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恐慌是指因大众媒介传播所诱发的社会恐慌现象。笔者以媒介产品为样本,探讨了引发社会恐慌的原因、影响;并就当前如何规范媒介行为,避免因不恰当传播给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马媛媛 《新闻世界》2014,(1):167-168
媒介恐慌是媒介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因为媒介对突发事件的大量报道或过度渲染而在社会上引起公众恐慌的心理。媒介对发生的风险不当建构加剧了社会对风险的恐慌程度,要规避媒介恐慌还要致力于完善媒介责任。  相似文献   

3.
麦奎尔指出:"人们认为媒介具有‘伤害'社会(引发冲突和失序)以及对社会有益的可能性(维持秩序和社会整合)."①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中所营造的媒介环境,有可能引发受众对现实环境的误判.目前有关社会新闻的传播存在着一定的异化现象,引发受众对于媒介过度渲染的社会环境现实化,从而产生媒介恐慌,对社会心理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周立春 《东南传播》2012,(11):75-7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状态使公众的信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众媒体。当草根媒介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时,引发媒介恐慌的信源就不再局限于大众媒介。本文主要从信源上探讨引发媒介恐慌的中介因素,旨在证明在去中心化传播时代,媒介恐慌的引发者从单一的大众媒介发展为大众媒介与草根媒介,以期丰富对媒介恐慌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小悦悦事件为起点,从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中探讨风险的媒介化呈现,论述媒介对风险的不当建构加剧了社会对风险的恐慌程度,进而追寻规避此种媒介恐慌亟需媒体承担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6.
戴骋  杨宇琦 《东南传播》2021,(7):99-101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为样本,探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报道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建构.研究发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于相关信息呈现的"前后矛盾"与"模糊性",易引发公众产生恐慌与焦虑情绪,进而诱发行为失焦现象.而这种具体的媒介实践行为,未能合理、有效地消除公众对未知风险的不确定性,反向张大风险的潜在危害性,极易增强公众对疫情本身的恐慌心理,进而强化其风险感知.未来的新闻表现应改变传统的践行思维与建构逻辑,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道注入新的解释框架和实践理念,需将风险话语跃升为健康话语,努力消解公众的不确定性感知,并结合不同群体的认知特征开展媒介实践,避免将风险信息与特定群体或个别特征相联结.  相似文献   

7.
媒介恐慌论与媒介恐怖论的兴起、演变及理性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恐慌论和媒介恐怖论源于世界恐怖主义日益膨胀的威胁和媒介世界浓厚的暴力氛围.媒介恐慌论作为一种研究恐怖报道与恐慌心理关系的媒介理论,虽然可以在中国文字诞生时发现它的起源,在魔弹效果论中看到它的发展,但却是随着"9·11"事件的暴发才成为真正的学术话题的.媒介渴望发生大新闻的心理和对突发事件的大规模报道,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形成"恐慌文化"和非理性的直觉式的反应.鉴于恐怖主义和媒介之间经常具有一种相互提供养分的倾向,恐怖主义已演变为一种弱者反抗强者的非对称的对抗性手段,一种象征性的发言权和传播方式.媒介要确保不被恐怖组织利用,就必须以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首要考量,坚守社会责任、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自愿遵守面临恐慌或恐怖事件时的报道原则,愿意以相互体认、相互理解的态度与危机处理者合作互动,以向公众提供全面、真实、安全、平衡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麦奎尔指出":人们认为媒介具有‘伤害’社会(引发冲突和失序)以及对社会有益的可能性(维持秩序和社会整合)。"①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中所营造的媒介环境,有可能引发受众对现实环境的误判。目前有关社会新闻的传播存在着一定的异化现象,引发受众对于媒介过度渲染的社会环境现实化,从而产生媒介恐慌,对社会心理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媒介恐慌是当今媒介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本文在概述媒介恐慌论定义的基础上,以突发性公共事件为切入点,提出正式渠道的信息不畅、大众传媒的大规模夸张报道、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过高依赖是导致媒介恐慌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试论媒介道德恐慌的产生、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在道德恐慌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如何治理媒介道德恐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倩倩 《新闻世界》2009,(9):132-133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09年的OMP事件,中国乳企品牌问题接连不断地出现让中国乳业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危机和信任危机。而在品牌危机面前,除了企业本身应该承担责任外,媒介在促成这一恐慌局面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中国乳业危机中的媒介恐慌为例,分析在品牌危机出现时,媒介如何引发了恐慌,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谭婷 《新闻世界》2012,(8):282-283
近年来谣言频发于诸多风险性事件中,它在这一危机情境下发展泛滥。不言而喻,谣言对个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它甚至会成为风险的信息源,引发恐慌,破坏正常生活秩序。本文以“抢盐湖”和“郭美美事件”为例,分析谣言的形成和发展,并试图从政府、媒介及公众三个角度分析如何控制谣言,以减少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华莎 《新闻世界》2011,(9):149-150
频繁报道的风险事件引起了社会恐慌,并告知我们人类已经迈向了“风险社会”。作为大众风险信息来源的新闻媒介目前的风险传播模式还存在缺陷,所以研究目前媒介风险传播存在的弊端并寻求应对策略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媒介安全是媒介在社会系统中的安全属性,是媒介的功能之一。媒介安全的实质是通过媒介实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体安全。媒介安全的主体是媒介,媒介安全可以预防和制止媒介恐慌与社会恐慌。①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满足了公众对未知信息的知情权,但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公众的恐慌。自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不当报道造成的“媒介恐慌”成为世界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社会恐慌是媒介制造的,而媒介之所以能够制造恐慌,是由于媒介安全功能失灵和失控。①传统媒介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既做到信息公开,又发挥媒介的安全作用?本文以钱江晚报杭州“7·5”公交车燃烧事件报道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传媒生态角度解析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媒介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要素:以收视率为指挥棒的媒介环境因素、以地域文化为代表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关注民生的受众环境因素;指出在媒介生态环境中方言电视节目面对的生态失衡风险,进而提出方言电视节目如何有效地调整并适应生态环境各要素,从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田新玲 《青年记者》2012,(14):11-12
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力互相渗透,面对新媒体病毒式传播的各类危机信息,公众只有及时获取、正确理解这些信息才能指导其应对行为,克服信息过载或信息真空带来的心理恐慌.青少年学生虽然是消费社会青睐的群体,但作为面对风险社会环境的未成年人,他们又属于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8.
黄俊华 《青年记者》2017,(11):82-83
2016年夏季洪灾中,VR全景直播、可视化H5作品、记者手机4G直播、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被多家媒体应用,使洪灾得以全面呈现.洪灾作为一种自然风险固然应该防范,但此次洪灾中出现的社会舆论风险更应该引起关注.我们已经进入贝克所言的风险社会,“当代的社会风险,大多是由传媒的信息传播行为呈现出来的,因而是典型的‘呈现性风险’,或者说‘媒介化风险”.①灾难中舆论风险引起的社会情绪恐慌往往甚于灾难自身,就某种程度而言,风险社会中媒介舆论引导不当将会撕裂社会共识,舆论引导得当则会弥合社会共识,2016年洪灾发生后新媒体舆论的引导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传媒业的新一轮变革.面对技术引发的媒介生态重塑,作为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编辑,承载了提高新环境下传媒机构生命力的使命.社会责任、专业技能、协同合作等融合意识的自觉养成有利于媒介组织的变革应对,也有利于编辑自身核心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美国社会学学者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这种风险是“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①现代文明虽然取得了比传统社会更好的生存环境,但是不得不面对新环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将这种风险推到风口浪尖的强大助力,则来源于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使社会大众对媒介的依赖越来越深,同时也使更多危机被带入“公共领域”,从而加剧了大众对风险的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