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黄淮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改革进行探索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黄淮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职工体育组织、管理、指导人才和社区体育指导员;课程开设主要针对培养目标设置,更偏向专业技术和组织、指导能力的培养;实习基地建设较好,完全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潜课程意义的论述,结合体育专业特点,提出了设计适合体育专业潜课程的策略,以期使潜课程成为显课程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日美英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本、美国和英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都是为了适应本国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细化专业方向,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不同体育人才的需求,是日美英3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共同趋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合理构建课程结构,重视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小型化与多样化,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减小必修课的比重,是日美英3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特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细化专业设置,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幼儿园学前体育活动开展由于幼儿师资因素而造成的薄弱现状,就必须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学生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同时,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独立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实习生体育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途径,以促进学前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以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社会体育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集中优秀师资,开设适应地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社会体育课程,并进一步积累形成自身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特色。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更新,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坚持职业分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应当成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方案(包括了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实习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帮助学院对社会体育专业进行合理的改革,指导帮助学院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培养过程,培养出有本专业特色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技能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锐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0):33-34
针对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技术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思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多方面体育能力,塑造高素质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8.
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湖南省部分高校和中学以及体育管理部门、社会体育商业(服务)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人才就业的专业优势逐渐失去,整个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提高很快,需要的是兼具全面的体育和保健知识与技能的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培养模式,构建新的办学思路和机制,以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体育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体育保健学实验内容设计与社会体育专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行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通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访谈,精心分析,并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加强实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多开综合实验,加大开放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学团队实力;加强交流合作,丰富课外实践".突显实验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能力构成及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能力是由3个层次、7个系列、45项因素构成;培养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能力应正确定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型应用人才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培养模式,建立教学训练实习基地、加强教学、训练和指导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严格的考评制度。通过全面系统培养方案的实施,体育专业学生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高等师范体育的自身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现实,我国高等师范体育教育从课程设置、管理、教育教学等诸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但从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情况看,课程设置这项关系到直接影响培养目标、影旧教育质量的研究工作是相对薄弱,改革的力度相对滞后。特别是在高等专科师范院校,这一问题已直接经形旧到各高等师范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国家教委高教司一再强调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专业为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思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多方面体育能力,塑造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重要要场所,通过对四川省10所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体操必修课程体系改革对策,以期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体操课程较好的发展,更好的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社会对体操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教学时间不足、缺少针对性;师资力量比较缺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确立目标,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调整课程结构,打造特色专业;注重实习实践,提高学生能力;加强师资力量的组建,适应专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景,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着需求量大与社会体育人才、体育经济人才和体育信息人才缺乏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矛盾。另一方面,与较大的市场需求相比,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建议高校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质量意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社会本位意识,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同时,要实现课程设置综合化、教材资料先进化,以使体育人才的培养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学生肩负着推进21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重任。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健康第一的今天,更有必要研究和完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吉林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目前还没有开设瑜伽课程。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有责任培养出懂得爱人、爱己、爱社会的体育师资。所以有必要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高校体育专业专选课程培养目标及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体育专业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体育专选课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转变教学观念、提倡"一专多能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加强教师素质建设等,以此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8.
转型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在这种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教育改革和管理的主攻方向。本文对地方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在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学中专业课实践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小等问题背离与于社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专业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关系到体育教育专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这其中,选择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河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进行诊断性评价,为准确定位办学方向、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设置"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奥运会将至,休闲、娱乐体育行业已蓬勃发展,社会基层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将会迅速增加.体育运动学校和部分中职学校培养有限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普通高校培养的少量的该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又不能大量深入基层.因此,高职院校设置"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相关体育服务管理人才是社会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