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5):138-139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其中《春秋》五书主要突显儒家之道、王道理念,有其经世致用之特色。  相似文献   

2.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16):124-12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刘敞主张《春秋》为经非史,但史为基础;批判《春秋》传与注,但对传和注采取了不同态度,而评判的标准是《春秋》经文本,尊经信义。刘敞成为宋初庆历之际开经学新风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欧阳修作为北宋理学思潮的先驱,对《春秋》有一定研读。对《春秋》经与传的关系,欧阳修表示尊经,但不尽废三传,并提出"求情责实"的解经方法。  相似文献   

4.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石介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表现为尊经批传,阐释儒家仁义之王道。  相似文献   

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胡瑗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并从“尊王”、“妇道”两个方面论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宋蜀石经《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孟子》的文本性质进行了考察。认为蜀石经《公羊》所用底本为蜀刻的可能性较大,《穀梁》底本亦属监本系统。以理推之,二传同时刻石所用底本也应一致。蜀石经《孟子》盖据北宋监本刻石,似可排除底本为蜀大字本。  相似文献   

7.
《春秋意林》二卷,是我国北宋时期刘敞撰的一部经学著作。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  相似文献   

8.
历史证明,编史修志离不开档案。孔子开创了档案文献编纂之先河,他整理六经、搜集档案、尊重史实,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将档案编纂与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主持编  相似文献   

9.
可贵的探索     
地方小报,作为反映社会文明进程的新闻载体,在我国整体报业结构中不仅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专家们认为,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就按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赵桓)的在位时间(1100—1156)算起,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有的专家还认为小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  相似文献   

10.
《唐书直笔》在流传过程中,卷数及书名有较大变化,笔者通过版本考证,厘清了其源流关系。关于本书撰写时间,所附《新例须知》当撰于皇祐三年前后,而《直笔》略早。将本书与《新唐书》进行比较,确定《新例须知》为《新唐书》撰写凡例,《直笔》乃《新唐书》修撰前书法思考,因其规定太过繁缛,欧阳修、宋祁仅部分汲取。总体上看,《唐书直笔》反映北宋文人《春秋》笔法修史观。  相似文献   

11.
吕本中和吕祖谦二人皆撰有《春秋集解》。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引“东莱吕氏曰”凡七条,其中六条能够确定是引自吕祖谦的《春秋集解》,但这六条论说全不见于今传《春秋集解》,这充分证明宋元诸儒援以为据的吕祖谦《春秋集解》与今传《春秋集解》不是一书,吕祖谦《春秋集解》已经失传。今传《春秋集解》曾经后人的增补,加入了吕本中《春秋解》的论说,并析十二卷之书为三十卷,但这两种本子就其原作者而言都应该说是吕本中。又今传《春秋集解》所引数条“东莱吕氏日”来历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春秋》本是先秦时代的编年史,因为每年记上春夏秋冬四季,所以省称《春秋》。后来孔子根据鲁国的《春秋》加以修订,也称为《春秋》。因此春秋笔法有两个含义:一指历史书的笔法,一指孔子修订的《春秋》的笔法。鲁国的历史书,史官在记录时一定也有笔法,只是这些历史书没有传下来,所以它的笔法无从考查。孔子修订的《春秋》,其笔法,《谷梁传》《公羊传》《左  相似文献   

13.
由于"凡例"一词源出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今人每言图书之有凡例,多以《春秋》为最早,但图书之有凡例并非自《春秋》而始。从《春秋》与其他编年体史书的编纂、《尚书》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诗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周易》古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图书凡例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6):117-122
《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文津阁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判所收录春秋类典籍,多以朱子《春秋》说为据,然朱子自称五经中最不能理会的便是《春秋》①,朱子亦无春秋学专著,那么以朱子《春秋》说为标准的实质内容为何?本文试就三部提要称述,与引以为评判指标之朱子《春秋》,条理其内容,以说明编纂《四库全书》选书与形成评价的基本要项与内容,对朱子说的接受与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流传至明代逐渐散佚,对于明抄本《十六国春秋略》的真伪学界尚未澄清.本文考察了《十六国春秋略》的流传过程,并把《十六国春秋略》和《太平御览·偏霸部》进行比勘,认为《十六国春秋略》抄自《偏霸部》,二者文字间的差异主要是抄写之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出版视野》2010,(2):40-40
经部——儒学经典 重要书目如: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札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相似文献   

17.
宋代研究《春秋》的著作数量众多,已成为学界共识。对宋代《春秋》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孙复、刘敞、胡安国等有代表性的《春秋》学者,其他学人较少论及。笔者拟就范仲淹对《春秋》的研究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熹平石经历年既久,风蚀兵燹,崩残湮毁。后世学者及鉴赏家们有收藏石经残石、残字、拓片者,如北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谓:"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晚近罗振玉、马衡、徐森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于1980年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是我国一部重要典籍,是人文社科专业的学者、文史工作者、文字工作者手头必备的工具书。一、什么是十三经?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  相似文献   

20.
正明胡广等辑《春秋集传大全》,收入《儒藏》精华编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凡二册。"校点说明"言:"以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为底本(1),以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汪氏《春秋胡氏传纂疏》列为参校本。"(2)卷三十七"鲁哀公十三年"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条下疏文,"陈氏曰:‘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