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7,(8):12-13
只需观察研究黑洞吞并邻近恒星时产生的热气旋转圆盘,即可测量黑洞质量。5月份科学家公布了这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常识上讲,我们是无法亲眼看到黑洞的,因为在黑洞位置,没有任何物质能够逃离,甚至是可见光也被黑洞吞掉了。幸运的是,黑洞其实并不完全是“黑”的,当太空中的气体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拽进黑洞时,气体温度会升高,并向外发出射线。这些射线从黑洞的边缘向外散射,让我们能看到黑洞的轮廓。目前人类的观测技术还不能直接观察到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轮廓,但美国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已经利用计算机从理论上描述出,观察者看到的黑洞轮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根据他们的描述,如果观察者能够观察到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轮廓,他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  相似文献   

3.
黑洞计算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洞计算机可能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宇宙学和基础物理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证明它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工具。如果物理学家能够在粒子加速器中创造黑洞(有预言认为10年之内可能实现)。他们可能确实能观察到黑洞在执行运算。  相似文献   

4.
宇宙中存在着可怕的黑洞,那是连光都会吞噬的可怕天体。如果我们真能看到黑洞,或许会观察到周围明亮的背景衬托出一个黑暗的圆洞。但黑洞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5-I0016
科学家发现黑洞会“打嗝”,实为喷气现象 天文学家日前观察到在遥远的星系中心发生了一次黑洞“打嗝”现象。科学家表示黑洞“打嗝”时所释放出的亮度相当于是星系中最大恒星爆炸时的10倍。上述黑洞“打嗝”现象是在天文学家研究NGC660星系的过程中发现的,该星系与双鱼座星系相距4400万光年,  相似文献   

6.
在宇宙间,没有一种天体比黑洞更能说明引力的成势了。黑洞不是黑的,也不是一个空洞,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天体。在很多有关黑洞的介绍章中,它往往被描写得非常可怕。黑洞之所以能在宇宙中“横行霸道”,是因为它拥有强到连光都不能逃脱的引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引力使时间、空间弯曲的原理,此后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求解引力场方程时,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旋转、不带电、球对称的致密天体——黑洞。关于这种致密天体的形成,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质量的恒星在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如果其中心余下的恒星物质质量超过3.2个太阳质量,恒星坍缩的结果便是形成致密天体黑洞。然而一切正规天体都有一个引力作用的极限,黑洞也是如此。当一个黑洞的总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巨大引力作用使黑洞里的所有物质都以极大速度向黑洞中心聚拢,最终,所有物…  相似文献   

8.
人造黑洞     
它们是什么 :它们是用制造出的微型、无害的黑洞, 虽然这些黑洞会破坏时空结构,但是它们实在太小了,几亿亿个这样的黑洞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一颗细小的盐粒。  相似文献   

9.
正在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靠吞噬高温气体为生的超级黑洞。它将一切接近它的东西吞噬殆尽——连光也不例外。我们看不见黑洞本身,但可以观察到黑洞表面视界线(天文学上指黑洞的边界,在此边界以内的光无法逃离)留下的投影,而一张黑洞影子的照片,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宇宙重要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曾经认为,拍摄这样一张黑洞的照片需要地球大小的天文望远镜——直到凯蒂·伯曼和一支由天文学家组成的团队想出了一个聪明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1-I0011
[导读]一项对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最新研究发现,在整个系统动力学中,黑洞磁场起着重要作用。科技日报讯一项对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最新研究发现,在整个系统动力学中,黑洞磁场起着重要作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MPIfR)科学家通过对76个黑洞的观察测量发现,它们的强度比得上由黑洞强大万有引力产生的拉力。相关论文发表在上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韦光 《百科知识》2004,(8):17-18
黑洞是一个令人可怕又可爱的字眼。在大众眼里,黑洞是能够吞噬一切的宇宙终结者;在幻想家眼里,黑洞是穿过去就能回到自己童年的魔幻之门;在科学家眼里,黑洞更是一个长久以来还琢磨不透的秘密。日本天文学家发现,在一个遥远的星系里面,居然有一对“孪生”的黑洞,正在一边跳着“劲舞”,  相似文献   

12.
黑洞是迄今为止宇宙学家们了解得最少的宇宙怪物之一,因为黑洞的密度非常高,它可以吞噬光线,使我们无法通过光线观测它们。但随着宇宙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观察黑洞对周围物体的重力影响来发现它们,也可以通过对黑洞周围散发出的X射线和其它射线的观测来了解它们。理论上认为,流入黑洞的气体会先在黑洞边上形成一个碟状的大吸盘,X射线就从这个不断增长的碟状盘中散发出来。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X射线来观测研究黑洞的。今天,宇宙学家通过这些X射线在黑洞附近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现象呢?在那里,有一些气…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I0009-I0010
我们的银河系中心潜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一些围绕它旋转的热气体可能会落入其中。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欧洲空间局(ESA)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对这些热分子气体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它们能有这么高温度,可能是黑洞正在给自己“烹煮”美餐。该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心一个无线电光源人马座A*(SgrA*)区域,质量约是太阳的400万倍,距太阳系约26000光年。这比其他有活跃黑洞的星系近了好几百倍,让它成为研究黑洞周围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正如人们所知,黑洞是一种质量和密度极大的天体,正由于它巨大的质量,使得经过它的任何物质几乎都会被吸收过来,成为它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移,质量愈来愈大,引力场也愈来愈大,甚至造成黑洞间的大鱼吃小鱼现象,即一个质量相对小的黑洞被迫与另一个质量相对大的黑洞合并,形成新的黑洞。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黑洞视为贪得无厌的饕餮。它无尽无休地将进入它势力范围的星体拽入深渊,撕成碎片。但是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中心的一个超大黑洞进行观察发现,这个家伙很可能正在孕育着恒星的新生。人们常常认为,黑洞附近的物质高速运动,恒星很难形成。然而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的那个黑洞还不到一光年的轨道上,却运行着一批大质量的年轻恒星。它们是怎么起源的呢?起先,天文学家们猜测,这些大块头恒星应该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也许它们是在距离黑洞很远的星团中形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了黑洞周围,并且环绕它运行。但这么大块头的恒…  相似文献   

16.
孤独的黑洞     
绝大多数大型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在内,都有一个黑洞作为核心,这个黑洞密度极大,质量是太阳的几亿倍。尽管黑洞自身无法被探测到,但是它们所吞噬的物质在涡流中摩擦、发热。产生大量的辐射,可以被人类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那些在黑洞附近因被吞噬而产生强大辐射的星体被称为类星体,其光芒四射,即使是最亮的星系也为之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于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的了解还极为有限,但是通过运行在太空中的X射线望远镜,科学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黑洞能量的一些奥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经常把黑洞挂在嘴边,仿佛黑洞是多么好玩的东西,殊不知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刑场和坟场。如果不幸落入了黑洞,后悔就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我们只是说黑洞的神秘特征,黑洞是由超超新星表面的氢、氦燃烧完毕,之后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内部坍缩形成的。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恒星内部引力坍缩会形成这样一个怪物,使我们甚至不能间接观察到呢?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     
《科学中国人》2023,(11):14-14
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王伟教授团队揭秘了黑洞新发现。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