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课标中不难看出,小学阶段对文言文作品内容和情感的领悟停留在"体味"的层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版本的小学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篇目都比较少,导致了小学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重视不够,目标把握不准,教学走过场或者随意拔高要求。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很小,这是因为小学生是以学习现代的鲜活语言为主的。关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既然文言文学习定位于诵读层面,那么它就要遵循诵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正>一、诵读文本,体悟意蕴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文言文教学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一)读出文言文之韵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强调多读,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在各学段课程目标中都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优秀古诗文的教学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抛开"学习生字词"不谈):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二是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即:低、中年级"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高年级"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以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是基础性目标,是必须达到的;"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是发展性目标,在目标的达成上允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弹性,不追求绝对的同一.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第二学段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现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小学第三学段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承担着重要任务。通过总结当前小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提高方法。经过多年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情景切入法、内容讲解法、以画品诗法、课堂表演法和模拟创作法,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大部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既有文化传承,也有育人元素。2022年版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文言文的学习,既要学习“言”,了解独特的语言形式与语言意思,又要走向“象”,理解文言文描述的儿童生活与哲理故事,  相似文献   

8.
金云霄 《现代语文》2011,(10):113-114
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小学现代文与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古代汉语,了解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受汉语历史演变,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及写好文、做好人的意识。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而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占分也在25分以上。可见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小学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用法完全不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如何解决?方法便是"读"字当头,以读促悟,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魅力的过程。但是,小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差,自控能力弱,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随着新鲜感的消逝,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提不起兴趣,因此激发诵读兴趣、探索诵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初中文言文教学也几经历练,教学目的越发明朗清晰,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朗诵的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价值层面说,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笔者以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必须伴随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有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老师都不敢撩开这层“面纱”.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都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未能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儿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75篇(段)的古诗文,而统编语文教材也选编了12篇文言文,说明语文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四有”——有“谱”、有“标”、有“法”、有“延”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对学习目标进行定位、对教学方式进行重构、对学习作业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积累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体验文本情感,使学生爱上文言文,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诵读往往因缺乏得力的指导而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读不出古诗特有的音律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读传情、以读启智、以读传韵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对古诗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对语感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应有两个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学生的自我培养.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非常重要的,它乃为初高中、大学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极力探索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之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强调诗歌的学习目标: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通过对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不少短小精悍的古诗。在古诗的教学中,诵读是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进入情境,获得审美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三个学段的诗文诵读提出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具体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还具体规定每个学段的背诵篇数和诵读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仅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还专门附录了小学阶段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言文是古人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文言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练。经典文言文的选读,能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品味这样的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古人的情感,也能引导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历史,走进当时的社会生活,认识古代社会,从而感受其美的语言、美的人格、美的艺术、美的文化。实际上,文言文教学就是将经典作品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为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到作品的深处,自觉地感受、体味文言经典,受其熏陶和感染。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转化为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