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祝枝山是苏州人,明代有名的文人,他为人正直,江苏、浙江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一天,祝枝山带着仆人祝童要去玄妙观与观里的老道下棋。途中见一人在街上放声大哭.祝枝山好打抱不平,问他有什么伤心事.那人擦了擦眼泪说:“我叫朱阿二,我的父亲去世了,他辛劳一生,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我无论如何要让他穿得整整齐齐人土.村里的裁缝算了算,剪三尺阔的黑布七尺,可以做一件褂子.前天一早,我赶了30里路,到观前街‘老真盛’布庄买布,一问价钱30文钱一尺,七尺布价钱210文钱.正要剪时,布庄盛老板告诉我只有二尺阔的黑布.我问怎么卖。  相似文献   

2.
颜回输冠     
《小学生》2010,(4)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小刺猬在街上玩,它看见小袋鼠在卖糖葫芦,有许多小动物都来买它的糖葫芦。小刺猬心想:明天我也要卖糖葫芦。第二天,小刺猬做了许多糖葫芦,它用一个盆子装着糖葫芦在街上叫卖“:又甜又酸的糖葫芦,快来买呀!”可是,嗓子都喊哑了,就是没有人来买,小刺猬正发愁呢!这时,一只狡猾的狐狸走过来。狐狸早就对小刺猬垂涎欲滴了,想吃小刺猬又香又嫩的肉,可就是怕它一身的尖刺。它眼珠一转,想出一个诡计来,它对小刺猬说“:小刺猬呀,你卖糖葫芦要穿成串来卖!”小刺猬说“:可是,我没有竹签,用什么串呢?”狐狸说“:你身上有很多的刺,用它来串糖葫芦,…  相似文献   

5.
一举多得     
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头上直冒汗,示意他们脱衣服,息一下。没有想到好多小朋友都脱下衣服,往我的手里塞。我抱了一大堆衣服,一边往活动室里走去,一边对他们说:“这么多衣服,我要去卖掉它了。”小朋友们也一个个伸手说:“我卖一件”、“我也卖一件”……显然,他们把“买”字念成了“卖”,“卖”“买”不分。我灵机一动说:“好呀,就卖给你们。可是这么乱七八糟的衣服。谁要呀?”“不要!”孩子们都摆摆手。我说:“你们先把衣服加工整理好,再送到服装店里来,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授的事业就好像做买卖一样,有卖的,有买的,方才可成交易。教的人不能不细细体察究竟学的人需要什么,缺少什么,能学什么,已经学到我教的什么。若不能细心体会儿童的本能和他的需要,闭了眼睛,一味只顾教书,那就和有卖没有买的商人一样了。”有的教师往往注重怎么教学,把教学步骤设计得严谨、精巧,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E时代里,许多年轻人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用QQ聊天,在ebay买衣物,在贝塔斯曼买书,到myspace结交朋友,在线听音乐……(小编不是在卖广告啊)现在更是把自己最私人的东西也放在网上任人阅读——创建博客,把个人日记和照片放在上面。虽然说这样做就像是大白天里赤条条地走在街上,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你博客的读者,对你的心里话做出回应时,你可能会觉得:有这么多人愿意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吧。 (Amelia)  相似文献   

8.
买衣服,买日用品时,商店都会给个带拎绳的纸袋,拿着方便。在街上走,还替商家免费做了广告哩!因为,上面印着生产厂家的大名和产品名称。但是,如果创意平平,情趣不足,就很难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幸好,一些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师在这些普普通通的纸袋上.创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图案,使人惊喜之余,不由连声赞叹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9.
我敬佩她     
<正>她,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每天都在路边卖新鲜蔬菜。她,一身朴素的衣服。齐耳的短发夹带着几条银丝,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显得和蔼可亲。一天,妈妈给了我几元钱到街上去买早点。我突然看见在不远的地方围着一小群人,发生了什么事吗?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10.
名师一点通     
外国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把许多孩子的衣服放在一起,让他们的妈妈来找。结果,所有的妈妈通过气味,准确地找到了自己孩子的衣服。由此可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味,每个妈妈都能通过独特的气味,能够辨别出孩子的独特气味。同样的道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举止,说话语气、熟悉的脚步声、习惯性的动作,等等等等。写人  相似文献   

11.
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是浓浓的。每当过年时,大人会带着我们上街去买年货、买新衣服、买礼品……街上,五颜六色的年货让人目不暇接:有卖对联的、有卖灯笼的、有卖鞭炮的、有卖软糖的……到处喜气洋洋的,卖年货的人忙得不亦乐乎,选购年货的人流连忘返。今年,爸爸买了巧克力、阿尔卑斯糖等年货,还特地给外公外婆送去一些。家乡的年味是幸福的。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  相似文献   

12.
走进陌生     
一位青年,在家门口做了六年生意,贩过菜,倒过服装,卖过鸭子,然而每次都因生意不好而歇业。后来,他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青海,发现那儿没有卖海带的,于是便电告老父亲发十箱海带过去。谁知一发而不可收,三年后,他成了那儿的海产品大王,并且把连锁店办到新疆和西藏,如今资产逾百万。有一年,他回老家,发现在他熟知的那条街上,竟然布满温州人的眼镜店、安徽人的烤鸭摊、湖南人的竹器铺、广东人的小家电公司,并且个个生意红火。而当年与他一起做生意的几个伙伴,要么北上哈尔滨,要么南下海口、深圳,他们都把家门口的市场留给了外地人,自己则去外地…  相似文献   

13.
石子换糖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板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  相似文献   

14.
董文梅 《母婴世界》2013,(11):92-93
董文梅的童装梦想,还得从她的童年说起,女孩子爱美是天性,然而儿时的董文梅爱美,却有着与其他女孩不一样爱好。她最喜欢跟妈妈一起买布、一起设计,一起做衣服,母女俩说说笑笑,量量裁裁,一件件漂亮的衣服就做出来了。也是从那时开始,董文梅每天都坚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相似文献   

15.
葡萄项链     
黄牛大婶院子里的葡萄架上长出了许多葡萄,有红色的、绿色的、淡紫色的,还有一些黑色的。黄牛大婶把它们串成了各种颜色的项链。“卖葡萄项链啰!”黄牛大婶挑着一串串项链到街上去卖。小兔子跑过来了:“我买一串绿项链。”洁白的衣服上挂一串绿色的项链,漂亮极了。小黄狗跑过来了:“我买一串淡紫色的。”小山羊着急了:“不对,不对,淡紫色的项链应该是我的,你买红项链好了。”一会儿,小动物们把绿项链、淡紫项链和红项链全挑完了。  相似文献   

16.
《好同学》2005,(8)
在法国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快要不行了。临终前,牧师来到他身边。布店老板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个体户学生赵亚兴最近,有两位班主任老师和我谈了他们班里几个个体户孩子的情况。一位老师不无忧虑地说,现在个体户的孩子大把大把地花钱,买高价衣服穿,买高价食品吃,有时甚至连作业也花钱让同学替做。这样,他们的品德,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不一降再降?另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18.
愚蠢的巴依     
一天,巴依在集市上摆摊卖葡萄。他把大小葡萄混在一起。每千克卖8个铜钱。结果人们认为太贵了.谁也不买。  相似文献   

19.
大尾巴猫原来并不住在木木街,而是住在另一座有很多高楼的大城市,它的主人是一家帽子店的老板。主人把大尾巴猫放在窗台上,和很多帽子摆在一起展览,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有被它的大尾巴吸引,停下来看它,顺便也看看帽子。大尾巴猫很不快乐,它不想当一只道具猫和帽子一起被展览。它想像人们那样可以在街上走来走去,有时候晒晒太阳,有时候散散步。于是,大尾巴猫逃走了。它要去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服装店”     
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玩得很带劲,我发现有许多孩子头上有汗,我示意他们脱衣服。许多小朋友脱下衣服,往我手里一塞,就跑开了。我一边抱着衣服往活动室里走,一边吆喝道:“这么多的衣服,我要去卖掉它们了!”小朋友们一个个一边伸手拿衣服,一边说:“我卖一件!”“我也卖一件!”显然,他们把“买”“卖”混淆了。我说:“好呀,可是衣服乱七八糟的,谁要?”“不要,不要!”孩子们都摆摆手说。“请你们把衣服加工整理好,再送到‘服装店’来,我卖给你们!”孩子们一个个拿回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