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的不平等条约,在一战后新的国际秩序构建过程中,试图以外交活动修改不平等条约。其外交部门所辖刊物《外交公报》与社会名报《大公报》进行互动,缔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与政府立场共同作用于国家政治的显著影响阶段。从两者的记录视角出发,再考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活动,从“官与私”之间的话语碰撞中分析北洋政府修约外交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修约外交是北洋政府时期最重要的外交内容,为达到最终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目的,当时的一批外交家折冲樽俎,采取了种种策略,其中主要包括以夷制夷,联美修约;援引公法,以理折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种基本修约策略。由于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列强的阻挠,这些策略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北洋政府修约外交背景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历任统治者都执行了修约外交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主客观、国内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民众废约要求的高涨凝聚起强大的后盾力量,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及其激烈的废约言行是刺激因素,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外在机遇,北洋政府本身的需要为修约外交提供了内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自清末开始,国人就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但作为外交主体的中央政府正式提出和实践“修约”、“废约”外交政策,则是自北洋政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参战要求后。北洋政府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将废约问题正式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迈出了中国政府废约运动的步伐。此后,中国各大的政治势力无不就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政治斗争中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的时代,其历史的大背景决定了这个政府所扮演的近代中国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变的中介角色,转型与过渡是这个政府的基本特征。北洋政府是在新旧冲突并存、中西撞击与杂和的历史背景下取代清王朝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政府所经历的这种迈进和过渡,是一种大变动时代由旧质向新质的迈进和过渡。在北洋政府体系中,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很多,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我们掌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制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相继颁布了三部公司注册规章,使公司注册在程序和收费等方面渐趋合理。另外,北洋政府也重视公司注册制度的执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的日趋完备,满足了当时民族工商业者的商业需求,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北洋政府对苏政策的内容,即在政治上抵制马列主义向新疆传播,在军事上支持新疆对俄国革命取不干涉政策,在贸易上允许新苏通商。本文还分析了北洋政府奉行这一政策的原因,认为这一政策施行的结果既有阻碍马列主义向新疆传播的消极一面,又有利于中国新疆边境安全与人民生活稳定的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8.
北洋政府历任统治者都执行了修约外交政策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是主客观、国内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民众废约要求的高涨凝聚起强大的后盾力量 ,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及其激烈的废约言行是刺激因素 ,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外在机遇 ,北洋政府本身的需要为修约外交提供了内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听说珍珍要在院子里修一个花坛,甜甜想:要是在花坛的四周再修一条鹅卵石的路,让爸爸、妈妈天天走鹅卵石路锻炼(走鹅卵石路能进行足底按摩),那该多好呀!于是,甜甜找珍珍商量,珍珍非常同意,说:“我用卷尺量花坛的半径约是1.7米,在四周修1米的路行吧?咱们先各自计算出路的面积,再和爸爸商量。”  相似文献   

10.
论1921年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政局动荡不安,财政极为困难,教师工资严重拖欠,教育事业难以为继。1921年,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发起大规模的索薪运动,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反向。尽管北洋政府对其持敌视态度,但它仍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深切同情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入主北京政府后,北洋派控制下的中央政权明显衰落。究其原因除段皖系本身实力较弱外,与黎元洪、冯国璋等不合作,统治集团内部一再发生争端也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南京政府时期的律师制度是在北洋时期律师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保持历史连续性的同时,也在律师公会活动范围扩大、刑事辩护制度变革等方面体现了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曲延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1):13-16,20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民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在国民革命中国共两党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国民革命还扩大了民众政治参与的广泛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但同时应当看到,国民革命后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展示白洋淀青年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诠释了她们的主体 意识:在主动承担家庭义务的同时,又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白洋淀青年妇女的女性主体意识极具当代启 示。  相似文献   

15.
1904年,湖南省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将长沙辟为通商口岸,英国政府拒不承认这一章程,支持商人贝纳赐入城经商,引起长沙绅民的反对。湖南政府力图和平解决这一事件,但失败了。长沙绅民在王先谦等的领导下,一方面向湖南政府施加压力,另一方面采取种种措施抵制贝纳赐的经商活动,迫使贝纳赐不得不迁出城外。  相似文献   

16.
北魏政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化变革的历史。《太和十五年》所张扬的是民族化的本位主义,意在说明,在化冲突中,保持自己化的重要性。孝帝迁都洛阳,放弃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化,是维系北魏生存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17.
泰山羊氏在北朝时期的家族地位和影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至北齐时已经有相当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他们不仅在兖州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而且还影响着宣武帝朝的政局。泰山羊氏在北魏、东魏北齐的发展、政治境遇及影响,反映了南北对立时期接近南部边境地域的豪族依靠强大的宗族势力谋求发展并反复于南北政权之间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杨氏家族统治播州长达约七百二十五年,根据其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自第一世杨端至第十世杨惟聪为第一期,自第十一世杨选至第十六世杨邦宪则为第二期,自十七世杨汉英至二十七世杨应龙则为第三期。论文梳理第三期历史沿革,认为这是杨氏家族在文化上对汉文化从崇尚到疏离、以致排斥;在政治上从亲近中央政权到疏远、以致对抗,从强盛走向衰落、终致覆灭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鸳鸯被>的故事从表面看只是婚姻纠葛这样的民事纠纷,但该纠纷却从头至尾都与刑事案件纠缠在一起.本故事包含有一起真正的刑事案件--张瑞卿骗奸(强奸)案.这起骗奸案在承袭冒名顶替骗奸情节的同时,却完全改写了此类故事的内涵:冒名顶替骗奸者张瑞卿获得了婚姻和伦理的支持,被冒名的刘员外却受到了惩罚.张瑞卿骗奸的表面逻辑是为了保证女性的性只能被一个男人所拥有,但更深层次的骗奸逻辑在于作者时其骗奸行为的内涵作了颠倒黑白的道德评定.这种创作逻辑的实质是元杂剧中随处可见的文人特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