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和择业取向,为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有针对地开展就业指导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9年,我国将有611万应届毕业生走出高校,比2008年增加52万。加上近两年沉积的480万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而且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市场新增岗位进一步萎缩。这个冬天对广大准备走上社会的学生而言,显得格外寒冷。  相似文献   

3.
杨雄 《上海教育》2011,(8):38-38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面对依然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下不少学者提出不少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4.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危机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辩证看待,趋利避害,在"危"中看到有"机"遇,迎接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就是本文论述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将有611万应届毕业生走出高校,比2008年增加52万。加上近两年沉积的480万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而且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市场新增岗位进一步萎缩。这个冬天对广大准备走上社会的学生而言,显得格外寒冷。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理念、办学方针、教育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6.
廖飒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153-155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达6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是空前的。在此,更应引起关注的是,在这每年6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4左右的毕业生是高职高专女毕业生。与应届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或是同为高职高专毕业的男生相比,她们这一群体在严酷的就业竞争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处于劣势,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也比较普遍。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有必要对这一弱势群体在就业中所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为解决高职高专女毕业生就业问题寻找出路,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政府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本文根据麦可思公司(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纽在2010年初公布的((2009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所提供的一系列数据,着重分析了高职高专女毕业生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一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1年,又一批创纪录的650万高校毕业生即将涌入中国劳动力市场,如果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10万毕业生,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6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面对日益艰难的就业环境,本刊特推出本期专题——"路"在何方,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些即将转变为普通劳动者的从象牙塔走出的精英们。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是中国国情下高等教育的特殊产物,它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更凸显其特殊性。为此,提出从六个方面构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毕业生就业的理念,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搭建"直通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9.
杨爱岭 《教书育人》2009,(11):104-105
受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08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600万,今年又有611万大学生毕业。如何安置这样庞大的待业队伍,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找到发挥所长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的良好环境,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增幅达46.2%,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全国约有50万名毕业生未能毕业,就业率只达到七成左右。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80万人,比2003年又净增68万,增幅达32%,加上过去未能就业的毕业生沉淀到本年,今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有可能突破300万人。这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及新生劳动力的供给密切相关。尽管现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与实际需求还是相差很多。今年预计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850万个左…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与2009年相比,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增无减。大众化阶段的就业观必须要考虑六个转变,即政府从"包办代替"转变为"宏观调控",就业结构由三角形"顶部"转变为"底部",大学毕业生从"天之骄子"转变为"普通百姓",高等院校从"二维"转变为"三维"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形式从"单一"转变为"多样",用人单位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出击"。只有各方就业主体都转变观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就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速读/资讯     
北京:3万多人赶场招聘会参展企业300家2009年北京首场人才招聘会2月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近300家企业摆出展台,为求职者提供了4000个不同的就业岗位。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上午9时,农展馆的16个临时售票窗口就已经排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北京首场人才招聘会2月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近300家企业摆出展台,为求职者提供了4000个不同的就业岗位。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据教育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699万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对于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降低,导致了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二是市场的问题。因此,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湖北省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首次超过了本科生和研究生。2003年湖北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全省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上海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三年超九成,在2004年中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32%。据统计,上海新增户籍劳动力总数中,60%以上由职业教育输送。职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好过本科生。数据显示,2010年,四川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90所高校共有毕业生约3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面临持续压力。截至2009年12月底,四川全省高校毕业生共签约8.78万人,签约率28.9%。其中,研究生签约率约26%,本科生签约率约25%,职业院校毕业生签约率高于本科生与研究生,约为32%。与上年同期相比,毕业生净增签约人数1万余人,增长1.8个百分点。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大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副主任薛驰说:"职校毕业生对岗位、薪酬的心理预期比研究生、本科生更低,也更符合实际,而有些研究生、本科生在求职时会有好高骛远的情况,这就需要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大学生就业就开始成为难题,年复一年被各界热议。十多年过去了,难题没有缓解,反而越积越重。最近几年,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而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事实。尤其是08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趋紧。当有的大学生得知自己应聘的单位共收到成千上万份报名简历的时候,在心头笼罩已久的就业阴影,真正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刘茜 《成才之路》2009,(4):I0002-I0002
“政策环境这么好,为什霸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还不到百分之一呢?”前不久召开的2009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在座的高校校长、书记们有些坐立不安。(消息来自《楚天金报》)相信不会有人质疑,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氛围里,如何解决百万“滞留”毕业生和新增610万毕业生顺利就业,是这个春天的头等大事。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无疑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良方,然而效果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国有84万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1.2%。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高昂的学习成本,低微的教育收益,狭窄的就业渠道,"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是造成这一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增加教育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学习成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杨 《广西教育》2014,(23):1-1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一年一度被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季"正式上演。今年被部分高校毕业生戏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因为"最难"已经被年复一年地刷新,不再合乎时宜。这透露了毕业生的无奈,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高校就业工作的尴尬。尽管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了大量努力,但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低、自主创业成功典范少等现实情况依然受到公众的诟病。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从大学生就业形势看创业教育的紧迫性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是145万,增长26%;2003年由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猛增到212万,较2002年增幅达46.2%;2004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280万,比2003年增长32%。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0%左右,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1.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大幅增加,导致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2.用人单位需要与毕业生质量相脱节。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以高就业为导向,以"三高一融合一服务"为办学理念,以"始于您的就业需求,终于您的满意就业"为就业服务宗旨,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近年来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创出了特色,造出了品牌,做成了精品,毕业生都能在技术岗位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