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亲的秘密     
“罗伯塔,”父亲低声说道,“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前,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而病倒。忙完妈妈的葬礼我就立刻赶到医院,从小我就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和很多家里的“老二”一样,我感觉自己始终在家里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妈妈生病时,我每天都来照顾她,  相似文献   

2.
谢歆 《新闻界》2003,(5):39
7月9日,与母亲失散了22年的24岁浙江温州男孩林瑞西终于在山东省阳谷县高庙王村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妈妈,林瑞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找了22年都没有找到的妈妈,却因自己在虚幻的网络社区发了一张“温州男孩寻妈妈”的贴子,最终促使自己找到了妈妈并同妈妈相聚。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四川、浙江、山东三省多家媒体新闻联动,助24岁的温州男孩圆了一个梦!“寻妈妈”贴子引起记者关注7月1日,一张网络社区贴子引起了正在四川遂宁在线网址里随意浏览的《遂宁日报》记者谢歆的注意,这个贴在“遂宁在线”社区“寻人启事”版块的贴子题目叫“温州男孩找…  相似文献   

3.
结婚是危龄妈妈的准生证。目前除了吉林省允许非婚妈妈在特殊情况下,采用辅助手段生育外,独身危龄妈妈的处境可以说是悬而又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危龄妈妈首先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巢休养生息。此外,还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开销。危龄妈妈增加了检查费自不待言,各种特殊高危调养措施也破费不少,其他费用还包括:价值不菲的保胎费用,提前观察的住院费用,剖腹产手术费用,婴儿可能早产产生的护理费用,长期聘请保姆的费用(无法请年迈父母照顾孩子)等等。危龄妈妈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质量。为了怀上健康宝贝,先要做好自己的健康调理。首先要养成良…  相似文献   

4.
做记者要细心、敏锐。一次,与朋友聊天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出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经常翻看女儿日记,一天,母亲却在孩子的日记中读到了孩子留给她的话:“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随口一说的小事,但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的范例,于是.我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刊登在2005年5月31日《唐山晚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5.
周末,在托儿所的孩子们,总是急切地等待着妈妈领自己回家。希希的妈妈却常常来托儿所向孩子告别。小希希尽管以哭声来挽留妈妈,可是,这位年轻的妈妈,却为她心中的另一种爱所牵动,只是亲亲孩子带泪水的脸蛋,就直奔轮船码头去了。这位年轻的妈妈叫戴洪英,是《上海农垦报》编辑部副主任,上海市1983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她爱自己的孩子,更爱她的报纸、她的事业。为了核实一件急于见报的读者来信,她只得又“弃”儿远去了。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钟情于她所热爱的新闻事业,戴洪英把刚满两岁的孩子送进托儿所全托。戴洪英有她的心愿:自己根底浅,要献身于新闻事业,就要拼搏,就要抓紧分分秒秒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6.
“妈妈,我口渴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杨丹,正是幼儿网放学时分。“妈妈给你五块钱,去买瓶水。记住只能买水,不能买饮料或者可乐。”5岁的男孩拿着钱迅速跑开。五分钟后孩子回来,“妈妈,钱不够。”“五块钱还不够买瓶水啊?”杨丹觉得疑惑,但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迅速去两百米远的小卖部问个究竟,而是又掏出一块钱,递给孩子。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海明威有个习惯,就是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原来他这站着写的习惯,是为了强迫自己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培养一种独具一格的文风。海明威这种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他曾经回忆说:“在《晨报》,你不得不学习写简单的陈述句子。”海明威是在《晨报》当见习记者开始他的新闻生涯的。当时,这家报社特别强调新闻报道要  相似文献   

8.
张华 《青年记者》2002,(12):35-35
要当“总理记者”而不当秘书记者,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重望。“总理记者”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去分析、认识、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撰写出具有导向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独家新闻”,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而“秘书记者”只会“一叶障目”般的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照本宣科”地记录下来,没有色己的发现,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声音,只是个“录音机”和“打字机”,起不到吸引受众、凝聚人心、激励群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磊 《新闻天地》2007,(4):50-50
日前,李银河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了一篇题为《我的最新决定》的日志,表示由于自己的领导受到“来自不是一般老百姓”的压力,而不得不“闭嘴”。于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李银河决定:“第一,尽可能少接受记者采访;第二,尽可能少发表与性有关的言论。”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张婕)2007年1月27日早9点中关村图书大厦刚开始营业,一层“带一本好书回家”捐赠点就迎来了一个不到5岁的小朋友,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捐出了自己喜爱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亲自将每本书都盖上了“带一本好书回家”的专制印章。有一位读者累计捐赠图书56册,由于书太沉,他不得不分两次将书送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甚至有的读者在店  相似文献   

11.
“我发誓,家里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向媒体、外人提过哪怕是一次关于文珺要找爸爸的话。”郭文珺的妈妈张琳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就算是找父亲也轮不到别人呀。而且我相信他爸跟我一样爱文珺,甚至比我更爱。早年因为双方都要拼事业,我们分开了。但这并不等于他就不爱文珺。我相信孩子的爸爸有难处。”张琳说到动情处,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记者,理所当然要有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而奔波,为人民的利益而忙碌。可是,在我们为党和人民当记者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给自己当当“记者”,用日记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记下自己前进的足迹,描绘行动的轨迹,从自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台湾远在“他乡”,祖国是一只雄鸡,台湾便是鸡宝宝;祖国是妈妈,台湾便是躺在爱河里的孩子。谁不曾爱抚自己的孩子,谁不曾深疼自己的孩子。多少年来,祖国母亲日日夜夜等待着孩子迷途重返投向母亲的怀抱。这一年,非典袭来,祖国母亲与孩子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制伏了肆虐的病魔,可是祖国妈妈无时不在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台湾啊。你可曾看到1997年的香港、1999年的澳门,他们一个个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们在祖国妈妈的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为了盼望你早日归来,妈妈的恒心,没有在风浪中动摇。“尽管我漂泊在远方,可是我心在故乡…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上帝赋予人类的天使,是爱情的结晶,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然而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一些夫妻却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之下,婚姻、家庭都将受到严重考验。正如一些网民讨论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目前,国内外都存在“代孕妈妈”这个职业。在国外,代孕这种行为似乎已经得到法律的规范和认可,英国出现为人代孕上瘾,一连生九子的代孕妈妈,甚至还有人不求报酬地担当代孕妈妈,他们认为这是这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爱心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东南传播》2013,(9):4
2013年母亲节,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经济生活频道携手福建省妇联、腾讯大闽网策划了《圆母亲一个心愿》公益活动。活动前期,《热线777》向社会公开征集母亲心愿,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因此走进大家视野:有坚守深山小村43年的村医妈妈廖正花;有为改善贫困山区孩子生活不断奉献爱心的余英;有照顾瘫痪女儿十多年的妈妈张启莲;也有传递生命奇迹的高位截瘫妈妈董燕;还有数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6.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17.
读报发现个新鲜命题:“文学作品一作家的孩子”。直呼作品为“孩子”者,乃蜚声文坛的当代作家、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也。他“苦怀”、“优先’创《白鹿原味获茅盾文学奖之后,同记者谈及未来创作时,就说了一篇如何“怀娃”、“生娃”的话:“我只尊重我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觉……,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只要有独立生存的价值,只要是实实在在达到了我所体验和追求的目标,我就感到欣慰了,因为,它们都是我的孩子。”由此,我联想出另一个题目:报人——报纸生命之母,“新闻作品一记者的孩子、”报人与作家任务虽然不同,然而…  相似文献   

18.
前文提要:第三章我们谈了记者的活动既要有计划、有准备,而尤其要有灵活性、主动性,善于抓住时机进行采访。记者不能“守株待兔”,有些采访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随时修改或补充自己的计划。记者采访活动的关键在于作人的工作,就是多交朋友、善交朋友;要多活动,又要善于活动,即讲究活动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平面媒体被分成了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事实上,文字记者在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民生进步的同时,用好手中的相机同样重要。文字记者“随手拍”记录下的新闻画面,不仅是对新闻摄影的有益补充,有时自己的文字还不得不让位于自己的摄影。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最近发现不少厂长对记者敬而远之,是企业怕揭丑而“影响”声誉吗?不是。是怕记者宣传成绩后,会给企业带来繁忙的接待任务吗?也不是!有些经济效益好的厂长怕见记者,是因为有个别记者不以记者为本,而是要资助,拉广告,让厂长为难。不少记者以拉广告、求资助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他们一到工厂就先吹嘘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