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涛 《贵州教育》2011,(15):35-38
纵观目前的课堂,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若有所思"的听着,偶尔被提问才能说上几句;有的老师最喜欢听到学生回答"我没问题了"、"我都会了","掩耳盗铃"的认为学生没有问题了就说明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有的课堂被"权威学生"统治着,这些学生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率高。但他们无形地剥夺了其他学生深入思考和...  相似文献   

2.
教育关涉人的生活,构成为人的生活,并培养生活中的人。当回归到教育最本真的生命意义,将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时,就会生成出这样的提问:"学生,你幸福吗?你感到幸福了吗?如何提高你的幸福感?"事实上,在如此提问之前,就需要自我提问:"我感到幸福了吗?"每个人都可以如此自问,也大致能够回答"如何提高我的幸福感"这类问题。但遗憾的是,当我们真的这样去问学生,是否真的就能够发现"规律"、"道理"?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回答?我表示怀疑。但是,我并不怀疑: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如此提问,应该有此意识——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在从事着"教育",  相似文献   

3.
汪玮 《山东教育》2009,(5):20-20
一天,辅导儿子功课。最后一道题是“读过课文之后,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儿子说:我没有不懂的问题啊,那就写一个我明白的,当作不懂的问题吧。无心的一句话让身为教师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有多少孩子也是这样把提问当作任务来应付?孩子们的问题有多少是“有效”的真问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推广,我们的很多课堂上都会看到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依学定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然而,这些问题真的是他所不懂的吗?细细梳理、分析孩子们的问题,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天上午,我到初二(4)班上政治课,一个学生在课堂发言时问我:“熊老师,您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管志诚一类的贪污腐化分子,而资本主义国家却很少听到有呢?”我听后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学生的提问,而是反问她: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就是成功。我国中小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而创新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这方面辛勤劳作,孜孜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我发现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老师在课堂上先自己提出同题,再让学生思考回答,表面看似热闹,学生也积极思维,但实际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7.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下课前,老师很有成就感地大声问:“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同学们用更大的声音回答:“听——懂啦!”老师喜不自禁地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齐声高呼:“没问——题啦!”真得没问题了吗?这样的课堂仍旧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不重视或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很多教师感叹:我们的学生不善提问,不敢反问。老师们常用每节课最后的几分钟让学生提问,甚至主动询问学生:“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往往回答的是“没问题”。这种“没问题”恰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就是成功。我国中小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而创新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这方面辛勤劳作,孜孜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我发现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老师在课堂上先自己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思考回答,表面看似热闹,学生也积极思维,但实际效率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始终不能跳出老师的范围。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1.
读《小学教学》2011年第7-8期刊出的一篇文章《专业地问:如何实施提问与追问》,感受到课堂中的提问与追问是一个很值得一线教师研究和学习的话题。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导向性,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比如,两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知识点时,因为课堂提问的处理方式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这一天,我在课堂上发了几次火。 “你怎么回事?老师问你问题怎么不回答?”学生无语。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堂上,课堂提问贯穿着一整节课,随处可见,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途径。加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既帮助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让教学过程精彩又融洽,又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方向,提高思考层次。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有许多无效提问,有的老师一提出问题就急着让学生作答,对那些回答不出的学生,又没有好的办法去启发他的思路;有的老师提问太随意,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不利于学生思考。对于学生答案的评论,全由老师一人包办,忽视一些思路不同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在提问后,无法得到学生的配合,导致课堂冷场,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一)问题没有价值有的老师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导致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不仅不能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无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比如有的老师会问"你们觉得李白的想法合不合理?"、"李白的这些做法对不对?"紧接着的后面就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了,学生只需回答"合理或不合理"、"对或不对",一点的意义也没有。(二)问题超出难度往往好多老师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那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整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发展思维,构建知识的体系。随着教改的深入,传统的问答式教学似乎成了"过街老鼠"。如何使课堂提问变得高效呢?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原因在哪里?我认为这与教师没有掌握提问的原则和灵活运用具体的提问方法不够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艺术,语文教师应该掌握这门艺术。进行艺术的提问是保证顺利完成教学行为的法宝。要使学生长知识、有学问,关键就在这个"问"字上,没有"问",就不会有学问,它是深入思考的阶梯,是联系知识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一、积极创设问题意识的理论背景在我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上课很安静,都认真地听课,却很少主动提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目标来获取知识.然后学生以教师的答案作为标准,思考问题和板书解题过程千篇一律,很少问为什么这样做?还有第二种方法解吗?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几乎没有"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等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呢?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班上有个叫李小燕的女生课堂上总爱问个"为什么",被同学们称为"小问号"。一天,在讲解"杠杆的类型"时,我问学生:跷跷板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等臂杠杆。"小问号"却举起手:"老师,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