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船山对《诗经》语言艺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应从文学角度去进行研究。自汉以后,它被尊为儒家经典。经生们穷年累月,通过繁重的名物训诂的考证工作,去寻找里面的儒家教义,很少人对它作艺术的探索。好比殿堂里一尊美丽的女神像,人们对之顶礼膜拜,谁也不敢轻议其体态姿容。文学作品自有的艳丽光泽,长期隐而不章。宋以后,情况开始变化,已有人对某些诗篇的艺术特点有所涉及。但死守教义的经生们,轻蔑地斥之为才人解经。船山的《诗译》,对《诗经》的语言艺术,作了可贵的探索。清乾隆年间,它和《诗经考异》、《诗叶韵辨》一并附在《诗经稗疏》之后收入《四库全书》时,纪昀充分肯定了《稗疏》的重大成就之后,亦捎带肯定《考异》“足资考证”,《叶韵辨》“持论明通,足解诸家  相似文献   

2.
《诗经稗疏》是王船山研究《诗经》的代表作。《诗经稗疏》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名物训诂的辩正上,纠正了朱熹《诗经集传》中不少错误。这与他的学识渊博、考证详审和明察事理、格于物理、审于文理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有关。它的成就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思想方法的局限,在思想内容的阐释上,一味尊古而显得“卫道”,比朱熹保守、落后,影响了他对《诗经》研究的总体成就。  相似文献   

3.
《诗经》研究是王夫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经稗疏》、《诗广传》、《诗绎》、《诗经考异》、《诗经叶韵辨》等论著,对《诗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研究,持论甚高而卓见至多。其中对“二南”的划分足见一斑。关于《诗经》中《周南》、《召南》的划分,自古以来,各家解说不同。《毛诗序》以王、侯之风为划分标准,认为《周南》是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召南》是诸侯之风,故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唐诗评选》并非完整本,由同治四年曾国藩金陵节署刻本的存目可知,原《唐诗评选》应为七卷。然而在后来的50年里,其中三卷亡佚了,所以到民国四年刘人熙船山学社本时,《唐诗评选》就变成了四卷。根据船山《古诗评选》、《明诗评选》的体例可知,所亡佚三卷应为"四言"、"五言绝"、"七言绝"。  相似文献   

5.
《船山遗书》的重刻发行,是作为组建“理(礼)学经世”文化秩序这一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曾国藩的高度重视:通过重刻《船山遗书》,不仅引发了曾国藩主持重刻中国传统典籍和翻译出版西方书籍的兴趣,而且对于传统中国图书出版业在近代转型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蔺文龙 《天中学刊》2014,29(6):83-85
王夫之《诗经稗疏》在考证名物训诂方面,多依《毛传》《尔雅》,不从《郑笺》,驳斥朱子,引证精确,足以补《传》《笺》诸说之遗。王夫之广征博引、言必有征的考据学风,多闻阙疑、以俟后人的治学态度。文献与目验相结合、文字与音韵互相贯通、以史释诗、史诗互证的论证方法和手段,为《诗经》考据学进一步发展开拓了门径,直接促进了乾嘉考据学的繁荣。当然,王夫之运用文字、音韵、训诂方法治经,是为了实现其通经致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毛诗正义》单疏本,可分为两大体系:唐写本和宋刻本。唐写本包括已发现的敦煌残卷以及保存在日本的残卷。宋刻本中,北宋淳化刻本早已亡佚,南宋绍兴原刻孤本残卷保存在日本,日本尚有和刻本,我国亦有嘉业堂影印本。此外,宋刻单疏本中还有蜀本,但已不存。《毛诗正义》单疏本,不仅有重要的校勘价值,而且还能够借以考索《毛诗正义》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毛诗正义》是一本注解《诗经》的注书,历来研究者多认为其注疏原则是"疏不破注"。实际上,在孔疏对毛传、郑笺的注解中,不仅是单一的因袭旧说,更多的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补充和纠谬,从而完善了对《诗经》的注解。以《诗经·小雅》为例,着重分析孔疏中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上)》2014,(13):157-157
目前,德国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受腾讯书院之邀,在北京畅谈《诗经》的艺术之美以及西方视角下的《诗经》研究。当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也携其解读储经》的新著作枫诗的情韵》做客腾讯书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王夫之<诗经稗疏>中的训诂,有的是抉发古词古义,有的是辨正旧说旧解,有的是创获新说.我们把它介绍出来,庶几对<诗经>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诗话的诗歌理论与诗歌美学的艺术宝库之中,王船山诗话乃是一颗玲珑透澈、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王船山的论诗之作,有《诗绎》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一卷及《南窗漫录》一卷。近人丁福保根据《谈艺珠丛》本,将前二书合编为一,易名曰《姜斋诗话》.凡二卷.收入《清诗话》丛书之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一年校刊本,即把《夕堂永日绪论》内、外二篇全部收入,又从《船山遗书》中补辑《南窗琐记》一卷,合而为三卷,卷一论说《诗经》,卷二评论历代诗歌,卷三记叙师友诗作,较丁氏本完备。然而,王夫之还有《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等,其  相似文献   

12.
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诗经》学的集大成之作,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诗三家义集疏》为依据,结合王先谦的家学传统、师承关系、晚清的学术氛围以及一些地域学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陆疏》原书久佚,而《孔疏》征引最多,《陆疏》今本均为辑本,是以元明丛书为源头而形成的今本系统。探求《陆疏》今本与《孔疏》的关系、在《孔疏》基础上以哪些方式作了哪些增补与改动,是探求《陆疏》今本的祖本原貌、进而确立《陆疏》今本间关系的基础。今本《陆疏》主体辑自《孔疏》,其条目名皆取《诗经》某句,大体与《诗经》篇目对应,使名、物、证三位一体,当是辑录者所为;有些未对应条目,或因辑补时“冠名”致误,或出于某种编纂需要而有意为之。而辑撰的主要方式有增补句首名物词、合辑不同语段、拆分同一语段后增补、整合《孔疏》所引其它文献、将《孔疏》文羼入,甚至据其它文献臆补等,这也造成今本《陆疏》较之唐宋文献所引“膨胀”许多。  相似文献   

14.
目前现存的许衡直解作品主要有四种版本,比较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刻本《许文正公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与《文津阁四库全书·鲁斋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发现两个版本各有利弊:四库本虽存在较多谬误,但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对译怀庆堂本中的说法,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便于读者理解;怀庆堂本尽管也存在个别疏失,但相对而言更接近于元代口语原貌,故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5.
以唐写本《世说新书》部分内容为基础,结合宋刻本,参照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等书,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工具书对唐写本和宋本的不当之处进行校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倞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分为上中下3次刊出,此为第2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王制篇》至《礼论篇》校勘失误111条。  相似文献   

17.
清末学者王先谦著作等身,在《诗经》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其代表作是《诗三家义集疏》。在此之前的三家《诗》著作往往仅限于辑佚和考证,而鲜有涉及《诗经》诠释方面的内容。王先谦则在辑佚的基础上,对《诗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具有较高的诠释学价值。这是他对于《诗经》学的独特贡献,值得论证与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许建平著《敦煌文献丛考》已于2005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论文集是作者18年来从事敦煌学研究的成果,该书共收集了21篇文章。其中有关《尚书》残卷研究的有《敦煌本〈尚书〉叙录》、《BD14681〈尚书〉残卷考辨》、《敦煌出土〈尚书〉写卷研究的过去与未来》等4篇文章,有关《诗经》研究的有《敦煌〈诗经〉卷子研读札记二则》、《跋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诗经〉写卷》等4篇文章,有关《礼记音》研究的有《唐写本〈礼记音〉著作时代考》、《唐写本〈礼记音〉所见方音考》等4篇文章,有关《刘子》残卷研究的有《敦煌遗书〈刘子〉残卷校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三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乐论篇》至《尧问篇》校勘失误90条。  相似文献   

20.
《诗经》研究经过汉代的繁盛,魏晋南北朝义疏体的兴起和注音著作的大量出现,直至唐代时,《诗经》研究的风气已有衰退之势,更多的是传承,较少创新。《诗经》研究的专著数量已急剧减少,且大体上是承接汉学遗风。其中孔颖达《毛诗正义》成为《诗经》汉学的集大成之作。另外,受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诗经》从文学角度观照的影响,唐代诗人也很大程度上开始关注《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