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2.
<正>傅兰雅(JohnFryer),英国人,圣公会教徒,翻译家;1839年8月6日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小城海斯(Hythe);1928年7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城逝世。傅兰雅之所以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能够青史留名,主要是因为在晚清的洋务运动过程中,傅兰雅凭借自己娴熟的口译能力将国外各种科学著作传播至中国。在向当时的中国人民宣传介绍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傅兰雅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是个"中国迷",他刚大学毕业就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了三十余年。傅兰雅在美国从教时,也致力于以各种方式开拓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为中西文化交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5.
王明芬 《兰台世界》2015,(9):122-123
傅兰雅是有意识地、系统地从事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也是翻译西方著作最多的西方人。傅兰雅所翻译的数学书籍,对推动近代中国数学教育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格致汇编》是清末最早的中文科学期刊。它是由英国人傅兰雅(Jnhn Fryer,1839—1928)自筹资金创办的,并由傅氏编辑。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译者,他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近百种科技书籍,为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沪局译书大都比较专门深奥,不易为初学者理解,傅氏感到:"僻处远方,购  相似文献   

7.
蔡燕 《兰台世界》2015,(3):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起死回生了。”正在住院治病的上海复旦大学前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用他这句介绍自己病情的诙谐话,引起了前来看望他的新闻系同学们的一阵笑声。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春,王中同志先  相似文献   

9.
蔡燕 《兰台世界》2015,(7):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汉语"广告"一词意义的历史生成与流变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所强调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1]佛教中土传播、晚清七十年大变局、民国创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来临等重大事件,都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历史,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嬗变,深刻影响了汉语"广告"一词词义流变与发展。同时,语言发展具有自身规律与民族文化特性,"广告"一词因此具有与时偕行、无穷生新的自身文化特色。这正如傅兰雅(John Fryer)所概括的:"中国语言文字与他  相似文献   

11.
<正>益智书会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著名文化传播机构之一,也是清末民初最具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益智书会于1877年在上海成立,其全称为School andT 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中文名称为益智书会,总编辑是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相似文献   

12.
邓昉 《图书馆杂志》2018,(3):121-127
在清末尝试官派学生出洋的背景下,1901年夏,盛宣怀向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傅兰雅提出带领北洋大学堂学生赴美学习的委托。经过多次协商,两人最终达成一致,派遣学生进入柏克莱加州大学学习。在留学期间,由傅兰雅担任学生们的监督,负责管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北洋大学堂学生的此次留美尝试,也是清末留学运动初兴时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流行于上世纪的蜡纸油印是一种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的印刷方法,最早向中国人介绍这种技术的是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百年前,孙雄开油印书籍之先声,连续出版并有一定规模,采用统一的版式,风格一律,说明当时不但完全掌握了从制版到印刷对这项技术的使用,而且已经十分成熟。他在1907至1911五年中至少出版了二十一部油印本书,它们是清末誊写孔版印刷书籍兴起后的代表,其中更有现存最早的藏本。  相似文献   

14.
<正>晚清的科学技术翻译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他们渴望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间接条件,翻译中引入的西方科技知识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在当时,传播西学到底是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来进行,还是通过教授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进行[1]。傅兰雅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5.
1988年一个冬天,一个36岁的江苏青年带着他的同学兴冲冲地回家……然而天黑了,同学们走到他家院子,碎了的窗纸发出呼呼的声音。当惊喜而疲惫的妈妈难堪地告诉他今晚无米下锅时,同学们谁都没有说话。一刻钟后.他和同学们原路返回,一路无语。就在同一年冬天,一个43岁的浙江青年已经在小工厂做了十年销售,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送人一条鱼他只能裹腹一餐如果你教他捕鱼他将会终生不饥──东方格言这段东方格言我很早就知道了,但真正的理解它,还是今年我搞少儿节目《勇敢者》的时候。《勇敢者》节目是1998年元月1日《七色光》少年版新推出的一个小板块。它给同学们创设了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参加者解决一个意想不到而又是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基中仍“找家”、“北京西站接人”、“路遇盗车贼”、“独自在家”等。在《勇敢者》节目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意愿去独立完成任务,通过参与这个节目,知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做。节…  相似文献   

17.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85年在上海创办了格致书室,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科技书店,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史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格致书室的特点是:主营译书、兼顾编译出版,主营售书、兼营科教仪器,建立网络、扩大发行渠道,开展邮购、满足读者需要,备有书目、注重广告宣传,图书连载、开展新书评论,维护版权、坚决打击盗版,关心收藏、关注教育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高荣伟 《档案天地》2013,(10):36-38,19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11岁时司徒雷登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他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司徒雷登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开始在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19.
英国人傅兰雅1880年的《译书事略》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印图书目录。该目录首次对西书独立编目,从而完成了对"西学"的书目确认:西学是不同于传统中学的另一个学术体系。《译书事略》还通过著录、分类等书目要素,揭示西学的学科化性质以及"力今""胜古"的求新指向,成为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等中国人所撰西学书目的前驱。  相似文献   

20.
忆浩澧     
李浩澧同志离开人世整整15年了。1975年8月9日,他是受“四人帮”迫害含怨而死的。现在,我用这篇文章来倾诉自己多年来对他的深情怀念。李浩澧,原姓孟,出生于上海。1938年进上海大同大学就读,接受了革命的影响,1939年6月参加中共地下党。1941年2月,他到了苏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