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解作为一项解决纠纷的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将民主原则引入法院调解,是充分发挥调解作用的关键。通过对尚未确立于调解制度中的民主原则的讨论,从法社会学和法律文化角度来证明两者融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本土有效的纠纷解决之道和优秀法律文化传统,调解的精髓在于在维持当事人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实现实质正义.而在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之下,充分发挥调解精髓的关键在于民主调解.因此,新时期民事诉讼法改革中,如何做到使当事人程序权利得以充分保障,又坚持调解的民主与真实原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对坚持调解真实原则的分析,涉及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解读,关键在于对“真实”二字准确而灵活的把握;对于尚未确立于调解制度中的民主原则的引入,则更多是从法社会学和法律文化角度去证明其融入法院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是我国审判权的一种运作方式,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了法院调解的公权性和官方性,这和调解的根本属性-自愿背道而驰。法院调解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自愿原则是我国民事调解制度中确立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是双方自愿的结果。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法官在调解中拥有裁判者的身份、法官和法院有调解的动力,使得该原则在实施中包含了强制调解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沦为形式。程序性规则是保障自愿原则落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的原则,本意是防止行政主体任意处分其不可处分的行政管理权,其防范的对象应当是作为被告的行政主体。尽管“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已成为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之一,但在现实的行政审判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调解结案的案件。由于没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导致了一些社会公益遭受侵害和相对人利益遭到损害。该文通过对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法理分析,论证了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6.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经济诉讼的一项最具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制度也存在看法官和当事人、法官调解与法律适用等诸多矛盾.这就要求法院通过制定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善激励机制和改善实际操作方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是我国多年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目前法院调解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对法院调解程序进行法律规制,从立法上对可调案件范围、调解程序开始阶段、调解方式等予以明确界定,进而减少调解活动的随意性,使法院调解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是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调解方式,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从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内涵界定出发,分析了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使法院调解制度与当事人自行和解、人民调解制度达到相互协调配合和补充,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原则经历了从“调解为主”原则到“着重调解”再到“自愿、合法调解”原则几个阶段演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取消调解原则,将法院调解从民事诉讼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民事调解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不当调解,其中以硬性调解和恶意调解最为典型。针对硬性调解可采用的对策有:坚持司法独立原则、科学构建调解考核标准、把握民事调解的内在规律、把调解与执行有效衔接。针对恶意调解的对策有: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加大违法成本、需要法官高度警惕、重视调查案件的事实真相、落实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1.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法院调解中出现一些问题,调解制度本身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及审判体制的高效运转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已成为法律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就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2.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变化,法院调解制度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并对法院形象与司法公正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成果,果断的废除法院调解制度,建立和完善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调解制度依其调节者主持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间自行调解、宗族行会调解、乡治调解和州县官府调解四种形式。本文从作为方法论的法律文化视角对传统调解作了解读,认为在公法文化和反省性文化的双重夹击下.调解制度成了维护共有的道德价值的工具,调解的过程成了说教过程。因此.必须对传统调解制度进行创造性转化,摒弃调解者的家长式角色以厦泛道德化的成分,让调解者扮演促进当事人交流的角色.去帮助当事人而不是训诫当事人。  相似文献   

14.
法官主动权是指在法院调解中,法官主持调解程序,释明事实争点和法律见解,促使当事人双方在合意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并及时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的权力。法官主动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和现实依据。重视法院调解中的法官主动权并不是走"职权主义"的老路,而是立足于"当事人合意主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有效解决纠纷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院调解中应当合理运用法官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民司法的历史上,法院调解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魅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方面有了改革的必要。法院调解制度的问题和弊端存在于制度设计和司法操作两个层面。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我们应当妥善解决法院调解与判决之间的关系;坚持法院调解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调解书的制作与效力;将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协议效力衔接起来;改进调解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制度是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一种,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组织和主持双方当事人对民事争议进行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近年来调解制度缺陷日益明显,存在强制调解,调解效力不明显等问题,但是法院调解制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改革,法院调解的内在原因是法院自身的程序性规定,文中把法院调解的问题分为五大矛盾,最后从法院和当事人的角度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改革,希望能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发挥法院调解制的比较优势,用一种和平的方式化解纠纷,提高法院办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法院主管是法院的审判权与其它纠纷解决机制的分工关系,直接体现了法院审判权的空间范围,而在民事诉讼中,审判权与诉权总是并行不悖,相互作用的,审判空间范围也就是当事人诉权的空间范围,明确法院主管范围的原则,事关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及国家对诉权的保障,本文以分析目前法院主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吸收西方法律的特点,结合我国法制的现状,明确我国民事诉讼中确定法院主管范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但法院调解制度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弊端。对此,应当从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全国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实现司法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对此,社会各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褒贬不一。文章从法治进程的角度,以统治类型的选择、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今后法治的走向为线索来看待"调解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20.
孙帅 《华章》2013,(19)
无罪犯推定原则是形式诉讼法原则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我国现行的《刑诉法》中比较全面的把握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内在涵义和具体特征,并确认了它在行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保障公民人权的法律基础,具有极其崇高的法律指导地位,成为一项各国普遍承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仍没有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若要建立以套完整法律体系,体现法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保我国公民的人权地位,必须要确立我国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