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讲述了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面对残酷的命运从失去自我到重拾生活希望的感人故事。借助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之一从迷惘到顿悟的思想历程的叙事结构、成长仪式和成长引路人等方面进行分析,证明《灿烂千阳》主人公的年龄跨度虽超出了成长小说的一般年龄界限,仍是一部优秀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成长小说,并指出主人公玛丽雅姆成为阿富汗千万妇女追求自我与渴望幸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作为阿富汗出生的美国人,卡勒德·胡赛尼向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阿富汗的文学之窗。小说《灿烂千阳》是作者继《追风筝的人》之后推出的第二部力作,这部小说以两位普通阿富汗女性为焦点人物,记述了她们面对战乱和家庭暴力时苦苦挣扎的动人故事。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角度解析《灿烂千阳》,并从成长小说的特点论证了《灿烂千阳》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3.
《麦田守望者》是公认的当代成长小说经典之一,揭示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精神上的探索与迷茫。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相当模式化,《麦田守望者》就遵循了下面的叙事结构:厌倦——出走与迷茫——逃避与漂泊。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构件,然而,在《麦田守望者》这本小说中,却出现了引路人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说中女主人公弗兰淇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的剖析,论述女性成长主题在《婚礼成员》中的主要表现。首先,在弗兰淇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正面和理想的引路人。其次,性别反抗的失败使她深刻地意识到女性作为"他者"的束缚和无奈。第三,追求性与爱过程中的负面体验使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女性成长的艰辛。  相似文献   

5.
《追风筝的人》这本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成长的引路人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对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成长小说视野比较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简·爱》中的简·爱和阿黛勒两个孤儿的成长模式。在成长的过程中,简经历了剧烈的痛苦,包括在里德太太家里发生的冲突和受到的虐待,以及在罗沃德学校的体罚和羞辱,但她最终有幸在朋友海伦和老师坦普尔小姐引导下,克服了冲动的缺点,成长为有自制力的独立女性。相比之下,有些任性和虚荣的阿黛勒在成长中获得了更大的宽容和更多的关爱,更顺利地改掉了缺点。简代表底层孤儿充满艰辛的成长模式,阿黛勒代表上层孤儿更为顺利的成长模式:她们最终能够成长为社会期望的女性其关键因素都在于能够获得引路人积极恰当的指导,虽然成长的过程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一书是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从"引路人"的角度对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进行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帮助研究者加深了对索尔·贝娄成长小说及美国犹太文学的认识。该书逻辑严密,语言凝练,视角新颖,值得研读。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0.
张军的著作《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从成长小说的研究视角入手,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三部典型成长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勿失良辰》及《贝拉罗莎暗道》)为关照,结合一定的理论或观点,深入探讨了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引领策略及其影响,全面剖析了引路人的文学意义。该著作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一部关于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将有力推动学界对索尔·贝娄及其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蝴蝶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从小说中"我"成长历程中扮演引路人角色的迈克西姆、吕蓓卡和丹弗斯太太为切入点探析"我"漫长而艰辛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对该小说成长主题的探索,有利于对该小说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成长”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杨红樱在创作中以张扬快乐为手段,以健康成长为旨归,融入了许多关于教育与成长的思考。本文从成长的内涵、成长的引路人、成长的启示三个方面.探析杨红樱校园小说创作的成长主题,追问生命个体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与考察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语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4.
卡勒德·胡塞尼在《灿烂千阳》中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叙述了阿富汗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困境中女性的成长。拥有话语权威的阿富汗男性在物理暴力的帮助下将女性置于内囿性的生存困境中。女性间相似的生活境遇,相同的生命体验使女性在性别认同与怜悯本能的共同作用下,冲破父权制文化的藩篱,从敌对走向团结。缔结的姐妹情谊不仅缓解了女性在性别压迫下生存的艰难,也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女性在身体与意志的统一中走向主体性的成长与成熟。  相似文献   

15.
曹文轩是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成长母题方面的造诣非凡独到。在其代表作《草房子》中,作者对少年成长中朦胧情感的描写尤为典型,以此为例,能分析归纳出曹文轩成长小说对成长母题的独特表现形式:对成长独特的关注视角——在儿童视角下关注细微、纯美又饱含成人理性回视目光的成长世界;对成长独特的表现模式——攫取重要事件,设置成长引路人,淡化生理欲望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岛崎藤村的代表作《破戒》,以社会歧视问题为背景,反映了特定时代中一名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理成长历程,是一部典型的日本近代成长小说。该小说的成长主题可通过觉醒与困惑的矛盾、成长的引路人、主人公心理变化以及最后的顿悟等方面来揭示。  相似文献   

17.
孙峰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99-102,154
按照族裔来划分的话,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可以归纳为非裔、华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别.在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开始有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类型小说在内涵、思路与方法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厘清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从而进一步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岁月》中透过帕吉特一家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了一幅女性成长的画卷。该小说于传统叙事中表露新意,不仅具有传统成长小说的自传性,而且,在人物的设置、顿悟的运用及婚姻主题等方面,对传统成长小说及女性成长小说既有继承,也有突破,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群体成长及社会生活的持久关注。  相似文献   

19.
“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小说"有着诸多的概念界定,但是这些界定和阐释基本上是建立在以男性主人公为成长主体的小说文本之上。真正的"女性成长小说"是在"五四"之后开始出现的,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理想。通过对于女性成长历程中"他者"境遇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一性别境遇根本原因的细致厘清,并在两性成长内涵与两性成长叙事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界定。同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要注意到女性成长的艰难、女性性别自我、女性主体性生成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