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耀亢(1599-1669年),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木鸡道人等,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续金瓶梅》是丁耀亢的小说代表作.该书承袭《金瓶梅》而来,书中杂以淫秽描写,后来成为禁书.也有人曾更改书中人名及回目,删削成《隔帘花影》,又名《三世报》,书尚未完,就以淫秽被禁.但淫秽并非此书遭到禁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1年第1期曾发表鲁海先生《丁耀亢著述考》一文,对明末清初开诸城“一邑风雅之始”的文学家丁耀亢及其著作进行了考述。该文考证的丁耀亢著述有:《逍遥游》二卷;《陆舫诗草》五卷附陆舫诗补遗;《椒丘诗》二卷;《江干草》一卷;《归山草》一卷;《听山亭草》一卷;《丁野鹤诗抄》十卷;《出劫纪略》一卷;《续金瓶梅》十二卷;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6-27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顺康年间《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受审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耀亢系小说《续金瓶梅》作者,山东诸城县人。顺治十六年七月题补为福建惠安知县,但其并不赴任,却私至杭州西湖撰写小说《续金瓶梅》(十三卷本),因而受到革职处分。不仅如此,《续金瓶梅》虽写前金、宋二朝之事,但在书中却引用了“宁古塔”、“鱼皮国”等涉及清王朝发祥地的地名术语,因而被列为违禁书籍,作者丁耀亢也成为政府通缉的案犯。这里从馆藏内阁满文秘本档、满文吏科史书、满文刑科史书等档案中选译有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禁览无余     
当卫慧的《上海宝贝》一书给贴上“禁”字标签后.陡然升值。禁之愈深看之愈切.这符合人的一种猎奇心理一我们经常会听到“《金瓶梅》我看过.实在没有什么……”诸如此类的感慨.这就是“禁’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问世之初并无刻印,仅靠抄写流传.小说以丑示丑的表现方式,使《金瓶梅》的流传和刊行尤显曲折.在长期而艰难的传播过程中,《金瓶梅》由原创稿本逐渐发展为文本与评点的结合本,大致形成了词话本、崇祯本和张评本等较为复杂的三个版本系统.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金瓶梅》十三种、八个版式,分属于“张评本”和“词话本”.其中,不乏颇具文献价值的珍善本,为《金瓶梅》“瓶内”“瓶外”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多种文本.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作为中国世情小说的发轫者,其出版历程具有较强的时代烙印,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回顾《金瓶梅》近百年的出版历史,多种出版样式并存,学术研究持续跟进,名家校注与“金学”普及相得益彰,在传播上呈现出断源—降噪结合、语—图互文、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与海外并行等多重特征。新形势下《金瓶梅》的出版与传播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出版环境,打造优质出版物,寻求多元传播渠道,培育健康的图书市场和高素质的传播受众,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在当代传承与传播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
《出版史料》2008,(2):128-128
1962年,著名作家茅盾一次曾向青年作家指出,如果要当一位优秀作家,一定要认真读我国文学名著。因此茅盾亲自开出书单:《离骚》《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牡丹亭》《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金瓶梅》。  相似文献   

9.
胡雅君 《新闻天地》2011,(11):68-69
你想象过吗?如果让古书《金瓶梅》穿起华裳.伴上音乐.去跳舞,那会是一支什么舞? 在王媛媛的梦里,《金瓶梅》跳的应该是当代芭蕾的舞步。“又古典又现代,又温柔又疯狂”。那是舞剧《金瓶梅》在香港艺术节的首演。身为导演的王媛媛和作曲杜薇、编剧柏邦妮三个女人,手拉手坐在第一排观众席上.三双眼睛紧紧盯着舞台.互相握着的手心冰凉.出汗不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明代文学史上有所谓“四大奇书”之说。“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书。在这“四大奇书”中,引起争议最多和研究最为困难的当数被世人视为“淫书”、“禁书”的《金瓶梅》。《金瓶梅》一书,从最早见诸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因所谓“淫书”、“禁书”的原因,也因为国人观念问题,导致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实《金瓶梅》自诞生后,人们对它的思想内容评价并非完全一致,有的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认识,褒扬者认为该书乃“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纯是一部史官文字”,贬抑者则谓之“诲淫之书”、“坏人心术”、“丧心败德”。  相似文献   

11.
范钦众 《图书馆学刊》2012,(10):118-121
通过两篇古词话在曲牌名称、成书年代、思想状态、古典引用、引词题解、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比对,发现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以此对《金瓶梅》一书作者的真实身份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12.
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章丘县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在文学创作上,他反对当时台阁文人复古模拟的文学主张,重视民间文学,认为真诗唯蕴民间,并大量收集整理民谣、谜语、笑话、对联等民间文艺作品,对明中叶文风转变起了开拓作用。著有诗文集《闲居集》,传奇《宝剑记》、《断发记》,院本《园林午梦》、《打哑禅》,散曲《中麓小令》,杂著《词谑》、《画品》、《中麓拙对》等。建国以来,有关李开先研究颇受重视,研究著作和论文时有发表,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小说《金瓶梅》也是李开先所作,于是关于李氏生平、交游、著作和思想的研究也愈发深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喧喧闹闹的研究热潮表象之下,有些最为基本的事实被人们忽略了,甚至是视而不见,从而使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或多或少掺杂了不应有的瑕疵。下面仅就笔者陋见,略陈二则,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本宏篇巨制的小说都反映了一个时代复杂的社会生活,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和体会,并获得完全不同的结论。毛泽东从《红楼梦》中看到了阶级斗争,胡适看到了曹雪芹的身世,何其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当然还有更多人看到了爱情。连《红楼梦》都如此,何况历史上一直有争议的《金瓶梅》呢?  相似文献   

14.
8月26日至28日,“《金瓶梅》作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诸城市隆重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存葆应邀到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围绕诸城市档案馆的”金学”研究专家张清吉先生关于《金瓶梅》作者的“丁惟宁说”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这是诸城市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文化研究而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一份1886年上海县的布告:特用府在任候补直隶州江苏松江府上海县正堂莫为出示严禁事:奉署布政司李、按察司朱会札:照得淫词小说向干禁例,前于同治七年奉前抚宪丁通饬禁毁在案。迄今事关多年,不无日久生玩。近闻上海有等淫棍丑类,竟将前禁《金瓶梅》、《红楼梦》等项淫书工楷缮写绘图付印,少年弟子见之,贻害非浅鲜。所幸尚未印成售散,亟应预先查禁,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中有关《西厢记》杂剧资料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瓶梅词话》中有关王实甫《西厢记》杂剧资料的详细梳理,可以见出《西厢记》杂剧对当时社会习尚和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为我们勾画出当时社会生活中有关《西厢记》杂剧传播的图景。而且,由这些资料亦可见出当时市井阶层对《西厢记》杂剧的解读角度和接受视角,正因此,《金瓶梅词话》才会把两种境界格调迥然不同的人物行为(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的密约偷期与张生、莺莺的反抗行为)进行不和谐的比类描述。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里的花太监不差钱,李瓶儿改嫁西门庆时,拉了几车珍宝做嫁妆,那都不是事。保守估计,老花家产超过白银1万两。  相似文献   

18.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6,(6S):I0007-I0007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19.
慨文 《声屏世界》2011,(8):68-68
我曾经很痴迷上网看新闻。现如今的新闻是多么的光怪陆离、出人意料啊。你在看到之前.绝对想不到世界上居然会有此类“神秘事件”存在。有的新闻幽默得一塌糊涂,有的新闻堪比《金瓶梅》……而近段时间,我感到看新闻的乐趣大不如前了,甚至有了不太敢看新闻的感觉——因为那些让我心寒和害怕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很痴迷上网看新闻。现如今的新闻是多么的光怪陆离、出人意料啊。你在看到之前.绝对想不到世界上居然会有此类“神秘事件”存在。有的新闻幽默得一塌糊涂,有的新闻堪比《金瓶梅》……而近段时间,我感到看新闻的乐趣大不如前了,甚至有了不太敢看新闻的感觉——因为那些让我心寒和害怕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