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就是说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首先要求他们要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一个人在做人方面的缺陷会影响他一辈子。且仔细审视古人的“道菲文不著 ,文非道不生” ,“文以载道”之说 ,发现这些观点很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就很自然地起着“传道”的重要作用 ,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道德人格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时刻倾注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尚的审美观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教学任务除了教学生学好课文基础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外,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所以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督促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遵循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而且,语文学科具有特殊性,即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责无旁贷地要比其他学科甚至政治课承担更多的德育教化任务。语文教育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还必须教学生“做人”,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更必须培养学生“成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蔓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蔓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意从传统美德中吸取精神养料,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加强对学生“做人”的训练,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和水准,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授人以道、师人以德为重要根本,答疑解惑,传授知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纯净的心灵、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静心思考,得出几点体会,略表拙见,还望同仁指正。 一、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育之中,德育为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师者为人师表,其言谈举止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琪 《教师》2012,(27):69-6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一、在课堂导入中激发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0.
张毅娟 《云南教育》2004,(28):28-29
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当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等,合理地加以开发,有效地加以渗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可见,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进行审美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电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教学过程不仪是认知过程,也交织着情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之中。”这段话,指出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基本途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道德品质的提高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和实践活动之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是与培养语文能力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美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结晶。”对美丽向往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而教育活动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紧紧相连。《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语文教学可分三方面:认知、伦理、审美,即真、善、美三方面。有位哲人说:知识的缺陷可由道德弥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可能由知识来弥补。同样,语文知识弥补不了审美。我们应积极创造和利用教学中美的因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掘和发挥语文教育灵性。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进行字、词、句、章的教学同时,有意识、有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义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除了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外.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美育。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潜在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周开慧  汪娟 《教师》2012,(28):67-67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只有掌握如何欣赏美,才能为将来走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