代的考证基本一致.而美籍华裔王靖献运用套语理论对<诗经>进行数据分析,对多布森的<诗经>创作年代的"连续阶段"提出疑问,争论的焦点是4个连续阶段的过渡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郎才尽     
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梁朝江淹才思敏捷,少有文名,<恨赋>、<别赋>是他的传世名作.有一天,他梦见前朝大文豪郭璞前来索取五色笔:"有笔在卿(你)处多年,可以见还."自此,江淹文思枯竭,再无佳作,时人谓之才尽.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三国志>同作为"前四史"之一,到底孰优孰劣,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围绕这个争论,主要勾勒了从明朝至当代<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历史.明朝是<后汉书><三国志>优劣之争的开始.<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清朝、20世纪20-40年代,而当下对二书的比较研究则不免有些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6.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顾城是朦胧诗(沃)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相似文献   

7.
淳熙二年(1175)纂修成书的<新安志>是方志学和徽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康熙<徽州府志>与淳熙<新安志>属同一性质的徽州地方志书.康熙<徽州府志>在内容上对淳熙<新安志>的继承主要体现在非常重视人物、人口、土地、赋税、物产等内容的记载.但是,由于两部方志的纂修年代整整相距500多年,康熙<徽州府志>在纂修内容上也适应了时代发展,资料含量明显扩大.内容更为翔实.  相似文献   

8.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都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9.
崔晶 《文教资料》2009,(11):63-66
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时"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之旅>.因创作者代际差别,第五代导演对"文革"进行了史诗性的批判记忆,而新锐导演的作品则呈现出遐想式记忆风格.两种书写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不由地引发我们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杨雄<方言>"袜"字下郭璞所出音注为"于果反",吴承仕、周祖谟、华学诚等先生并以"于"为"乎"之误字,而谓"于果反"当作"乎果反".<经典释文>、<篆隶万象名义>等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匣"、"于"两纽互切的音韵资料证明,郭璞为杨雄<方言>"袜"字所注的反切本来就是"于果反"而非"乎果反".是"袜"音"于果反"不误.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于中国现当代诗坛的安徽诗人陈大中先生,以其慧心独具的诗人眼睛,审视、发掘生活之中的平凡之美,并用自己清新自然的心语,命笔赋篇,写出了大量的精美诗行。本文以敏锐眼光、独特视角、清新语言、主旨的模糊性和形式自由性等处为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对陈大中的诗歌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湖湘诗派之魁首”王闿运,为文倡汉魏,论诗宗法八代兼采四唐,于晚清诗坛中别树一帜。学界多论其汉魏六朝诗学理论,尚未涉及唐诗研究。本文系统考察王闿运研究唐诗的缘由、具体内容及其唐诗学批评方法论,以作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他主张诗歌的本质专在抒情,诗歌要重视音乐性,新诗要打破一切形式束缚,新诗和旧诗应同时并存,写诗贵在自然流露以及写诗并不神秘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郭沫若诗歌美学的主干,在我国现代诗坛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轼《和陶诗》作于扬州、惠州、儋州三个时期,共一百多首。以清人王文诰“和韵”与“和意”说为视角,《和陶诗》可分为用陶韵复和陶意的诗歌、只用陶韵而抒己怀的诗歌及改陶韵的诗歌三类。苏轼的《和陶诗》不仅丰富了其个人的诗歌创作,而且经由苏轼和陶,其门人及时人多有仿效,和陶在宋代蔚然成风,绵延至元明清而不绝,和陶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以词著称文坛,其诗歌向来不被重视。但是作为康熙一等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宫内宫外常伴君侧,他特殊的政治地位和际遇决定了他诗歌内容和风格的特殊性。本文将对他的宫廷侍卫诗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词体式的过渡、诗词的比较,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艺术、温庭筠与李商隐的比较五个方面,因此近20年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是相当全面的,也在很多方面对以往论述有所超越,但温诗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地挖掘。  相似文献   

19.
孙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5):112-114,155
多年来,在六朝文学的研究方面,鲍照诗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大体而言,研究多从宏观着眼去谈鲍照诗歌的整体风格或艺术成就,鲜有对鲍诗的题材特征等进行探讨。因此,文章以鲍照组诗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探讨鲍照组诗的题材特征所具有的开拓性和独特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