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现存已不到1000只,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种严峻的形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因此,研究大熊猫的生殖规律和繁殖能力,提高大熊猫的受孕产仔率,繁衍后代,保存物种已迫在眉睫。大熊猫生殖生物学规律在许多方面是非常独特的,是当今需要解开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它数量稀少,繁殖能力低下,近20年来,国内陈玉村等(1985),潘秀森等(1984),冯文和等(1984),曾国庆(1984),施少清(1988),国外Hodges等(1984)对动物园中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发情期脑体激素变化,以及卵巢结构,生殖生理等作过研究,综合这些研究,联系大熊猫人工繁殖的实践,认为,大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殊化,致使雄性大熊猫自然配种能力差,雌性大熊猫大部不能正常发情排卵,实验室手段尚未能及时而准确判断排卵时间,人工授精成功率低,妊娠与假妊娠难以区分,人工育幼中的关键技术——抗体与初乳的成分尚未搞清……所有这些将成为当前大熊猫繁殖生物学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潘文石教授的倡导下,由海外华人出资建立了大熊猫与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大熊猫、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等濒危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培养出一支以吕植教授为首的年轻队伍。鉴于北京大学已有的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的雄厚基础和颇具活力的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中心整合了相关学科,更名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完备了保护生物学的学科体系,整合和带动其他宏观生物学科发展。中心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研究中心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主要研究地域,坚持生物多样性野外研究工作,将宏观生命科学与微观研究相…  相似文献   

4.
正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什么只有"黑白照片"?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论文称,大熊猫的黑白色有两种功能:伪装和交流。领导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蒂姆·卡罗介绍,生物学界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大熊猫身上的黑白色,这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长得都不是这样的,所以很难通过  相似文献   

5.
合成生物学研究(syntheticbiology)是一门新兴研究领域,是生命科学在21世纪刚刚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合成生物学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进化系统学、生物化学、信息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发展势头强劲,许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合成生物学领域,2010年人工合成生命的出现更是引起了舆论轰动和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文章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平 《科学中国人》1997,(9):60-60,62
人工哺育大熊猫是指人力对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的饲养。这种饲养,其难度远远大于对成年个体的饲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大熊猫是珍稀物种。根据化石研究,晚中新世(820万年前),大熊猫的直系祖先始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亚、欧及北美等地区,但到了更新世(约300万年前),形成的大熊猫化石却只在中国东南部的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分布。到了今天,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其栖  相似文献   

7.
加强生物学领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发挥生物学研究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文章梳理了生物学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国际上生物学研究资助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生物学领域布局不完善、持续稳定支持不足、对顶尖人才和团队资助不足等突出问题;结合国际实践经验,提出完善生物学研究领域布局、加强生物学研究资助水平、建设生物学人才基地、加强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资助、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和考核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6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了中美考古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广西乐业地区发掘出土的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头骨化石:这种名为大熊猫小种的原始的大熊猫已喜食素食,体型较小,脸部较长,模样更接近于熊。这是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大熊猫化石之中形态特征很原始、地质时代较早的早期大熊猫,这也是迄今更新世早期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大熊猫头骨化石,它的发现对研究大熊猫的今昔变化、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大熊猫小种化石的发现,提示我们经过数百万年,大熊猫体型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的进化高峰已经过去了,正在逐渐走向衰退,也提示我们应更加珍惜和保护大熊猫这一古老的生物物种。  相似文献   

9.
正大熊猫长着食肉的牙齿却为什么独爱吃竹子?这也许是广大熊猫粉丝共同期待解答的"百万年之谜"。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下称"成都大熊猫基地")研究员张文平一项发表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的研究结果为人们揭开了谜底。通过对大熊猫粪便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肠道菌群基本无能力降解竹子中的纤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是地球上最稀有的熊类之一,野生的大熊猫或许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孤僻.研究人员说,事实上,它们很善于交际.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一直在利用GPS项圈对五只野生大熊猫进行电子追踪. 密歇根州立大学系统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瓦妮莎·赫尔说:“熊猫是一种非常难以捉摸的物种,很难在野外对它们进行观察,因此我们一直没能查明它们日复一日地都在何处栖身.”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是一种饮食特化的动物,它们基本上只对竹子感兴趣。美国科学家最近通过研究大熊猫的排泄物发现,人人喜爱的大熊猫可能会帮助人们发明出清洁的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12.
新闻     
大熊猫有个小祖先6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了中美考古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广西乐业地区发掘出土的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头骨化石;这种名为大熊猫小种的原始的大熊猫已喜食素食,体型较小,脸部较长,模样更接近于熊。这是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大熊猫化石之中形态特征很原始、  相似文献   

13.
现代发育生物学是在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分支学科。它的研究目标是探讨发育-分化-调控的机理。在美国,发有生物学研究倍受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已发展到包括20多个分支领域。我国开展发有生物学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先生对我国发有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总的说,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研究力量。但是与先进国家比较,显然重视程度和支持强度都还很不够。当前国际上正掀起发育生物学研究高潮,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大力加强和发展我国的发有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3)
生物信息学是以生物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为基础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学科,该门学科以核酸与蛋白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手段以计算机科学及数学为主,进而对生物学的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储存与分析,进而达到对数据内所涵盖的生物学进行揭示的目的。我国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也为生命学科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随着我国生物研究不断的深入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生物信息学已经在多个领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了.为了保护野生种,自1963年以来,我国在秦岭、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等山系,先后建立了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 000平方千米.但由于野生大熊猫只食箭竹,生殖能力低下,所以仍是濒危动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我国在成都北郊建立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一种地球生物,大熊猫是幸运的,如果没有人保护,恐怕它早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合成生物学是利用工程学的设计原理改造和优化现有自然生物体系,甚至从头合成创建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生物体系,在深入理解生命本质的同时,实现在能源、材料、食品、医药、化工、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世纪以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本文简要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功能应用主要发展概况及其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并且就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尤其合成生物学发展需要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大熊猫身上取下一个体细胞,输入一个去核后的其它动物卵细胞中,“克隆”出一只健康活泼的大熊猫幼体,这样的一天将不再遥远。未来3-5年,我国科学家将力争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对我国独有的“国宝”──大熊猫进行克隆,以期挽救这一世界珍贵濒危物种。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顾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说,这一计划已被中科院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今年暑假过后,陈大元率领的一个小组将正式利用大熊猫的体细胞进行克隆试验。过去几年里对白鼠、兔子和牛等动物成功进行了前期克隆实验的陈大元,对克隆大熊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基金》2007,21(5):320-320
中国和美国科学家2007年6月18日发表报告说,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南方发掘出的距今大约200万年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熊猫祖先。报告说,根据化石推断,这种大熊猫"个子"可能只有现代大熊猫一半大小,堪称"侏儒"大熊猫。有趣的是,"侏儒"大熊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5):414-414
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已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其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动物所魏辅文研究小组与四川省林业厅、英国卡迪夫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合作,采用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对现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变异、种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流、种群动态历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发现该物种现生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20.
肖海  张坤生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173-181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生物学家已经把他们的工作从理解生物学转向修改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跨学科领域,包括开发和建造合成DNA序列、系统、基因组和工业设备等。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手段。此文综合分析了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管理等相关问题,随后全方位探讨该领域的解决方案、建议措施;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为促进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