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学术界久已公认:徐光启是我国明代末年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人们通常重视他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而忽略他在编辑工作上的贡献。从他的一生经历看,教书和研究,翻译和编书,引进西方科学名著,会通当时中外知识,编辑、著译了许多关于数学、天文历法及农业、兵事等方面的书籍,其中有独立编辑的,有与他人合编的,有担负主编责任的,他是一位成果丰硕的大编辑家。自魏晋以降,到徐光启活动的年  相似文献   

2.
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农本"思想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影响下中华传统重农思想的升华。本文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传统重农政治思想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徐光启"农本"思想的源成及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晚明西学东渐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几何原本》作为他们的传教工具被引入中国。作为该著作的合译者与传播者,开明士人徐光启的科技活动受该书启发甚多。在《几何原本》的影响下,徐光启开始注重逻辑思维,将经验论的治学方法上升为责实求证的科学精神。他在数学、农业以及天文历法等领域的探索,均受《几何原本》的影响。他站在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的连接点上,为推动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使得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数学家,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明清实学兴起的重要思想,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经世致用的治学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明末清初,在天主教的活动中,起着很大作用的乃是上海人徐光启(1562~1633)。他位至内阁大学士,翻译和介绍了西洋科学书籍,是有名的“实学者”。同时,他也是“明末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是受到耶稣会士高度评价的伟大的天主教徒[1]。至今为止关于徐光启的研究可分为二方面:一方面作为实学者(科学者)得到了高度评价;另一方面是研究和评价了他的天主教徒之事迹。在这些研究中,作为当时的天主教徒,尽管他受到了高度的评价,但是关于他对“天主教理解”则作了如下的评价:“徐光启的根本思想包含了中华思想,所以不能完全说是天主教民[2]。”…  相似文献   

6.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明上海县徐家汇人。《明史》本传说他:“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甚为惋惜。他较早在南京接触到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等,学到很多国外的自然科学,在数理、天文、历算、兵器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就。尤其创先翻译《几何原本》,向国人传播西方数学知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任鸿隽文存     
喻纬 《出版史料》2003,(3):48-51
我们知道,如今中国门类齐全的自然科学研究和教育,并不是中国古代研究和教育的延续与发展,而是从西方传入的。有人将17世纪初利玛窦和徐光启在中国合作翻译出版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视为“西学东渐第一阶”,是符合历史事实,极具说服力的。4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精英人物,为  相似文献   

8.
李懋君 《兰台世界》2012,(24):13-14
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政治家、水利家于一身。《几何原本》、《崇祯历法》、《农政全书》成为徐光启在数学领域、天文历法领域、农学领域的皇皇巨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和沟通中外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上海是徐光启的故乡,为了纪念与研究他对我国科学文化的贡献,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徐光启著译集》文献本。徐光启生在明末(1562—1633),时当万历、天启两朝,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频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科技翻译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国科技翻译的第一次高潮在明末掀起,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实现了中西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对科学感兴趣的中国士大夫从事科技翻译,翻译大量科技书籍,使我国当时的民众对科技有所认知,促进当时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明末时期科技翻译的背景、兴起原因、特点等进行阐述,分析科技翻译对我国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中期,在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努力下,《几何原本》被译介至我国,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时代。《几何原本》的翻译,不仅突破了中西语言上的隔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数学研究的僵局,对于促进中国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善兰是把西方数学全面地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是近代西方数学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科学有着深入地研究,通过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为中国数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数学的西化作了铺垫.本文分析了李善兰翻译数学著作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梳理了其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最大成就在于提倡西学、宣传西学,是引进西方学术思想的巨匠。他认为治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掌握逻辑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他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把西方逻辑学介绍到中国。在翻译过程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西方逻辑学的理解和认识,并把逻辑学作为对封建旧学进行批判的思想武器,从而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晚清的科学技术翻译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他们渴望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间接条件,翻译中引入的西方科技知识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在当时,传播西学到底是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来进行,还是通过教授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进行[1]。傅兰雅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史前前 《大观周刊》2011,(29):58-58,60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在认知和审美方面各不相同,因而翻译时应十分注意。文化差异包括许多方面,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它们都对翻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西地域文化差异角度,来阐述其对翻译的影响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中国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他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方交流的不断加强,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名称的恰当翻译正是通过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才使其产品成功地打入中国市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新闻报道中品牌名称的音译,更为直接地受到目标语言诸多文化元素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品牌音译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本文试图与英语新闻爱好者和新闻媒体品牌名称音译研究者一起探求品牌音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翻译和推介活动非常频繁,也对近代中国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由翻译推介活动的客体、主体、翻译对策以及语言的变换形式几个方面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和推介活动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方交流的不断加强,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名称的恰当翻译正是通过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才使其产品成功地打入中国市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新闻报道中品牌名称的音译,更为直接地受到目标语言诸多文化元素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品牌音译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本文试图与英语新闻爱好者和新闻媒体品牌名称音译研究者一起探求品牌音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