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在高校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体育项目。然而其枯燥的套路学习及缓慢平稳的运动节奏,很难激起现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锻炼方法,进一步领悟太极拳的精髓,教师应进行有益的教改尝试。文章针对初学者,不断遴选新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尝试,旨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能尽快掌握简化太极拳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1 青少年习练太极拳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太极拳的传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霜,长盛不衰。将太极拳蕴含的文化内涵、功能价值、技击理论渗透到青少年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找到太极拳锻炼的兴趣点,激发青少年锻炼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我初次接触太极拳是1962年,但系统学太极是1995年离休后开始的,目的在于健身。通过多年的学习锻炼,对太极拳的基本修养逐步加深了理解,也找到了一些实践的路子,取得了一些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理解太极拳的基本修养就是“静,松,整,活”四个字,这不但包含中国传统的哲理,和医学的健身原理也是完全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1青少年习练太极拳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太极拳的传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霜,长盛不衰。将太极拳蕴含的文化内涵、功能价值、技击理论渗透到青少年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找到太极拳锻炼的兴趣点,激发青少年锻炼的热情,从而积极投身到太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6,(1):F0003-F0003
1955年出生于河北张家口市。现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邯郸市文化局副局长、河北省武协副主席。1972年从师武式太极拳传人李锦藩学习武式太极拳,深得精髓。长期从事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多次出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简化武式太极拳十三式》《传统武式太极拳述真》等.以及武式太极拳的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运动节奏与音乐节奏进行了分析,对太极拳运动特点、太极拳教学发展趋向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而使音乐内涵融合于太极拳中,以提高竞技太极拳运动的观赏价值。1前言太极拳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选取二十四式编成的。学习简化太极拳不仅是对中华。  相似文献   

7.
我学练健身太极拳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的。到90年代退休后,我又把学习太极拳与群众性的晨练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她变成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终生相伴的“业余事业”,这就是我老年生活中的“太极梦”:愿太极、健康与同练的健身友常伴。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在1963年跟王锦程工程师学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理及其健身作用并不了解,“文革”后就忘光了。1979年后在热心友人的指导下学了一套“四合一”的48式太极拳,大大提高了我学练太极拳的热情,同时对进一步巩固24式太极拳和学习88式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在孩童时期就对武术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压腿.踢腿、窝腰、劈叉等基本功练习。在上世纪70年代,学习了国编套路长拳、刀、枪、剑,棍等。8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武术热,我又学练了简化太极拳等.以后相继学习了国家竞赛太极拳、剑和传统太极拳、器械套路等。  相似文献   

9.
周世勤 《精武》2005,(12):46-46
王培生先生一生致力于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他以尚武崇德的高尚情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赢得了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钦佩和敬仰。本文简述王培生先生的太极拳推手技艺,以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0.
胡潇潇 《武魂》2013,(9):1-1
太极拳是中国的一项传统项目,是体育文化的惊魂,二十四式太极拳是解放后根据杨式太极拳简化而得到的简化太极拳,是为了把太极拳普及到大众才创立的,比传统的太极拳简化了很多,正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据调查发现,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太极拳锻炼健康状况的调查,进一步阐明太极拳运动在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突出太极拳是中老年人身体锻炼各项运动中最具有优越性的一项体育运动,它能减少人类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类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陆智东 《武当》2010,(11):18-18
恢复高考后第三年,我考上了广西中医学院。当时学院里锻炼之风很盛,有打球的,有做操的,还有象征性长跑的,操场上还有很多打太极拳的老师和学兄。大二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教太极拳,从此我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化太极拳满足不了我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就和几个同学到人民公园寻师学艺,并有缘得拜当时的广西自治区武协秘书长谭卫广老师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理论并结合作者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经验体会,由对简化24太极拳运动的思考进而对近年来常见24式太极拳图书进行考察,揭示其作为24太极拳运动的教材在拳理、示范、演练讲解、技击等内容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认为24式太极拳图书的改进能对传统太极拳、传统武术甚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研究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18-18
1934年出生,吴式太极拳大家吴鉴泉先生的外孙,吴英华、马岳梁先生之子。7岁开始跟随外祖父吴鉴泉学习太极拳,继承了吴式太极拳精髓。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现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出版有《太极本义》等专著。  相似文献   

15.
赵幼斌 《武当》2007,(5):4-5
自1956年简化太极拳(又称24式太极拳)出现以来,如何看待当代人对传统太极拳套路的简化和创编,就成为太极拳界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流传最广的简化24式太极拳,更是毁誉参半,甚至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人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拳术。太极拳保健与养生文化正适应当今社会生命观、健康观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及对人体各系统的健身养生功效,阐述太极拳在现代医学、科学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人类健康所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引言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约两亿人,而绝大多数是简化太极拳的练习者,对太极拳的精髓缺乏认知和继承。文化层面上,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误读和变异,使太极拳文化严重弱化。太极拳教学是太极拳继承与传播的载体,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太极拳运动的兴衰。本文立足现状,总结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弊病,结合文献与教学经验提出了对策,期望为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练拳是以养生健体为目的的,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持练简化24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在锻炼过程中,我像书本中说的那样,每个动作部和呼吸紧密结合。如今,我已获得养生健体的显著效果。我今年77岁,没有老年病,同练音都说我像60多岁,很健康。 为了适应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的迫切需要,我特向您推荐《多练腹式呼吸有益肺功能》一文。依我所见,武术刊物、书籍和光盘中,从未有把腹式呼吸写得如此科学、实在、易懂、易做。我建议在《中华武术》杂志上转载,以供大家研究学习。 我的经验是先从简化24式太极拳练起,每个式子的扩胸动  相似文献   

19.
周英南 《武当》2011,(6):13-14
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入河北省体工大队,任太极拳专职教练,开始了他的教拳生涯。杨振基先生幼承庭训,矢志太极,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习练拳术技艺,扎根传统,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杨氏家传太极拳之精要。在教拳中,  相似文献   

20.
形、神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和中医学讨论的重要命题,太极拳则继承了这一基本观点,用以指导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而太极拳所追求的"形神相生"、"形神统一"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模式实现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吻合,这也使得太极拳运动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无限的现代文化生机。在东方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的转型时代,要想更好地传播与发展太极拳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在注重太极拳运动形式、技术特点传承的同时强调太极拳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研究传统太极拳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将太极拳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