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根廷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曾说过,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本好书,正是作家从一个个人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历史往昔之回顾,借助艺术想象所创构的一个世界。《百年觅渡》一书,正是吴恩培先生对中国所经历的百年风云变幻的一种独特见解,是世纪沧桑之侧影。 作者在后记中说,“昨天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在今天还以各种文化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并且向明天延伸。”写这样一部时间  相似文献   

2.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余华在创作中"先锋"意识逐渐淡出,民间立场日益凸显,这种转向在《活着》中得以体现,尤其是《活着》中独特的民间话语更彰显出小说浓郁的民间意味。在此,论者试从几个方面来解读《活着》中独特的民间话语,以期进一步理解《活着》所蕴含的民间立场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余华的作品都是源自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到了90年代,余华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渐渐趋向缓和,他的民间情怀主宰了此时期的小说创作。对普通民众的生活、生存、生命过程的关注和思索,温情中夹带着浓浓的感伤情结,成为余华90年代小说的重要特征。本文主要讨论余华90年代的小说,特别是代表其文坛成就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活着》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深邃的历史反省,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喜爱。主人公福贵一生命运多舛,落魄、战争、饥荒、丧子、丧女的人生苦难和生离死别构成了其人生经历。对《活着》的品读,我们读出了眼泪,读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读出了当时社会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更读出了生命的脆弱,折射了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真人孔子     
何伟俊 《阅读》2023,(31):49-50
<正>从《论语》的文本中,我们可以体验到真实的《论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孔子就住在真实的《论语》之中,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品高雅、思想崇高的真人,其为人既不固执也不虚伪,权变而真诚:率性、率直、率真。《论语》语言简洁,但很多章节都可以读出孔子为人处世的生动故事。日本著名汉字学家白川静读《论语》,读出了“活着的”孔子。他说:“我们在阅读《论语》时,不仅能想象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也能捕捉到那不灭的精神。孔子唯有在《论语》里是活着的。”  相似文献   

6.
周舟是时下天水乃至甘肃文坛声誉极佳的诗人,他的近作《渭南旧事》获得圈内人士一片好评。《渭南旧事》的写作,有其真实的现实所本,但在从个人经验到诗歌文本的转化过程之中更多诗人主体的突出、强调和变形。回到诗歌自身,周舟的《渭南旧事》与其说是诗人所经验、回忆出来的,还不如说是他发现、建构出来的内容。从还原到重构,周舟诗歌的艺术魅力即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是一本闻名世界的好书,作者在此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形象地将欧亚大陆比作一个大棋盘,将欧亚大陆各地区国家间的微妙关系娓娓道来,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了想使美国能继续长期保持全球性超级大国地位甚至是霸权主义的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8.
电影的历史化,是指在电影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观念来理解把握社会现实生活,探索和解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 从而在时间整体性的结构中来建立历史。这是中国电影在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时代思潮下,融入现代性的总体叙事的表现。从《老井》到《活着》,张艺谋完成了电影历史化的追求,对民族的生存境遇作了寓言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活着》其教育意义远大于艺术价值。从《活着》作品结构来看,该部作品以男主人公人生故事为背景,在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及人生磨难等多个维度,推进多元化艺术视角,通过艺术信息传递引发读者反思,从而,传播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正是由于余华的《活着》在文学特征、叙事策略上更贴近现实生活,加之该部作品与同时期文学著作在艺术刻画、人物塑造上有着极大的不同,使其能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并提高读者沉浸感受,为该作品更好地在新时代多样性文化视角中更好地发挥余温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小明同志著的《体育美学》,已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开创性的学术专著,它填补了体育理论研究中的一块空白。全书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文笔优美、流畅,是一本值得认真一读的好书。 体育美学在国外,大约兴起于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批论著先后相继问世。如苏联较有代表的美学专著有《运动美学》、《运动美学导论》,日本小林信次的《体育美学》等。燃而中国人自己写的体育美学专著,公开由出版社出版的,这还是第一本。作者以勇猛的开  相似文献   

11.
喜读郝文武副教授撰写的《教育问题研究》,颇受启发。这是教育研究的一本新专著。该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受到教育界同行的赞扬,认为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教育问题研究》论述了教育学的对象和意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规律、目的、方针、德育、智育以及...  相似文献   

12.
余华小说自1991年《在细雨中的呼唤》进入到他转型后的新时期,无论认知角度亦或叙述方式都有些改变。本文以他的后期作品《在细雨中的呼唤》、《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来分析他创作时以平和的方式来缓解苦难,及面对灰色世界时他表现出的一种虚妄姿态。  相似文献   

13.
巴金《激流三部曲》里的高氏兄弟,张爱玲《传奇》中的乱世男女,白先勇《台北人》、《纽约客》中的边缘人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社会从五四到60年代的历史回忆,感受到了身处其间的现代中国人们在未来的现实与传统间游离流浪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张蓓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2):141-142,148
从《论语》中的楚狂接舆到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疯癫从来就是被社会所驱逐的"他者"。新时期出现了一批为此类"他者"立传的小说,"他者"形象往往在鲜活生动的疯癫故事中自行解构。在存在论的视阈中,人的当下存在状况深深根基于往昔的生存历程,也不是兀自独立于他人之外的独在,而是一种与他人不可分离的共在。新时期小说中的疯癫形象从其形成,到"他者"身份的解构,都展示了一种被遮蔽的真实存在状态;疯癫从来不是社会的"他者",而是更深刻更持久地浸润在社会之中的共同存在者。  相似文献   

15.
曹禺作为剧作家 ,始终对人的生存境遇充满深切关怀。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中的几个女主人公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的荒原感 ,从反抗到对家庭、社会以及现实绝望 ,积极寻找精神出路 ,探寻灵魂救赎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本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好书——《民主社会主义研究》评介宋继荣80年代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后,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倾向,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种潮流,也是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一个突出现象。那么,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它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余华的《活着》的问世,先锋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大多都已转向或回归现实。在中国文坛活跃了近十年的先锋文学也宣告终结。然而总会有些执着于此的人,试图在这条路上走出些新意来,吕新就是其中的一个。就作品而言,吕新无疑是一个多产的且富于探索性的作家;而就一个作家来说,吕新是寂寞  相似文献   

18.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从散居族裔批评的角度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可以为莫里森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可以与其他视角研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不断提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激励高校期刊出版单位提高综合办刊质量,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于2014年3—4月组织首届上海市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最佳进步科技期刊奖评选活动.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4种期刊获奖:《上海海事大学学报》《计算机辅助工程》获优秀科技期刊奖,《水运管理》《集装箱化》获特色科技期刊奖.本次评奖中,全市共有10种期刊获精品科技期刊奖、13种期刊获  相似文献   

20.
由《三侠五义》等武侠小说影响广泛联想到对侠义思想如何评价和引导的现实课题,同时联想到《三侠五义》等元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