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思想贯穿于整个<资本论>的始终,系统方法的运用在<资本论>第四篇的体现尤为突出.本文从系统方法的一般原则:整体性、动态性、最优化和模型化原则出发,分析了马克思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中对系统方法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生产力范畴和理论的历史嬗变中,<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致安年科夫的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受英法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思想的激发,马克思不仅赋予生产力以全新的思想内涵,而且由此出发,对人、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从而彻底翻转了旧哲学历史观的认识原则和理论逻辑.然而,作为一种"思维抽象",虽然已不再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评李斯特>中那样,仅仅停留于"感性具体"的表面的直观,但也尚未达到对生产力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理解和把握.实现向"思维具体"转变的任务是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浇铸的一部伟大科学巨著,它一经问世,便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论>既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争取自身解放的指路明灯,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本文简要介绍<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理论体系,并说明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纯有”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从抽象的“纯存在”过渡到具体的“定在”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逻辑运演过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共同构筑了结构相似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资本论》,“纯有”作为概念辩证法的起点是思辨抽象的结果,最终又回归抽象概念。而商品作为《资本论》的起点具有一般的抽象规定性,它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科学抽象,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以商品为《资本论》的起点超越了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开端的“纯有”,在本质上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教导我们:“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以铁的历史的必然性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已几千年了;它是造成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可以美学阅读,美学意蕴突出表现于结构形式.《资本论》结构在处理部分与整体之关系上自觉坚持"艺术整体"的美学法则,具体表现不仅在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向,而且在于"分流-递进"的叙述技巧.《资本论》结构最鲜明特色是贯穿辩证法逻辑程序,从逻辑起点、范畴转换、原理联系、各卷衔接等,都显示出"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联系秩序过渡到另一种联系秩序的规律".《资本论》结构不仅旨在阐释客观规律,而且意在表达主体风格.《资本论》探究的并非仅是"2 2=4"意义的经济规律,其结构形式蕴涵审美情愫.《资本论》创作作为"精神生产",不仅在论述内容上追求政治经济学目标,而且在结构形式中实践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研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逻辑的同志总要涉及到《资本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在这里更经常讨论到什么是《资本论》的逻辑起点,什么是《资本论》的最抽象范畴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多数人认为的《资本论》作为逻辑起点的最抽象范畴是商品,这个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存在"范畴经历了<莱茵报>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以及<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期的形成、演进和最终确立的过程.正确理解这一范畴的关键在于:社会存在中存在主客体关系;社会存在和实践的内涵是一致的;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中把握社会存在的内涵.理解这一范畴对于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的思维艺术被列宁称为"大写的逻辑",它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这种逻辑首先是内涵逻辑,以范畴的自我发展和体系的内在生成为叙述形式,这是对黑格尔的继承一面;同时又是历史的内涵逻辑,以人类感性活动作为范畴发展的根基和动力,这是对黑格尔的批判与超越一面。《资本论》历史的内涵逻辑以非概念的历史来演绎辩证法的特质,又以辩证的运动来描述历史。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贵刊发表过两篇有关教学设计的文章.一是1999年第2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分三个层次进行>;二是2001年第4期的<例谈导学设计>.前文以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绝对值为例讨论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后文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推出了另外的两个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让学生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理解了这三个定理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