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它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观点、立场。马克思是新闻党性原则的奠基人,他从“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发展到“党报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党报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新闻党性原则的概念;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党性原则的思想,把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的“首要的一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佳 《军事记者》2006,(10):55-55
“观点新闻”作为新闻类别被新闻界关注是近五六年的事。2000年初《文汇报》以“观点新闻”为题开了个言论性专栏。此后,相当一批报纸的版面和栏目里开始频繁使用观点新闻这种报道形式,观点新闻在新闻实践中得到了编采人员和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观点新闻的内涵基于实用性需求和操作层面意义,笔者主张侧重从新闻实践的微观角度剖析观点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1、观点新闻也是新闻,“观点”是一种形态的客观存在,“观点”也是一个类型的新闻事实。2、观点新闻也受新闻时效性制约,其…  相似文献   

3.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4.
吴万里 《新闻界》2003,(5):48-48
过去人们对新闻的认识似乎有点失之偏颇,比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报道”(陆定一),此语不错,但理解时,把握上,往往就各自不同,如观点、问题、理念、思想算不算新闻,估计有些人常常会排斥于门外,认为这太虚、不实在、不实际,其实某些新鲜的观点、重大的问题本身就是事实,怎能不算新闻呢?比如1987年余秋里同志在解放军一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的口号不能盲目提倡,这只是他讲话中的一个观点,当年文汇报敏锐地抓住这一句话、这一观点,单独发了新闻(见1987年5月9日文汇报),以致我每次讲会议新闻改革都会举此…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面对信息爆炸,大众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需要权威性和导向性的解读;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渴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及时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于是,从“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到“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个观念纸”,①各家报社对新闻评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着50余年办报历史的《开封日报》审时度势,在强化新闻评论、打造评论品牌、发出党报最权威的声音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突出一个“快”字,打造“与新闻同步的现在进行时评论”评论是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新闻?新闻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国内外迄今颇有争论的命题,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对这个问题不弄清楚,有一个大致不错的理解,新闻从业人员就无法自觉地有效地工作。 国外许多新闻学者和记者都曾试图对新闻的定义作出自己的回答,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也有共同点,但分歧也不小,所以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固定的答案。 我们过去一些教科书介绍国外新闻学关于新闻的定义时,老是爱重复“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其实,这只是国外个别人的理解,是关于新闻定义的千百种观点的一种,我们不好以偏盖全的。国外各种较严肃的观点也不少。如韦伯斯特就说,新闻是“最近的事件的报道”。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文中指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这些观点在国际上就很流行。国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各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还可以举出一些(见美国威廉  相似文献   

7.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新闻因思想而存在!“立言”与“教化”的诉求深烙在新闻的灵魂中,就是新闻要有思想性。经济新闻的品质要核,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提升经济新闻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新闻是交通心灵的工具。”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比切的这句话,意蕴深长,延伸理解不难看出,“心灵”,不正是生产、汇聚思想的场所吗?这句话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思…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新的新闻类别.观点新闻在新闻界被关注是近几年来的事。但发展却异常迅速。 本人认为,“观点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新的新闻类别,观点新闻在新闻界被关注是近几年来的事.但发展却异常迅速。“观点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读《做新闻》是两年前,作为一个门外汉希望了解新闻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只关注了书中关于新闻实务的介绍.再一次读,发现这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有立足新闻实务的实证分析,也有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史和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深刻论述了“新闻是建构的现实”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徐迅 《新闻三昧》2003,(3):48-49
如果“将事实与创作分开”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一条,那么,“将事实与观点分开”,这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二条。用一个更通用的新闻术语表达,它的另一个说法应当是“将报道与评论分开”。新闻从业者都知道:“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而“评论”是指“受众结合重要的新闻事实,针对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所发表的论说性文体”。报道的内容是事实,是客观的;评论的内容是观点,是主观的。因此,“将报道与评论分开”也可以表述为“将事实与观点分开”。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记者讲述了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正常的不是新闻,不正常的是新闻。——这是不少新闻理论体系中所开列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之一。中国的新闻教材一般也没有排除这一标准。(一)可以说,我们的记者还具备起码的职业修养和训练,大家在“常规”的理解上有着明确的共识,绝对不至于把“反常”简单地理解为“人咬狗”(虽然人咬狗也是新闻),这里所说的“常规”是:社会共同的规范。意识形态的社会规范有:共同的是非  相似文献   

13.
邓识 《新闻传播》2009,(8):42-43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正愈来愈被人们接受.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旨在挖掘这一观点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刻意求新,首先是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每天的报纸都有评论,而且不止是一篇评论,要做到篇篇都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是很困难的。倘若真有这样的报纸,每天的评论都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那么,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也就成灾了,读者反而无所适从。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我们的政策是稳定的,我们的思想是一贯的。这就给新闻评论工作者出了一个难题:既要刻意求新,又不可能“日日新”,或者说,要在明知不可能“日日新”的情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习江泽民新闻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新闻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工作领域的体现、延伸和展开,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中国化。江泽民新闻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有:关于保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观点和论述;关于把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放在第一条的观点和论述;关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观点和论述;关于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观点和论述;关于对“新闻自由”问题和新闻宣传纪律的观点和论述;关于新闻改革创新的观点和论述;关于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的观点和论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观点和论述。江泽民新闻思想全面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新闻工作的地位作用、根本任务、政治要求、基本方针、重要原则、纪律保证、发展动力、组织保证以及党的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呼唤的深刻回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指导新闻宣传的正确理论,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17.
何光先在《新闻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一文中说:增强新闻的思想性,需解决三种认识上的差误。有人认为把报道者的思想、观点“强注”进去,就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这是一种误解。提倡新闻的思想性,是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分析,揭示出客观事实固有的本质,以达到报道者预定目的或意图。有人认为,提倡新闻的思想性,就会出现“穿靴戴帽”之类的空话、大话、套话。这也是一种误解。“穿靴戴帽”是新闻事实的身外之物,不是新闻本身所固有的本质,与新闻的思想性或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贵珍同志《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深思再三,对此观点也不敢苟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是新闻界公认的。这就是说,别人做的新闻事实,通过记者和传播手段(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告诉读者,听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上部分介绍了“倒宝塔”式、“宝塔”式、“编年体”式三种新闻结构。下面接着再谈谈其他几种新闻结构。“葡萄串”式所谓“葡萄串”式新闻结构,就象一串葡萄那样安排组织材料。用这种结构写新闻,是用一个观点或主题把若干典型事实串起来,使观点或报道思想寓于一串巧妙排列的事实之中。被评为1982年全国好新闻的《胡耀邦会见法国记者》一则消息,是用这种结构写出的一篇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时效性是新闻评论的标签之一,也是评论人为之努力的方向,但是有人片面理解了这一概念,如有的媒体公开提出新闻评论的时效下限,即过了两三天的事情就不再评,评得再好也不发,而且提出了评论与新闻要实现“零距离”的观点。其实“快”只是新闻评论时效性一个方面的表现,而且只是一种外化的时间标志,并不是新闻评论时效性的本质,“评得恰到好处”才是新闻评论的本质。“时间加效益”才是新闻评论的综合衡量指标,也就是说,评论与新闻之间应该是“零+1”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