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3家县市区域报,这些年,大部分被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县市区域报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绍兴市下属的三家县市报并入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县市报该如何发展?浙报集团提出了坚持市场化方向, “向都市报学习”的思路,县市报守住本地县域市场,深度挖掘地域新闻,凭借贴近的优势,走出了区域综合性报纸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县市区域报前身是县市区党报,2003年全国报业整改后,性质发生了变化,之前是作为党的机关报存在,现在则变为综合性区域报纸。县市区域报是按照特定行政区域划分,限制在一  相似文献   

4.
在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全国400多家县市区域报仅保留48家。被保留下来的《萧山日报》,于2004年1月正式加盟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并且由单纯的地方党报转型为市场化运作的县市区域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县市区域报全国视野追求的重要性就平面媒体而言,除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报纸外,无论省市县的媒体都只是区域性媒体,县市区域报是其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当然各级报纸的服务区域有大有小,但其区域性的属性不变。县市区域报的全国视野追求或者说表达,是一个老问题,但却有新的含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纸的商品属性更加突出,因此,县市区域报首先要生存,其次要发展。要生存和发展,报  相似文献   

6.
县市区域报有着自身“地域接近性”的优势,它最接近本土基层读者。当本地读者每天面对一大堆报纸的时候,往往最先阅读的就是自己县市的报纸。因此,县市区域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关注本地人、本地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有了很大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其中一部分县市报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办报模式,形成"党报性质、晚报风格"的县市报办报思路,两个效益并重,成为最受当地百姓欢迎的报纸.特别是在2003年全国县市区域报整顿改革后,至今已近7年,目前全国县市区域报发展总体趋势如何?面对新形势,作为县市区域报又应该如何寻求突破口?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7月6日,省记协县市区域报工作委员会在萧山召开主任会议。会议由省记协秘书长陈宗泽主持。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在会上讲话。他指出,省记协非常重视县市区域报的工作。本次会议是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县市区域报工委的第一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县市区域报的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9.
县市报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益民 《传媒观察》2011,(12):62-64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8家县市区域报。这些被保留的报纸同时也正由政府主导、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导、自负盈亏的企业。近年来,这些被保留的县市区域报,在"多元"经营上进行破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体制转换,拓展经营领域,实现量质并举的崭新局面。多元经营与多种经营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报社经营理念的转变,多种经营只是一种产品  相似文献   

10.
受客观因素制约,县市区域报记者平时采访的新闻事件大多比较平常,要出彩并不容易。如何在“平常”中见“新奇”,是县市区域报记者采访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它要求记者善于尝试多种新闻采集渠道,围绕“新闻母体”多角度观察,从细枝末节中找出新闻点。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全国县市区域报整顿改革.各地县市报纷纷并归各报业集团.七年来,县市报总体上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以浙江省为例,<萧山日报><永康日报><绍兴县报>等数家报纸,广告营收纷纷越过了两千万元大关.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解决的仍然是可读性问题。而这种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区域开阔性与县市报区域的狭窄性的矛盾。也就是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而县市报它的区域只局限于本县市。 其次是读者多与少的矛盾。中央和省级的机关报、行业报,都比县市报发行量大得多,但具体在一个县市区域里,县市报的订户又比其它大报数量大得多。这就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报媒体系中最底层也是力量最薄弱的单位,县市区域报的经营管理能力普遍低下,在2003年全国报刊秩序整顿后,这一软肋对其综合实力的建设、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作用日益明显。2003年作为报业发展的分水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被推向市场,丧失了财政哺乳的优势,在经营上不得不与其它媒体进行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报刊治理整顿,全国有200余家县市报被停办、取消刊号。40余家经营状况良好,拥有相当市场和盈利能力的县市报被保留下来,分别由省级或地市级党报报业集团进行有偿兼并。其中,浙江省被保留的县市报最多,有16家。如何适应新形势,尽快正确定位,探索新路子,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是摆在县市区域报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90年代,是县市党委机关报报业发展的一个盛期。本文所述的浙江省县市报的“办报热”不过是全国出现的这种趋势的一个缩影。 一、县市机关报“办报热”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80年代,浙江省仅有3家县级党委机关报,即诸暨报、江山报和永康报。进入90年代,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如今实现了县县市市有党报;个体、私有经济发达的温州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6个县市也办了党报。  相似文献   

16.
孙焕林 《传媒》2007,(9):35-36
2003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报刊治理整顿,浙江省保留了16家.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县市区域报不仅办报质量进一步提升,而且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2006年度,保留下来的16家县市区域报的广告经营额,已远远超过治理整顿前全省58家报纸的广告总额,报业经营出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杨坚 《新闻实践》2008,(12):51-52
近几年,县市报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报社广告额跃上了1000万的台阶。但是,这似乎碰到“天花板”,增长速度开始迟缓,有的处于徘徊状态。受区域资源配置及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县市报又难以延伸到其他地区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市报该如何做、能如何做?  相似文献   

18.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体现着报纸的“思想力”和“引导力”.县市区域报面对受众、市场和报业的竞争,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需要正确定位,不断创新,在亲民性、服务性、可读性上下功夫,为市民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服务,使受众感到亲切和温暖.因此,让县市区域报评论发挥更强的传播力,是当前区域报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努力的方向.笔者结合新闻实践,对此作了一番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于冲 《新闻世界》2011,(6):9-10
“十二五”期间,实现“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备受亿万农民关注。县市(区域)报离农村最近,对农业最了解,与农民感情最深,对农村的变化感受最深。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县市(区域)报要在报道中更加倾注“人文关怀”,反映农民需求,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共同建设好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0.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应对挑战,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危”为“机”,是县市区域报当前面临的一项共同课题和主要任务。这里,笔者结合《义乌商报》的办报实际,就新形势下县市区域报如何发挥优势,办好报纸,打造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