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多声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声部视唱练耳强化训练、钢琴的弹奏练习以及合唱的声部训练等教学手段,促使其更好的感受、领会与呈现音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宏观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对多声音乐思维的建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的现状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多声音乐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钢琴"乐器之王"美誉来源于其转调的方便性、音域的宽广性、音色的丰富性和思维的多声性。中国传统音乐通过钢琴改编,使传统音乐以多声思维的方式存在和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音乐可以通过钢琴得以发扬并得到新的发展,展现出具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独特的声韵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3.
贺绿汀是我国伟大的作曲家,凭借形象生动以及周密严谨的音乐语言创作出了多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贺绿汀的音乐创作充分展示了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生活状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本文主要对贺绿汀音乐创作多声思维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贺绿汀音乐创作多声思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音乐教师教育智慧的“金钥匙”。课程改革呼唤音乐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而探索音乐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则能帮助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新课程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视唱练习中的多声部节奏律动练习与多声部视唱训练,相对于单声部练习而言,更多的是强调多声思维感的建立以及良好协调能力的形成。对于专科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音乐课程中的视唱练耳及音乐欣赏课程,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读谱能力之外,还应适当添加一些多声部的音乐能力训练项目,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感知力与音乐表现力,为参加合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打好基础,本文将从多声部节奏与视唱的训练角度出发,谈谈在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中如何做到"一心二用",如何建立基础的多声思维感。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20,(3):81-84
钢琴是西方音乐的主要角色,主要以多声思维创作为主。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音乐更强调单向思维延伸,鼓励音乐作曲家在充分吸收本土民族音乐文化营养,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创作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打造出更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高品质音乐。对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民族风格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分析将有助于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思维与教育主体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人是理性的动物”,将人类与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高于动物界。这大概是人类对自身界定最有影响的了,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它就没有价值。这里所谓理性,也就是指人类的智慧性存在。故而,智慧被喻为“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的思维,因此人的思维,特别是人的理性的思维才是人类揖别动物界之根本。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他智慧的高低,智慧是思维过程的产品。集中反映人类思维积累的科学发展史,根本上也就是人类思维的发展史。 一、思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浅谈思维和智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追问什么是思维,人的智慧来源于哪?笔者分析思维的本质、智慧的起源获取和发展.认为它们之间存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思维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理解自身的,智慧是对思维能力或思维效应的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9.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技术课程,也是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重要课程。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视唱和练耳两大方面的多声思维模式训练,采用多声部视唱、多声部听觉训练、自弹自唱以及三部立体式训练即"视唱+击基本拍+击指定节奏"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多声部横向与纵向线条的感受、把握能力,并发展其相互协调、配合能力,从而训练学生建立和运用多声部音乐思维模式,强化其视唱、听辨和分析能力,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去,为将来从事音乐表演专业以及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本质力量的揭示和表现,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和美育方式,更是激活创新思维、开发人的智慧、提升自我审美能力的特殊“维生素”和催化剂。对于21世纪的高校学生,更需要用音乐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丰富想象力,增强其审美再创造能力。因此,在高校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李琪 《甘肃高师学报》2004,9(3):100-102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本体分析,论述在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发展的近半个世纪间,中国作曲家为使“钢琴协奏曲”这一具有西方钢琴音乐代表性的体裁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做出的大量有益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中国钢琴协奏曲走上了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素艳 《学周刊C版》2013,(8):112-1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悟性是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感觉与感应。悟性思维是一切思维形式的本质,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和智力的能量所在,具有辩证性、统一性、普遍性、创新性,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化过程。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是可以任意驰骋的,思维悟性也是如此,具有无穷的穿透力,可以完全渗入到任何部分中去。悟性  相似文献   

13.
音乐有提高学生的精神品德、陶冶性情的特殊功能。美育可以给人知识,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思维,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增强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在钢琴教学中就要加强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一种造物,是人们发散思维而进行的美的创造。人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人的思维更是宽广而没有止境的。对于钢琴教育来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关键。钢琴作为一种美好的音乐艺术,能够净化心灵,熏陶情感,使学生将创造性思维通过钢琴的演奏而表现出来。因此,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教会学生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还要赋予每一个琴键以全新的灵魂,通过钢琴教育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钢琴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变奏曲式是西方曲式学中一种结构形式,它以一个简单的音乐素材,通过"变"所演绎出来的多姿多色的外部形态、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趣而受到作曲家与演奏家的青睐.近些年来,我国钢琴作曲家运用变奏曲式的基本原则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族神韵,中国气派的好作品.文章从分析研究几首钢琴变奏曲入手,探讨我国钢琴变奏曲创作的一些特点、思维方式,以期对钢琴变奏曲的创作有所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叙事普遍存在于人类文化之中,这不仅反映出叙事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更主要地折射出叙事是人类主体的根本属性,而叙事思维则是主体叙事属性的内在依据。叙事不仅是一种艺术类型,而且还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生存方式。叙事作为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关键在于时间是人类生存和行为活动的基本维度。叙事思维是主体将自身生活中的人事物融于时间进行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主体性和时间性是其两大核心,具有聚焦性、综合性和整体性三个基本特性。叙事思维意味着叙事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主要表现为对时间、主体和意义的认知。然而,叙事思维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受制于时间、具有浅表性及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东 《物理教师》2004,25(1):64-64
创造性思维是人脑中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新答案,并提供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这是人类智慧的升华表现,也是人类智慧最绚丽的花朵.中学生的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自己的智能去发现并掌握他前所未知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尽管都是前人的思维成果,但对他来说都是新颖的.中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建设精神文明,促进民族振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字、文字和音乐。”可见,音乐在培养人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中外许多科学家都与音乐结缘: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正是在不断弹奏钢琴的同时,悟出了震撼世  相似文献   

19.
学习钢琴、演奏钢琴,不仅能达到智育、美育的目的,而且有着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创造力的功能。科学创造需要形象思维,而钢琴学习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科学创造需要抽象思维,而钢琴演奏过程就是一个从感知到再现的过程、一个想象的过程,因而,钢琴音乐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丰富了人的思维方式,使人的科学创造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雅 《职教论坛》2012,(26):42-43
钢琴组曲《学生日记》是一部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儿童题材钢琴作品。作者徐坚强先生在作品中对简洁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以不同的形式构建组曲的各个乐章,体现出作曲家的个性化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